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中学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 B. 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 C. 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 D. 欧洲开始衰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的世界,世界已被列强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也不断激化。在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科技进步也为战争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这时的国际关系中心依然在欧洲,欧洲实力强大。分析选项,A、B、C均正确,D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应选D。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名师点睛】一战爆发原因
①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②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③1879盾日益尖锐。其中法德之间、英德之间、俄奥之间矛盾是主要矛盾。年在德国宰相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首先缔结了“同盟条约”。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成为同盟的核心。④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英国分别在1904和1907年与法、俄签定了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2.一战期间作为主要战线的西线战场发生了多次重大的战役。结合地图标数,理解正确的是
A. ①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B. ②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 C. ③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D. ④兴登堡防线突破后同盟国彻底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示中的③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故答案为C项。①为索姆河战役,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②为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兴登堡防线突破后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其他三项说法错误,排除A、B、D项。
3.以下摘录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部分内容,这在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① ② ③ ④
A. 取消英、法等大国战前分赃密约,要求公开平等 B. 争夺世界市场,重新分割殖民地,夺取世界霸权
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C. 打破英国海上垄断,同英国共同控制海洋霸权 D. 打破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传统势力范围和关税壁垒 【答案】B 【解析】
【详解】十四点原则反映了美国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故B正确;AD不是美国的本质目的,排除;C是美国在华盛顿会议的目的,十四点原则是美国参加巴黎和会提出的,排除。
4. 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下列关于这一条约的内容,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B. 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C. 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共管
D. 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这一内容最能说明上述观点,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5.德国人海洛回忆其父亲库克:“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在1942年5月他回家休假的时候,第二年2月他就在‘伏尔加格勒’失踪了。”如今他只能在“伏尔加格勒”附近的德军士兵公墓悼念父亲,这里埋葬着21003具德军士兵的遗骸。库克最有可能死于 A. 莫斯科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库尔斯克会战 D. 柏林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遭到惨败,是苏德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B符合题意,故选B;莫斯科战役是1941年10月到1942年1月,库尔斯克会战从1943年7月5日到1943年8月,柏林战役时间是1945年,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二年2月他就在‘伏尔加格勒’失踪了”,联系所学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间和史实分析解答。
6.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下列属于图④会议内容的是
A. 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B. 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
C. 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 D.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二战中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分别为:开罗会议(图中的②)、德黑兰会议(图中的③)、雅尔塔会议(图中的①)、波茨坦会议(图中的④)。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故A正确;B是开罗会议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排除。
7.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他认为人为了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可以放弃现实的幸福 B. 他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认识是主观感受 C. 他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D. 他的理论是完全的唯心主义 【答案】C 【解析】
亚里士多德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故A项错误;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故B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故C项正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并非是完全的唯心主义,故D项错误。故选C。
8.在削平三藩、统一台湾后,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最终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雅克萨位于下图中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尼布楚,B是雅克萨,C是瑷珲,D是庙屯,B符合题意,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9.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三人的共同之处有
