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素描是大多数美术专业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又有美术考级的市场引导,让家长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学美术必须从学素描开始。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素描学习?素描学习是否越早越好?学美术一定要学素描吗?
让我们先从什么是素描谈起。
素描一般是指用铅笔、钢笔、毛笔、炭笔等作为工具,以单色的形式在平面上刻画图像的绘画。严格地说,素描并无固定的形式,题材也无限制,有人物、静物、风景等。素描原是学院训练写实绘画基本功的手段,或作为绘画创作的稿本,后来才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素描不等于绘画,绘画也不等于艺术。素描也不仅仅指那种写实风格素描,它的绘画形式可以很多元化,举凡写实、写意、抽象、具象、漫画、油画、铅笔、炭笔、水彩、科技艺术、数字生成等颜色相对单一的作品都可以叫作素描。
素描不是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全部,只是一个绘画的门类,而绘画又只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近代的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比如凡·高、雷诺阿等,写实素描的作品并不多,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在西方艺术进入现当代语境后,从未学习过素描、不会画画的艺术家也大有人在。行为艺术、互动装置、摄影、电影、数字生成艺术等等,并不都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需要素描功底,不学习素描也不会影响你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
中国古代所有伟大艺术家,没有一人学过素描,同样造就了伟大的中国艺术。西方和中国的绘画,最大的不同是西方重视写实,中国重视写意,中国画传统的白描、双钩也是造型基础训练。中国画的写生讲“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最终达到“以形写神”。张彦远在《画论六法》中说:“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就是指用有力量
的准确线条造型。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篇》中也讲道:“笔乃作画之骨干也。骨具则筋络可联,骨立则血肉可附,骨之不植而遽相尚以文饰,亦犹施丹艧于粪土,外华而内腐。”又说:“……即笔以求墨,则法有所归而头头是道,离笔以求墨,则骨之不植而靡靡成风。”可见,传统中国画的造型更强调“笔力”“骨法”“笔墨”,也讲求训练绘画的基本功,只不过不是用西方的素描方法,最终是要达到写物之生意、以形写神的境界。
当然,素描作为具象绘画中的造型基本功,可以训练人们对造型观察的敏锐度。具体说来,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能体会空间关系的变换,了解形式美的规律,追求构图的美感,掌握科学的透视原理与精准的造型能力,以及运用明暗调子表达物体不同的质感、量感等等,这些对于全面提升视觉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重要的。 那么,学美术要从素描学起吗?我认为,少儿过早地学习素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
素描的基本要素需要心智达到一定程度的成长方能理解,比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的透视,明暗关系、三大面五调子等,这些概念超出了12岁以下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尤其是10岁以前的孩子,由于语言的自我表达能力还不完善,出于与外界强烈的沟通欲望,他们会本能地将心中所想和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与人交流。如果这时加强素描训练,就会强化他们的概括能力而丧失感知生活和自我表达的敏感性。美国艺术教育专家霍德华·加德纳认为:“过早地培养儿童的概括能力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
目前大量学校和机构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是写实素描,它的目的是培养高度概括、观察模仿、写实刻画的能力。在素描写生中如果只会机械地描摹范画、抄袭明暗,就容易养成概念化的毛病。如果不理解,只是用铅笔机械地去描摹那些干巴巴的圆柱、方体、石膏像,孩子很难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表达、心理反应不同,单一色调、相对枯燥的素描创作,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用不了多久,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仅会让孩子丧失学习艺术的兴趣,而且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压抑其性格发展,不利于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
对于孩子而言,绘画创作本身是制造快乐的过程,好的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全面的审美素养,而审美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并不需要写实素描作为基础。因为除了素描外,色彩搭配、构图能力、线描造型、创意思维都是美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单独强调写实素描基础训练是很片面的,也达不到美术开发心智的作用。 古人说:“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艺术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是思想的教育,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技轻道。因此,我们要改变少儿美术学习中对素描功利化及片面化的认识,让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摘编自郑勤砚《学美术一定要从学素描开始吗》)
1.(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描并无固定的形式,题材也无限制,素描不等于绘画,绘画也不等于艺术。素描不仅仅指那种写实风格素描,它的绘画形式可以很
多元化。
B.行为艺术、互动装置、摄影、电影、数字生成艺术等等,并不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艺术家不需要素描功底。
C.10岁以前的孩子,如果加强素描训练就会强化他们的概括能力而使其丧失感知生活和自我表达的敏感性,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
D.只有改变少儿美术学习中对素描功利化及片面化的认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不舍本逐末、重技轻道,才能让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描不是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全部,只是一个绘画的门类,写实素描的作品不多甚至可以不学素描,都不会妨碍一个人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
