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这一直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事。
课前三分钟对培养学生能力所起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习语文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听、写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锻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我校的“课前三分钟”活动开展一直扎实有效,给学生以新意,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了学生胆怯脆弱的心理,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增加了语文课堂空间的趣味、生动,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发展了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在每节语文课前利用三分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点评形成“互动场”。
(一)生本原则需要。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体,学生的主动活动性应贯穿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课前三分钟训练活动,就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
(二)实践原则需要。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和“选择性”。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针对一个专题一个训练点,学生查阅资料,
充分准备,参与评价,心、口、手、脑并用,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激励原则需要。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在全班同学评价、评比的过程中,使参与者对下一次活动有了更强烈的期待,对“听众”而言,激发了他们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使语文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课前三分钟”虽然看似短暂,但如果利用好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大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真正有效的达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