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2-04-19 来源:年旅网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导语】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4北京)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2(2014云南)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分子的体积大、有间隔,原子的体积小、无间隔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质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发生改变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6(2014山西)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7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8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9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10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C-12原子的质量为Ng,该原子的中子数是P,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B.C.D.

11氦是太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A.HB.HeC.ND.Cl

1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13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 A.碳CB.钠NeC.贡HgD.铝AL

14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汞的说法正确的是()

B.属于非金属元素

A.元素符号为Hg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0D.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g

15右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

16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确定元素的种类

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 D.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17如右所示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金属元素

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18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都属于一种原子 D.都属于金属元素

19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20(2014江苏苏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C.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二、填空题(共48分)

21(6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人体中最多的元素是,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2(10分)以下符号所表示的微粒:①N;②Ne;③Na;④O2-;⑤Na+。 (1)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2)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3)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4)能表示一个离子的是。 (5)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23(6分)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m=1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

⑵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⑶若m-n24(14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ⅠA0 第一周期1H 氢 1.0082He 氦 4.003

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第二周期3Li 锂 6.9414Be 铍 9.0125B 硼 10.816C 碳 12.017N 氮 14.018O 氧 16.009F 氟 19.0010Ne

氖 20.18

第三周期11Na 钠 22.9912Mg 镁 24.3113Al 铝 26.9814Si 硅 28.0915P 磷 30.9716S 硫 32.0617Cl 氯

35.4518Ar氩 39.95

(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是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元素,它 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碳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由此可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填“得”或“失”) 电子,是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5(12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元素过渡到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阴离子。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分)

26(12分)【提出问题】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过长会变成黑色,因此,小明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如氢元素等。 【收集资料】小明、小强在图书馆查到以下资料:

(1)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含有碳的化合物,今后将学到),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有机化合物的__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________(填“变多”“不变”或“变少”)。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小明: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就很容易被点燃。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强:将蔗糖放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小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观察到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蔗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 【反思与评价】两个实验方案中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解析: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2C解析: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D解析:分子和原子一般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间都有间隔;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A解析: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A项不正确。

5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A错;物质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B错;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

6D解析:实验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但我们看不到分子的运动,所以也说明了分子很小,A、B可以说明;该实验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盛紫色石蕊溶液的烧杯中使溶液显酸性,说明构成物质

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C可以说明;此实验不能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7D解析: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但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A错误。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氨气、二氧化碳等;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铜、铝、汞等,B错误。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C错误。

8D解析: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且并不是实心球体,说法①②不确切;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而自然界中有许多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相等的原子,如C-12和C-14,原子核内均有6个质子,前者原子核中有6个中子,后者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两者质量不相同,说法③不确切。

9C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故

铯-137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为55,A错误,C正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B错误;铯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是金字旁,为金属元素,D错误。

10A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求得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且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求得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11B解析:H为氢的元素符号;He为氦的元素符号;N为氮的元素符号;Cl为氯的元素符号。

12B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13A解析:钠的元素符号为Na,Hg的名称应为汞,铝的元素符号为Al。

14A解析:该题图示为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单元格,“Hg”为汞元素的元素符号,A正确。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错。图示中的“80”为汞元素的原子序数,由此可推知汞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80,但不能据此推求汞原子的核内中子数,C错。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非“g”,故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而非 200.6g,D错。

15D解析:由汉语名称可知其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知金原子的中子数=197-79=118,故B错误;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故C错误;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而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197+79=276,故D正确。 16C

17B解析:观察粒子结构示意图,该粒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共有18个电子,该粒子应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属于非金属元素(或由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7,推知为氯元素,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该粒子最外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B正确;圆圈中的数字是该粒子的核电荷数,应为17,C错误;该粒子为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的微观粒子,可表示为X-,D错误。

18D解析:若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原子;若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阳离子;若粒子的质子数19D解析:镁元素的离子符号应为Mg2+。

20C解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A错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B错误;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因此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C正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D错误。

21氧、硅、铝、铁氧氧

22(1)③⑤(2)①②③(3)②(4)④⑤(5)②③ 23(1)Na(2)S2-(3)阴离子

解析:(1)原子序数决定元素的种类。(2)核外电子数=2+8+8=18,因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m=18-2=16,该离子是S2-。(3)若为原子,m=2+8+n,m-n=10,若为阳离子,m﹥2+8+n,m-n﹥10,若为阴离子,m﹤2+8+n,m-n﹤10。 24(1)氧86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或原子序数)不同(2)得非金属 25(1)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2)金属非金属

(3)Na+(或Mg2+或Al3+

)O2-(或F-或N3-)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周期数。(2)从图示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第三周期的元素是以金属元素开始,然后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收尾。(3)氖原子的核内有10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核外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有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符号分别为Na+、Mg2+、Al3+;核外有10个电子的阴离子有氧离子、氟离子、氮离子,符号分别为O2-、F-、N3-。

26【收集资料】化学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不变 【现象与结论】碳、氢、氧【反思与评价】小强的实验方案因为小明的方案中加入了烟灰,产物有可能是烟灰燃烧的产物,而且不能确定是否有氧元素 解析:【收集资料】燃烧和分解后能生成其他物质,所以可以燃烧和受热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现象与结论】可根据容器底部的黑色物质和资料中的信息判断蔗糖中含有碳元素;容器壁上有水珠,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和氧元素。【反思与评价】小明的实验设计得不够严密,

没有考虑到空气中的氧气也含有氧元素,而且加入了烟灰,引入了其他物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