①具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②建立过民主共和政治体制 ③制定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 ④外交上努力改善同英国的关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在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都充当了领袖,而在暴力革命中的领袖当然会具备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①正确;拿破仑没有建立过民主共和政治体制,所以不是三者的共性,排除②;三者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制定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③正确;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不存在“外交上努力改善同英国的关系”的问题,④错误;①③正确,所以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 孙中山、列宁都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下列理论属于他们共同之处的是 A. 都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C. 都提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孙中山和列宁都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并不一样。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的有关的理论;排除A;列宁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提出
B. 都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D. 都提出民族平等的理论
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因此ABC都只说了一个方面。他们二人都提出了民族平等的理论。故选D。考点:孙中山和列宁的思想。
点评:孙中山、列宁都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的思想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点是由他们各自的阶级利益不一样决定的,不同的阶级利益决定了他们的革命的目标和前途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都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革命,在反映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方面又是有共性的。
11.印度诗人泰戈尔在甘地去世前十年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诗人如此评价甘地的依据主要是 A. 甘地主张以苏俄为师,在社会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 B. 甘地领导印度人民驱逐了殖民者,取得了民族的独立 C. 甘地长期担任印度国大党领袖,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 D. 甘地的“仁爱思想”和“坚持真理”成为印度的财富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甘地的事迹可知,他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印度人民实
现了民族独立,甘地认为“坚持真理”是强者的武器,它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通史,宁
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以仁爱精神为主旨,故D项正确;甘地以苏俄为师,推行国家主义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B项虽然是甘地的功绩,但是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中的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与材料不符,应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需要掌握甘地的历史事迹,甘地被称为圣雄,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
的运动对印度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构成了印度文化的一部分。对印度甘地的这一运动,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地作用,也要分析出其局限性。
12.马克思一生从事于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写下了许多光辉论著。以下论著按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意志意识形态》 ②《神圣家族》 ③《法兰西内战》 ④《资本论》(第一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发表于1846年,《神圣家族》发表于1844年,《法兰西内战》发表于1871年,《资本论》(第一卷)发表于1867年,故选D。其它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3.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邓小平)虽然只是一个五尺身躯的短小汉子,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下列邓小平“改变了中国的历史”的重大事件有 ①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②发动秋收起义 ③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④发表“南方谈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的一生经历。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92年去到中国南方发表了“南方讲话”,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行为,故排除②选项。
14.詹天佑主持修建了由中国人自行筹款、勘测、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 路。除此之外,他为中国铁路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还有
①主持修建了吴淞铁路 ②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滦河铁路大桥 ③发明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铁路桥墩 ④支持保路斗争,捍卫铁路主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D. ①③④
吴淞铁路是1876年由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铁路,排除①,故排除ACD。结合所学,②③④均是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故选B。
15.17世纪,物理学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它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这次飞跃是指 A. 开普勒行星理论 B. 牛顿力学的建立” C. 量子力学的建立 D. 爱因斯坦相对论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17世纪,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故B项正确。A项的领域与材料无关,排除。量子力学、相对论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故排除。
16.《世界遗产公约》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下各国签订的重要文件。下列属于《公约》内容的有 ①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 ②各缔约国必要时可利用国际援助和合作 ③对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认定做出严格的规定 ④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定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世界遗产公约》的全名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它对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认定做出严格的规定,规定了缔约国富、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各缔约国必要时可利用国际援助和合作等内容,
故A符合题意;《世界遗产公约》通过之后,又增加了文化景观、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等内容,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这一题只要判定④不符合题意,答案自然就选出来了。
