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心理学
张天
摘要:从身边的朋友观察总结他们的心理行为,他们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得出一些总结性结论
关键字:心理 行为 自我 学习 生活 一个人关于自我的充分认识,要求洞察自己,自己为什么样和实际什么样之间越接近和他人认为他是什么样之间越接近则该个体的成熟程度越高,即“自我的客观化程度”越高。很多人认为要接受自己。其实这些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人都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在没有被动屈从的情况下承认包括弱点和缺点在内的自己特点的各个方面。
当人刚一出生他便开始了自我认识的过程,即身体的自我。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的日益丰富,人们会主动的认识自我。比如我在初中时开始喜欢做心理测试,希望借助于此来认识自我。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问我的朋友:“你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其实这就是自己认为什么样和实际什么样与别人认为我是什么样的一种比较。只是当时我还不知道这就是主动认识自我,以期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升入大学之后学习了心理学,不仅会做心理测试,而且也会主动阅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运用书中的理论再结合心理测试来认识自我。但是在大学中有很多心里问题。比如,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1. 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3.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4.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面对以上种种主观和客观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良好的心理策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大学生们究竟该怎样做呢?首先,培养学习的动机,关注个人特长,学会正确看待失败。
1)大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认识愈明确,其学习动机愈强烈。大学生应认识到自己学习与社会发展、自我发展的密切联系,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理想奋斗。
2)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有成就感时,他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当一个人对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总是兴趣十足,而个人特长正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必然会做出一定的成绩,建立起充分的自信。用自信和兴趣去开启智慧之门,必然会激发学习兴趣。 3)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由于在学习上遭到失败和挫折后,进行了不正确的归因造成的。因此,要建立一种正确的成败归因模式(心理咨询者之任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内因一自己不努力,把外因一不可控因素降到最小,从而使自己更加努力。
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
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以后往往老师讲得很少,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厌学、白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同学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每次考试时就生病或不敢考。美国人类资源心理学家赫伯特说,未来的文盲已经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混乱。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没有寄宿经历,进入大学后,班级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为主要生活区,日常生活完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任何人都要与周围的人产生交往。而大学生正处在步入社会的关键期,从内心渴望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调节身心、完成学业,而不能正确认识交往和缺乏交往的技巧,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果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苦苦寻觅却又毫无结果。于是开始闭锁自己,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 4.生活上的挫折。 一些偶然的因素,带给大学生生活挫折,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的稳定,诸如失恋、失去朋友、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保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受严重的挫折,更缺乏独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耐受性比较差,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烦恼、自卑、痛苦、嫉妒、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其次,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技巧,正确对待交往 1)人际交往是一种艺术,技巧纯熟,则会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技巧不当,则难免关系紧张。下面的几种做法可助你成功:树立伟大形象,保持亲密有间,宽松友善待人,流露真诚笑,主动人度处世,努力善解人意。在掌握技巧的同时需要把握好一定原则如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守信践诺、宽厚待人等。
2)有的同学交往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正确的对待交往,为交往而交往,整天忙于应酬,苦不堪言,使交往成为一种心理负担。要明白,交往不是必修课,奋斗才是主战场。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毫无才能、毫无涵养的人交往的。只有全面提高自己,才能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因此,建立全新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不但可以减少心理问题,更有助于身心健康和事业成功。
第三,设计生活,回报真情,付出努力,成就激励。 1)贫困大学生全方位筹措四年所需费用,以计划经济为主,随机应变为辅,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真诚关心和资助,以自己圆满学业回报人间的真情。 2)双向选择不是缩小了就业面,相反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只要付出自己艰辛的努力,以专注之心致学,待德才兼备毕业之际,何愁工作无着落,贫穷不可脱。 鉴于此,合适的心理定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认为自我认识是一个有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再满足认识自己的表面的、外在的东西,更重视认识自己的气质、性格等一些内在因素。 “人无完人”因而人应该既接纳自己的长处,也不否认自己的短处,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但这并不表明对短处采取抱残守缺的态度,而应是尽量将短处变“长”,即使不能变成长处,也可以达到正常值,使短处不至于成为发挥长处的绊脚石。只有这样人的潜能才能不断的被开发,人们的自我认识也才能更切实际。 以上是自我认识的纵向发展,自我认识的目的、途径以及自我认识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也有很多。
自我认识为的是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的潜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另一方面也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当人际关系发生危机时,便于从自身出发找到自己的
原因,从而迅速挽救人际关系危机。 自我认识虽然是对自己的认识,但它必须借助不同的手段才能完成,也使得自我认识更加客观。年幼时的自我认识主要来自家长,家长认为你聪明,孩子也会受家长的影响这样认为。上学后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也会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比如老师认为学生有很强的写作能力,学生也会认为自己很会写一些东西,继而对写作更加有兴趣。假如老师说某学生很笨,那么这位“笨”学生很有可能破罐破摔。从朋友那里获得的关于朋友对自己的看法也会影响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此外,心理测试的结果也会帮助人们对自己有较真实的认识,甚至可以发现隐藏在潜意识中的问题。
由于人具有很复杂的社会性,因而在自我认识过程中很容易走入误区,如:盲目的相信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人们通常认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其实不然。由于人有复杂的社会性、丰富的情感、不同的人生经历,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更何况一个复杂的人呢?在众多特征中肯定有不被自己认识的。盲目听信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朋友会对你的优点或缺点直言相告,但也不妨“ 小人”。比如有的人需要你帮忙,便拼命的称赞你,缺点都说的跟优点似的,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信以为真。当别人评价你时,你一定要注意他是真心对你,还是别有用心,“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认为心理测试的结果是“金科玉律”。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量表都是经过心理学家们仔细推敲、论证的,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但由于国情的不同,有些量表更适合东方人而不适合西方人;还有些量表时间太久,较为落后;另外有些心理测试本身设计就不严谨,只是某些杂志或报刊增加买点的一个方式。
除上述的客观原因外,还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如填写的是否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当时的心情是不是适合做这个测试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测试只能测出某个人属于某个大类型,而有些个性特征可能没有体现在测量结果中。 因此,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应采取批判的接受的态度。
了解了自我认识的误区希望大家都能绕过误区,真正的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自己的优势一定要保持,对待自己的劣势要尽量加以改进。努力的对自己有较客观的认识,以使自己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作为大学生我们自己要努力克服很多心理问题,尽力做好大学该做的事.
张天 1010121119
机械工程学院包装1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