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结构设计任务书

2022-02-27 来源:年旅网
第四章 结构部分

1、自然条件 1.1. 风、雪荷载

基本风压(50年一遇) 0.60kN/m 2地面粗糙度 B类 基本雪压 0.20kN/m2 1.2.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0g 设计地震分组 第二组 设防类别 标准设防类 1.3.活荷载标准值 1.3.1 对楼面荷载的要求: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执行。 1.3.2 特殊功能房间由使用单位负责提供。 2、设计依据:

设计选用的标准图集:

(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6G101-1 、16G101-2 、16G101-3; (2).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图纸及设计资料。 (3).审核批准的相关方案文件见建筑设计说明。 3、 建筑材料 3.1 混凝土:

基础素混凝土垫层:C15 (应根据正式地质告中腐蚀性评价最终确定) 基础混凝土:以计算确定,优先选用 C30 柱、墙:以计算确定,优先选用 C30,不超C60 梁、板混凝土:C30,不超C35

填充墙腰梁、压顶梁、构造柱:C20(钢筋强度等级为400MPa时采用C25) 基础埋深不超过10m时抗渗等级为P6,超过10m未超过20m时抗渗等级P8。

3.2 钢筋

常规配筋采用HPB300、HRB400、HRB400E;楼板钢筋建议采用CRB600H,地下车库顶板梁纵筋及地上部分梁纵筋可采用HRB500。 3.3 钢结构

钢结构构件及预埋件钢材采用Q235B、Q345B钢。 3.4 焊条

HPB300钢筋采用E43xx型,HRB400钢筋采用E55xx型,钢筋与型钢焊接随钢筋定焊条。 3.5 砌体

砌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不低于A3.5;埋入土中部分采用MU15烧结实心砖,或采用当地推广使用的墙体材料。 3.6 砂浆

采用商品砂浆,地面以上采用M5混合砂浆,土中砌体采用M10水泥砂浆。 4、结构选型: 4.1 抗侧力体系

本工程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地震动参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修订版)(GB50011-2010)取值,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

根据建筑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原则下,确定上部结构的结构形式.根据整体计算情况优先采用框架结构。

结构方案应合理的布置结构抗侧力构件,竖向构件布置宜均匀、对称,结构刚度不宜过大,位移角在满足规范前提下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框架结构位移角宜控制在1/550~1/700之间。

若采用少墙框架结构,剪力墙厚度控制200mm以内。

4.2 屋盖及楼盖结构

地下室顶板及楼板应根据结构设计条件(柱网、荷载、覆土条件等),分别对井字梁、无梁楼盖、主梁大板结构形式进行多个方案经济比较后,确定经济最优方案楼盖结构形式。地下室顶板应根据建筑情况,在满足建筑做法厚度的前提下采用结构找坡,减小覆土厚度,提高经济性。

地上部分采用主次梁楼盖体系,框架梁断面取跨度的1/10~1/18, 次梁断面取跨度的1/12~1/20,板厚100~150mm;屋面板厚120mm。

室内庭院采光顶采用钢结构形式。 4.3 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基础暂采用独立基础+防水板,独立基础尺寸及高度根据计算结果确定,防水板厚度根据计算确定,厚度在250~300mm。基础形式待地勘单位提供正式地勘报告后确定。

4.4 超长措施

本工程地下及地上部分长度超过了规范要求的不设伸缩缝的最大长度要求,按超长结构进行设计。通过在合适位置设置温度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在结构设计时对梁板采取适当加强措施,同时加强建筑保温、控制施工养护等措施解决结构超长问题。

5、结构成本控制主要措施 5.1楼板设计与配筋控制措施

a、板跨不宜太小,局部房间若无需特殊降板的位置,不再单独设置次梁。在有板上砌墙的位置,在板中设置楼板加强筋,在板配筋计算中按照实际板上线荷载考虑这部分荷载。

b、楼板负筋的配筋长度为1/4楼板短边计算跨度。

5.2梁设计与配筋控制措施

a、主梁梁截面宽度尽量控制在1/2柱宽,局部位置可需根据计算确定,次梁梁截面宽度尽量控制在200~250mm,梁截面高度取(1/12~1/18)梁的计算跨度,且不宜大于1/4梁的净跨。考虑净高,常规位置梁高尽量控制在650以内,上部楼层大跨位置梁高尽量控制在1000以内(首层报告厅处大跨梁梁高根据实际计算确定)。

b、主梁面筋贯通筋尽量选用小直径钢筋,支座附加,连续梁各跨底筋尽量采用相同直径和不同根数配置,但要满足拉通钢筋的截面面积等构造要求和支座锚固宽度限制。

c、连续梁次梁上部钢筋采用架立筋,支座根据计算结果配筋。 5.3剪力墙设计与配筋控制措施

a、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应采取多种直径钢筋进行配筋设计,以使实际配筋与计算或构造要求配筋更接近,且大直径钢筋放置在角部。

c、对于地上部分底部加强区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对轴压比小于0.3的可设置为构造边缘构件;对于地下部分边缘构件,地下一层边缘构件全部为构造边缘构件,纵筋可顺延一层配筋,地下二层全部为构造边缘构件,配筋满足相应抗震等级的配筋要求即可。

5.4框架柱设计与配筋控制措施

a、框架柱纵筋可以采用大直径钢筋+小直径钢筋的配筋形式,以使实际配筋与计算或构造要求配筋更接近,且大直径钢筋放置在角部. 5.5地下室外墙以及基础设计与配筋控制措施

a、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根据地勘报告确定,防水底板的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按0.15%考虑,底板最小厚度为250mm。

b、外墙外侧竖向钢筋采用通长钢筋+1/3附加钢筋,附加钢筋长度为1/3层高,通长钢筋尽量选用小直径,内外侧配筋分别按各自的计算结果进行配筋。

c、筏板配筋按配筋率0.15%控制,不足处采用附加钢筋;独立基础最小配筋按0.15%控制. 5.6荷载

楼面活荷载应准确、合理并满足国家规范要求,楼面恒荷载根据建筑做法确定,墙体荷载根据墙体厚度及高度确定,开洞部位考虑一定折减,荷载不随意放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