B.在文中作者虽然提出“不学习素描不会影响你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的观点,但也肯定了素描对于全面提升视觉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 C.学习素描会违背儿童的天性,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没有自信,使其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不能让儿童学习素描。 D.10岁以前的孩子,会本能地将心中所想和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与人交流,这时候更容易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全面的审美素养。 3.(3分)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道”大而无形,需潜心修行,常年探索,或可一朝开悟;而“技”
实而可秉,有可操作性。
B.艺术教育是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培养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人的教育。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它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知识、感受和欣赏音乐,而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 C.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于丰富人们的艺术素养、精神内涵和人格魅力等具有积极意义。我国自古就注重人的艺术素养培育,把“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列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儒雅、高贵品性的要素。 D.《庄子·养生主》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会分技、艺、道三个层面,技艺只是基本,只有进入道的境界,面对时尚纷繁复杂的事物,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4.(5分)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中国古代所有伟大艺术家”,是怎样“造就伟大的中国艺术的”。
5.(5分)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少儿过早地学习素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请根据文本分析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年青 冯骥才
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这块地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
老蔡家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开了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
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
老蔡家有个规矩,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这规矩老蔡家说到做到,而且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做到,还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做到,没一天不做到,或者做不到。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这可是了不得的!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 虽然老蔡家没出过名人,可是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一样叫人敬佩,脸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
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连去带回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这怎么办?正这时候,发小马得贵说起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现在放暑假,不如请来帮忙。
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这人二十多岁,戴副圆眼镜,目光实诚,看上去叫人放心。便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
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除去念书,我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
金子美每天从早到晚一直盯在铺里,有尿就尿在一个小铁桶里,抽空推开后门倒在阴沟里,有屎就憋着晚间回去路上找茅房去拉。在铺子里,拿出全部精神迎客送客,卖货收钱;下晌天黑,收摊关门,清点
好货物和收银,上好门板,回到学堂去睡觉。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
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一位同学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拍他们的学堂。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便说:“你关了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远处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
金子美头一次见到怎么照相,陪着洋人去到学堂的大门口、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一通拍照,还和几位学友充当各种角色。大家干得高兴,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铺子时,天已经暗下来了。金子美心里有点愧疚,觉得辜负了人家老蔡。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这样一来,便觉得心安了。
再过一天,老蔡回来了,金子美向他交代了一连五日小店铺的种种状况,报了太平,然后拿出账目和钱匣子,钱货两清。老蔡原先还有些莫名的担心,这一听一看,咧开满是胡茬的嘴巴子笑了。给子美高高付了几天的工酬。 这事便结了。可是还没结。
一天,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
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老蔡说:“像你这种实诚人,打灯都没法找。我虽然帮不了你嘛忙,我这个铺子就是你的,你想吃什么用什么——就来拿!随你拿!”
