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景观植物种植设计的手法
【摘要】本文从城市原理及道路景观植物的布局出发,探讨了城市景观植物种植设计的几种手法,供有关人士借鉴探讨。
【关键词】城市 景观 植物 种植手法
前言: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美学特征主要包括自然美、意境美和艺术美。植物景观的自然美常常是把城市中的自然景观引入到街景中,使之成为城市的命脉,尤其是我国的一些南方城市,自然形态具有很大的特点,也是其最大的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充分运用其地理特征来填充园林植物景观的内容,发展城市的独特景观。意境美在文学中的含义即是在审美中而产生的景象和情感的升华。而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它所表现的是某个城市地域中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街道园林植物中可以体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其中浓缩了其精神内容,使城市景观与文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如果把文化内容融入到城市环境建设中,那么对城市人群的文化影响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一、城市园林植物种植的布局
1、季相化
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 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 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 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 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在草坪植物配置上应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 展现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避免一季开花, 一季萧瑟, 偏枯偏荣的现象, 尽量使春色早临, 秋色晚去。
2、层次化
低层住区, 景观密度要低, 地形塑造的规模不宜过大。多层住区, 景观密度适中, 因地制宜, 结合住区规模及现状条件适度地形处理, 采用相对集中, 多层次的景观布局形式, 保证集中景观空间合理的服务范围。
3、图案化
植物景观总体布局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图案, 如椭圆形、圆形、方形、条形、三角形、波浪形、多边形、菱形、文字形、吉祥符号形、各种动物图案、不规则形等, 简朴中蕴含着繁复。模纹和图案植物色彩搭配一定要与环境的绿色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或较大的色度差。
4、新地新布局, 旧地旧布局
新地布局多尊古为法, 同时以洋为师, 两者皆不排斥。古今结合, 古为今用, 亦势所必然, 若境界不究, 风格未求, 妄加抄袭拼凑, 则非所取。故古今中外, 造园之史, 构园之术, 来龙去脉, 以及所形成之美学思想, 历史文化条件, 再须进行探讨, 然后创新布局。老住宅、旧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流风遗韵和历史信息, 尽量保存古树、大树、建筑和旧有布局。旧地修复植物景观, 首究园史, 详勘现状, 情况彻底清楚, 对山石建筑等作出年代鉴定, 特征所在, 然后考虑修缮方案。
三、城市道路植物种植的平面布局
1、自然式城市道路绿化要求平面布局不能是规则的矩阵方式
为使施工人员很好地实施自然式种植效果,可自然布置3 株、5 株丛植,通常采用先矩阵、后补充的方式,同时注意任意3 株不要形成一条直线,以达到自然林效果(图1)。
2、自然林地群落式布局
要考虑到各树种的生长速度,合理配植(各树种之间5m 行距)以达到生长地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植物作为主要景观林,而经过优胜劣汰后的景观更贴近自然界。图2 为不同品种的植物群(主体占80%),先期景观以A 群为主(A 为速生树),经时间及生态竞争陆续体现B、C 组,最后形成D、E、F 的群落。
四、植物种植的立面布局
自然林植物初期0.6~0.9m 高的小苗占80%,穿插其中的有15%是2.4m 高的树木, 5%是5m 高度树木,各苗间距2.5~3.5m。随着植物生长,小苗逐渐长高,原有大苗逐渐被淘汰,自林地建成开始至生长过程中,都有高低植物配合,也有丰富的林冠线,更类似自然界形成的绿化景观。
五、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法
1、场地分析法
植物景观设计, 既是一门艺术, 又不仅仅是艺术, 它肩负着改善环境的任务。科学性、生态性是植物景观设计的首要要求。对场地进行详尽、科学的分析必然是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生态手法之一。纽约高架铁路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是运用这个方法的一个典型。曼哈顿西边一条1. 45 英里长的高架铁路线, 1980 年以后, 这条铁路线废弃。纽约高架铁路公园的规划目标是为市民提供一处安静的绿色休闲环境, 为游客提供远眺河流景观和曼哈顿城市天际线, 感受和缅怀纽约特有的工业文明的游憩场所( 见图1) 。
奥多夫负责本项目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他首先进行的工作是深入调查分析目前在铁路废弃25 年后, 通过自播繁衍的植物种类和自然植物的空间构成。在此基础上, 根据总体规划提出的5 种不同空间模式, 提出相应的植物景观种植模式, 如平缓区种植模式采用抗旱性强的高牧场景观主题; 桥区的种植模式以湿地景观为主题; 以牧草和多年生花卉混合的植物景观作为坡道的种植模式, 形成草本和多年生花卉组合的景观效果等( 见图2) 。
高架铁路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带给人们的最大启示是它的设计方法, 奥多夫的植物景观设计是在对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调查包括现状立地条件和现状植物构成两个层面, 通过现状植物的调查来确定乡土植物的分布种类、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 提出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 符合场所自身的特点。
2、动态景观设计法