子美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铺子一把火烧了。 “您这是怎么了?”他问。
“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 “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 “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 “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
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走!”老蔡指着门,他从肺管子里呼出的气冲在子美脸上。
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
一年后,人说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养病,居然再没
回来。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早不知嘛时候没的。再过多半年,老蔡家把这小屋盘给了一个杨柳青人。这人开了早点铺,炸油条、烙白面饼、大碗豆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 (有删改)
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这段话含义复杂,有对老蔡的赞扬,也表示其他人做到的难度太大。
B.老蔡请金子美吃饭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表现了老蔡重情义,为人豪爽、实在的一面,使老蔡的形象更加饱满。
C.子美对店铺很负责,他虽然关门一天,但事后将这件事告诉了老蔡,所以他也是个讲诚信的人,对他不必苛责。
D.小说结构巧妙,故事情节有起有伏,金子美关门一天是情节的第一次转折,老蔡得知真相是情节的第二次转折。
7.(3分)关于文中塑造老蔡人物形象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老蔡形象时先交代了他“死性子”的特点,让读者有了心理预期。
B.“千万别离身”这处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蔡讲究诚信、恪守祖上规矩的一面。
C.小说运用夸张手法塑造老蔡,如“直眉瞪眼看着他”“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
D.小说中子美的形象和老蔡的形象构成衬托,这使老蔡讲诚信的品格更感人。
8.(5分)请仔细阅读小说结尾段,并简要分析这段在文中有什么样的文学效果。
9.(5分)老蔡和金子美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
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C.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1.(3分)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B.孺子:儿童、幼儿。宋代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
C.乡党:这里指同乡的人。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D.四海: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C.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
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13.(8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4.(3分)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请简要概括儒家和墨家在“爱人”观点上的区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②。
【注】 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15.(3分)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十始一命”,“一命”是说官职来之不易,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深感懊丧,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因此消磨殆尽。 B.颔联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的厌倦,官职卑微,本不屑为之,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C.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采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药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的山野景象。
D.诗中的“吞”字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则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
16.(6分)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向子中的空缺部分。
(1)“ , ”这八个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恕道”,一个“恕”字,道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就在于将心比心。
(2)《大学之道》提出“ , ”。认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
(3)《〈老子〉四章》中的“ , ”,是说一个对自己事业执着追求的人即使死去,但他的精神也会万古长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是世界和平学的鼻祖,据说世界和平组织的一个
徽志用的就是墨子头像。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也就是绝对的普遍的平等之爱;墨子和平思想的原则是非攻,①_______;墨子在兼爱和非攻的基础上提出以尚同为原则来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社会。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自卫和“诛无道”,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②___________。
在墨子看来,仅仅一个国家内部的人相亲相爱,③_________,战争和冲突仍将不可避免。所以为了避免战争,必须提倡“兼爱”,否则任何团体或国家内部的“部分的爱”都将是徒劳无功的。
18.(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4分)请用“除非……”句式概括第二段中墨子的主要观点。再用一句话对该观点进行反驳,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每句话不超过2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征的伟大首先体现在军事史上的独创性,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中称赞长征是①______的事件。她还认为: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则②______,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长征让世人惊叹和赞扬,其存在着什么样的意义?这一点可以从毛泽东的谈话中读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途中,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
撒下革命的火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对其精神内涵的解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所言更形象。他说:“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主席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这种理想信念让人超越自我,超越自然,因此敢于“爬雪山,过草地”。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③______的。 20.(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3分)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项是( ) A.别里科夫说:“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B.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周公馆内,鲁侍萍大哭着对周萍说:“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D.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0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北京成立;历时一年多,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是波澜壮阔的历史……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历时两年,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经历六十多年的建设,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脱贫攻坚全部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进入新时期……
2017年,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五年后,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擘画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目标任务;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勇往无前行稳致远……
学史以明理,学史要力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蚌埠市两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B 2、C 3、D
4.①中国艺术家重视写意,把白描、双钩作为造型的基础训练。写生讲“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最终达到“以形写神”。 ②中国古代艺术家在中国画的造型中更强调“笔力”“骨法”“笔墨”。 ③中国古代艺术家也讲求训练绘画的基本功,没有用西方的素描方法,但最终也要达到写物之生意、以形写神的境界。
5.①借助客观事实论据加以批判,比如:指出“素描的基本要素需要心智达到一定程度的成长方能理解”的事实。
②从反面危害加以论证,比如:如果只会机械地描摹范画、抄袭明暗,就容易养成概念化的毛病。如果不理解,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用不了多久,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③借助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比如:平行透视……,这些概念超出了12岁以下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美国艺术教育专家霍德华·加德纳认为:‘过早地培养儿童的概括能力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并不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艺术家不需要素描功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并不都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需要素描功底”,“并不都”“某种程度上”“不是所有的艺术家”等词起到修饰限制作用,选项中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因此不能让儿童学习素描”错误,根据原文“少儿过早地学习素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过早地培养儿童的概括能力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可知,不是不能让儿童学习素描,而是不能过早地学习素描,选项说法曲解文意,过于绝对。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原文最后一段的观点是艺术教育“不可舍本逐末,重技轻道”“要改变少儿美术学习中对素描功利化及片面化的认识,让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A.是对“道”“技”的解释。B.强调艺术教育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C.论述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D.“技艺只是基本.....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强调了艺术教育不可“重技轻道”,与最后一段观点一致。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提及的“中国古代所有伟大艺术家”“造就伟大的中国艺术”可以定位到原文第五段。
根据第五段中“中国重视写意,中国画传统的白描、双钩也是造型基础训练。中国画的写生讲‘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最终达到‘以形写神’”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第一点;
根据“传统中国画的造型更强调‘笔力’‘骨法’‘笔墨’”,可以概括出第二点; 根据“讲求训练绘画的基本功,只不过不是用西方的素描方法,最终是要达到写物之生意、以形写神的境界”可以概括出第三点。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题干问题可将本题答案定位到第八、第九两个自然段。 第八段指出“素描的基本要素需要心智达到一定程度的成长方能理解”,这是人体的成长规律,作者借助这一客观事实加以论证。 第九段中“如果只会机械地描摹范画、抄袭明暗,就容易养成概念化的毛病”“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用不了多久,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等内容,指出了少儿过早学习素描的危害,从反面加以论证。
根据八、九两段中“比如:平行透视……,这些概念超出了12岁以下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可知,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加以论证;“美国艺术教育专家霍德华·加德纳认为:‘过早地培养儿童的概括能力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这一内容是作者在运用引用论证突出少儿过早学习素描的不利影响。 【答案】 C 7.C
8.①结尾段交代了万年青没落的结局,与文章开篇万年青“成为人们的依赖”的兴盛首尾呼应,且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令人对万年青小店因意外而没落的命运充满同情。②结尾段又讲述了新开店铺的兴盛,和万年青的没落形成对比,昭示了事物发展盛衰无常的道理,令读者对它的命运心生无奈和伤感。③另外,小说在讲述新店时着力写新店买卖的兴隆,而只字不提诚信经商的话题,这是不写而写的技法,把有关诚信问题交由读者思考和判断,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9.①老蔡和金子美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两人对诚信的理解