植物是有生命的, 随着其生长变化所形成的景观会变化, 在一年内随着季节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季相变化。因此,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应提倡科学的、动态的设计方法, 它不同于建筑设计,不能用建筑设计中“一次成型”的观念来对待。Hellen nikon 公园位于雅典以西20 km, 原为废弃的雅典国内机场, 总面积为530 hm2。在2004 年, 由风景园林师David Serero等负责规划设计。在对原地形充分分析的基础上, 总体规划方案构建了6 条200 m~ 300 m 宽的绿色廊道, 将城市与海滨区域连接为一个整体。根据立地条件中水分状况的不同, 植物规划为湿生和旱生两种类型的多种生态栽植模式。植物景观体系的形成是通过自然植被演替过程来实现的。从2004 年以乡土灌木为先锋树种的群落逐渐转化到2024 年的松、栎混交的顶级群落模式。植物的自然生长过程充分展现了植物景观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同时这个变化的过程也不失为一种景观。图3 具体展示了由灌木向松、栎混交顶级群落的演替过程和植物景观的变化。
法国风景园林大师吉尔#克莱芒在雪铁龙公园设计的一个命名为“动态花园”的主题花园和米歇尔#高哈汝夫妇设计的苏塞公园都运用了这种动态的景观设计方法。
3、乡土植物的运用
乡土植物是经过自然选择的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的土生物种。现代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乡土植物的运用, 既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节约大量养护成本, 又能体现地域特色。可惜在我国目前由于受到一些认知的偏见, 所谓的“经典植物”被偏爱, 而乡土植物被冷落。巴西风景园林师布雷#马科斯是地
域乡土植物景观设计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中对巴西热带乡土植物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了浓重的巴西地域景观特色。他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上, 从抽象绘画风格中吸取灵感, 以自由的有机曲线和大片不同色相的乡土植物搭配, 形成富有韵律感和对比强烈的效果, 创造出许多风格鲜明的作品。在柏林索尼中心, 运用了玻璃、金属不锈钢材料、石材等与建筑呼应, 体现办公环境的简洁风格和高雅档次。但在植物选择上, 却种植了椴树、白桦、杨树等, 这些都是当地非常普遍的乡土树种。可这似乎一点也没影响整个环境的高雅氛围, 反而更增加了作品的特色, 这点值得景观设计师深刻反思。
4、自然植物群落的模拟
植物群落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是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过程完整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现代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向自然学习, 顺应自然。在植物群落设计时, 不能违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其内在要求, 人为随意搭配, 最好的方法就是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清华城市规划院在做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时, 首先调研了北京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类型和树种搭配方式, 并加以提炼。在奥运森林公园中, 以总体规划布局为基础, 按照种植方式、高度、土壤水分等分成不同生态区域。对应模拟相应的自然植物群落, 通过这种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方法, 创造出了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 实现了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的过渡, 达到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的作用, 体现了“绿色、科技、人文” 的奥运理念。
5、植物生态功能的运用
在自然界中, 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如一些植物可以吸收环境中尤其是土壤中的某些化学成分, 蜈蚣草和大叶井口边草能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砷( As) , 鸭跖草能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铜( Cu) , 而遏蓝菜属植物能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锌( Zn) 。利用植物的这些特点, 在生态学原理的支持下, 通过植物景观设计来改善环境污染的状况, 这也是现代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方法。1970 年景观设计师哈格在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设计中, 对土壤污染的处理是先分析土壤中的污染物, 然后通过生物和化学的作用逐渐清除污染, 其做法就是在土壤中掺进腐殖质和草籽, 来增加土壤肥力, 以此培植微生物和植物来“吃掉”这些污染物质,从而净化被污染的土壤。这种生态设计不仅使公园建造成本降低, 而且用于维护、管理的费用也很少, 对环境产生了积极效益。
结论
在当前解决生态恶化危机, 进行大规模的荒漠治理、防风治沙、水土涵养、退耕还林的过程中, 我们如果从植物材料的形态、体量、质感、肌理、色彩等多种属性出发, 建立植物材料属性的整体性认识,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综合考虑, 结合生态学的原理, 探索低成本建造、低成本养护、高生态产出的植物景观营造方法, 对形成植物景观的地方特色与景观多样性, 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改进当前植物景观设计的局限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娄保利.郑州市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园林植物种类及其配置调查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2]任爽英,余莉,董丽.北京市街头绿地植物造景分析——右安街心花园[J].中国农学通报,2009(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