不同,老蔡考虑得更多的是诚信的道德意义和对自己人格的影响,他认为关门一天破坏了诚信这一道德准则,损坏了店里百年以来积累下的信誉,自己往日获得的尊重也不复存在,所以他对关门一天的行为绝对不能接受。②金子美在面对诚信和利益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利益,他认为关门一天没有损害顾客的利益,自己把一日的利润又补给了老蔡,这样就涉及不到诚信问题了。两人对诚信和利益的关系态度不同,所以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所以他也是个讲诚信的人”分析不当,金子美事后将关门一天的事告诉老蔡,表现他实诚,但他答应了老蔡不关门,却闭门一天,就是不讲诚信的表现。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的能力。
C.“直眉瞪眼看着他”“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这两处并没有夸张色彩,是对老蔡表现的真实描写。“直眉瞪眼看着他”是神态描写,“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是动作描写。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
文章开头中,写到“万年青”这一店名的由来。从“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可看出,一开始的万年青非常兴盛,是人们的依赖。但在结尾段中,“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则
尽显荒凉颓败之意。可以看出,结尾段交代了万年青没落的结局,与文章开篇万年青“成为人们的依赖”的兴盛首尾呼应,且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令人对万年青小店因意外而没落的命运充满同情。 结尾段除了写“万年青”这个老店的没落之外,还写了新开的早点铺“炸油条,烙白面饼,大碗豆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盛况。新开店铺的兴盛,和万年青的没落形成对比,而最后“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的比喻,更是昭示了事物发展盛衰无常的道理,令读者对它的命运心生无奈和伤感。
老店“万年青”因最终没有坚持诚信而没落,“万年青”的理想也不复存在。那么,对于新店来说,他们能否做到诚信经营呢?小说在讲述新店时着力写新店买卖的兴隆,而只字不提诚信经商的话题,这是不写而写的技法,把有关诚信问题交由读者思考和判断,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9.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对于老蔡而言,根据“老蔡家有个规矩......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你算把我毁了......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可以看出,老蔡一直谨守着祖宗立下的规矩。这份规矩,不仅仅是为了利益,而且是为了店里百年以来积累下的信誉,为了自己在乡亲心中的分量。他考虑得更多的是诚信的道德意义和对自己人格的影响,他认为关门一天破坏了诚信这一道德准则,损坏了店里百年以来积累下的信誉,自己往日获得的尊重也不复存在,所以他对关门一天的行为绝对不能接受。
对于金子美而言,根据“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学友跑到大营门外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可知,金子美并不理解老蔡坚持和一再叮嘱不能关门的真实用意,而从“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这样一来,便觉得心安了”“金子美向他报了太平,然后拿出账目和钱匣子,钱货两清”可以看出,他认为不关门仅仅是为了挣钱。由此可见,金子美在面对诚信和利益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利益,他认为关门一天没有损害顾客的利益,自己把一日的利润又补给了老蔡,这样就涉及不到诚信问题了。由此可见,两人对诚信和利益的关系态度不同,所以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答案】10.B 11.D 12.C
13.(1)有这四种发端却说自己不行的人,是自己陷害自己;有这四种发端却说他们的国君不行的人,是伤害他们的国君。
(2)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14.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则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者”“矣”都是助词,其后断开;“知”作下一句谓语,与“皆扩而充之”构成动宾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若火之始然”中“之”是取独助词,连接“火”和“始然”,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四海: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表述有误。依据语境“足以保四海”中“四海”指的是“天下”,古人常以四海和天下来指代中国,并不是指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C.“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理解有误。从“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恶其声而然也”可知,孟子认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听到孩子的哭声,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一定会出手相助的,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可知,是“而不出手相救”,而不是“而把他推下井去”。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者,……也”,两个判断句;“自贼”,宾语前置,“贼自”,陷害自己。
(2)“明明德”,彰明美德;“亲民”,亲近爱抚民众;“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儒家的“爱人”和墨家的“兼爱”都肯定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但儒墨两家学说也有区别。孔子的仁爱是推己及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有等差的爱。墨子则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说,强调爱无差别等级,主
张不分远近亲疏厚薄的平等的爱。 【答案】 A
16.用典和借代。“五斗米”运用典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渔竿”代指古代隐士。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解析】15.试题分析:
A项,“三十始一命”,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 “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
16.试题分析: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两句,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一渔竿”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8.【答案】
①也就是以德义服天下(或:也就是以友爱团结天下) ②也支持用武力来反对侵略 ③若国与国之间不能相亲相爱
19.除非提倡“全部的爱”,否则战争不能避免。
因为利益各有不同,所以“兼爱”无法保证。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和“墨子和平思想的原则是非攻……”这两者之间用分号隔开,也就说明两者在语法或内容上存在并列平等的关系。前一句中,后半分句“也就是绝对的普遍的平等之爱”是对“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的解释,因此挖空处也应当对“非攻”的和平思想进行解释,根据反对“攻无罪”“相亲相爱”等思想,可总结出:也就是以德义服天下(或:也就是以友爱团结天下)。
第二空,挖空处这一整句中,“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自卫和‘诛无道’”意思是指墨子既反对不合理的侵略战争,但也支持被侵略国家拿起武器保卫自身的利益。而后文“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是对反对侵略战争的映射,故可填:也支持用武力来反对侵略。
第三空,挖空处前文是“仅仅一个国家内部的人相亲相爱”,挖空处后文是“战争和冲突仍将不可避免”,这说明前文仅仅一个国家内部保持和平还是不够的,必须维持国与国之间的和平。而根据后文“战争和冲突仍将不可避免”的负面结果,可知此处应填国家之间不能维持和平的意思。故应填:若国与国之间不能相亲相爱。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提炼观点的能力。
第一小问,墨子在第二段中的主要观点可分成两个方面。第一句提出前提:若只有国家内部保持和平,国家之间不能保持和平,则战争、冲突仍无法避免。第二句则给出方法:必须提倡“兼爱”,而且是包括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的“全部的爱”,才能避免战争。将这两个意思
合并起来,就是提倡“兼爱”,保证“全部的爱”,才能有效避免战争冲突。而试题要求使用“除非……”句式来进行概括,也就是采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答题时注意将单重肯定转变为双重否定,保持句意不变即可。
第二小问,因果关系是指前面(后面)的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前面)的分句说明结论或结果。相关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既然……就……”“由于……”“因而……”“因此……”“既然……那么……”“因为……”“之所以……是因为……”等。试题要求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对第一小问的观点进行反驳。原文观点是:只有提倡“兼爱”,保持“全部的爱”,才有保证避免战争,维护和平。那么,反驳内容就是:即使保持“全部的爱”,也未必能保证和平,完全避免战争。用因果关系来表达,可以是:因为利益各有不同,所以“兼爱”无法保证。 【答案】
①独一无二②相形见绌③坚不可摧
21.①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长征的重要意义,生动形象;②句式整齐,简短有力,增强语势。 22.A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史沫特莱在此处是突出长征的独特性,将它与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等著名事件相比较,指出这些事件无法和长征相比,故可以填入“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第二空,从后文“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
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可以推知,列举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是为了突出长征的伟大,那么,由此可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虽然是历史上一件非常成功的军事行动,但它与长征比起来就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可以用“相形见绌”。“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
第三空,通过前文“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可知,通过检验,证明苦难、曲折、死亡,是无法摧毁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的。所以可以填入“坚不可摧”。“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句中将长征说成“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属于比喻中的暗喻。将长征比喻为宣言书等,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长征的重要意义。 同时,这句话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同一语素“长征是……”构成排比句式,“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通过排比修辞的运用,可以让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连绵,增强了句子的语势,加强了表达的强度,强调内容、加重了感情,突出了长征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巨大作用。
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
A.表示补充说明。B.表示语意转折。C.表示内容转换。D.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A。
23.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时间顺序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光辉历程。1920年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在中华沃土应运而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我党一百年跋涉奋进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社会发生沧桑巨变的历史起点。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从此,中华大地上产生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新中国向全世界宣告成立、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脱贫攻坚……由此中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共同任务,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根据题目要求,“学史以明理,学史要力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立足于时代青年的身份,了解历史,继承并发扬先辈精神,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用奋斗和热爱书写新时代崭新的历史篇章。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应倍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我辈青年当无畏风雨,勇敢追梦,实干兴邦,立志为国家新的发展史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行文思路上,可以简单回顾党的奋斗历史,例举有代表性的人物,歌颂他们的精神品质;接着从时代青年的身份出发,号召青年学史明理,继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历经艰险,百折不挠,做新时代的强者和奋斗者,将精神动力转化成实际行动。可以写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从做好身边小事、本职工作出发,将“奋斗”落到实处;可以写新时代青年,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行动回应历史,书写新的历史篇章。结构上可以采用总分总的形式,论证部分可以用并列式排比段落,以增强行文气势,运用典型例证、引证丰富文中内容,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使论证语言更加形象有力。 立意:
1.青春逢盛世,扬帆正当时。 2. 奋斗的青春方不负家国民族。 把自己的青春事业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青年握好时代接力棒,做好中国精神传承人。 5.奋楫扬帆正当时,乘风破浪勇担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