17.“罗马的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他们创造的宏伟,同时还想让市民感觉到他们分享到了这种宏伟……当人同整个建筑相比时,人是多么的小,但当他只要同圆柱和框缘构成的单个矩形拱门相比时,他就显得大多了。通过这种办法,罗马公民能感到他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据此可知,大斗兽场这一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 表彰罗马图拉真皇帝的丰功伟绩 B. 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 C. 将建筑的力度与美感融和为一体 D. 揭露角斗表演的残忍与缺乏人性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罗马的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他们创造的宏伟,同时还想让市民感觉到他们分享到了这种宏伟”可知,罗马建筑师要求发挥罗马人的公民意识,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属感和参与罗马政制的积极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罗马图拉真皇帝的丰功伟绩,而是强调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建筑的力度与美感融和为一体,而是强调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揭露角斗表演的残忍与缺乏人性,而是强调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排除D。
18.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绘画艺术博物馆,该馆收藏有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名作。乌菲齐博物馆位于下列哪一城市内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乌菲齐博物馆位于佛罗伦萨,②是佛罗伦萨,故B正确;①是威尼斯,③是罗马,④是皮斯蒂奇,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乌菲齐博物馆”,结合所学意大利博物馆的基本知识分析解答。
19.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和全盛时期的中心罗马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产。下列属于拉斐尔留存的文化遗产是
①带金莺的圣母像
②天使报喜图 ③雅典学院 ④戴面纱的女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主要的代表作有《带金莺的圣母像》彰显母爱主题,①正确。《天使报喜图》在基督教中指天使向圣母玛利亚告知她将受圣灵感孕而即将生下耶稣,不属于拉斐尔的作品,排除②,排除ABD。《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属于拉斐尔的作品,③正确。《戴面纱的女人》彰显人性的真实,属于拉斐尔的作品,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所以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紧抓住答题项“拉斐尔留存的文化遗产”,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0.戏曲理论家张庚提出戏曲的“剧诗说”,认为“剧诗说”是其戏曲美学思想的核心。所谓剧诗,既指戏剧文学,包括戏剧的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等各个方面,也指从剧作到演出、从作家到演员,乃至整个舞台艺术,都要按照诗歌的意蕴和韵律进行整体的创造。从“剧诗”这一概念来审视昆曲,下列项中能说明“昆曲是典型剧诗”的有
①精致、细腻,旋律缓慢、悠扬婉转的腔调 ②与中国古典诗词一脉相承,古雅、华丽的曲词内容 ③脚色体制的演员分工和相对多变的剧本结构 ④程式化的表演手法与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昆曲精致、细腻,旋律缓慢、悠扬婉转的腔调,与中国古典诗词一脉相承,古雅、华丽的曲词内容,程式化的表演手法与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在戏剧的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等各个方面,也指从剧作到演出、从作家到演员,乃至整个舞台艺术,都要按照诗歌的意蕴和韵律进行整体的创造,符合剧诗的特点,①②④正确;“相对多变的剧本结构”并非剧诗的特点,排除③;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1.中国建筑坐北朝南,但是有些建筑因为特殊的需要和诉求,违背这一建筑原则。下列建筑采用坐西朝东的是 A. 秦始皇陵 B. 大昭寺 C. 布达拉宫 D. 故宫 【答案】A 【解析】
【详解】秦始皇陵采用坐西朝东的原则,故选A;大昭寺、布达拉宫、故宫都是坐北朝南,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采用坐西朝东的是”,结合所学秦始皇陵建造的特点分析解答。
22.颐和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汇集了多种园林建筑风格。其中具有西洋风格 的建筑是 A. 乐寿堂 C. 无梁殿 【答案】D 【解析】
颐和园中的白色石舫的船体乃用巨石雕成,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故排除ABC,选D。
B. 四大部洲 D. 白色石舫
23.雕刻、雕像是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中常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下列雕刻或雕像的分析评价,不确切的是 A. 帕特农神庙柱廊四面的檐壁上所刻故事体现人文精神 B. 圣彼得大教堂雕像《哀悼基督》中怜子之情呼之欲出 C. 西递敬爱堂《唐肃宗宴官图》是徽派木雕艺术精品 D. 长城砖雕装饰图案的工艺与手法足以和皇家雕刻媲美 【答案】C 【解析】
【详解】宏村承志堂前厅横梁上《唐肃宗宴官图》,是徽派木雕艺术的精品,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帕特农神庙柱廊四面的檐壁上所刻故事体现人文精神,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圣彼得大教堂雕像《哀悼基督》中怜子之情呼之欲出,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长城砖雕装饰图案的工艺与手法足以和皇家雕刻媲美,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4.《世界风景名胜纵览》认为“戈雷岛遗址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反映了18世纪末的灿烂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岛上房屋传统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这一文明与野蛮交织的矛盾现象。”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灿烂文明”指的是近代工业文明
B. “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指的是奴隶贸易
C. 戈雷岛是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中转站
D. 岛上最有名的建筑是葡萄牙殖民者修建的奴隶堡 【答案】D 【解析】
的的戈雷岛上最有名的建筑是荷兰殖民者修建的奴隶堡,主要是用来关押黑奴的,故D的说法错在了“葡萄牙”,故选D;ABC均符合史实,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加试题】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在鲁国宫廷中待了若干年,但没有什么影响。此后他便带着学生周游列国,……他发现的情况颇令人沮丧,很多人都是贪婪、不诚实、不负责任,对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漠不关心。因此,他决心要推动人们……他把道德行为与传统的角色和等级相联系,因而成为周朝制度的伟大维护者,……他
的理想是建立一个行为受惯常制度支配、等级差异导致和谐互助的社会。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二 四合院,是一种由四面房屋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内院式建筑(如图)。四合院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尤以北方地区最为典型。
对于四合院的解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视角:①遵循了建筑与自然环境、气候的和谐统一:从剖面看,庭院南北向距离与房高的平均比例为10:3这样低矮平缓的比例便于夏季风的进入,能在湿热的夏季带走多余的热量和水份。这一特征在中国古代大量的建筑中都有所体现。②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礼制的秩序感:四合院民居在布局上多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房屋四角以廊道或围墙联系围合,形成主次分明、安静内敛的居住环境。这种结构恰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法要求。
——根据朱瑾、王军《四合院的文化阐释与伦理解读》等论文摘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简述孔子决心“成为周朝制度的伟大维护者”的社会因素。指出孔子政治理想中体现“等级差异导致和谐互助的社会”的主要观点。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视角的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以秦长城为例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以平遥古城的民居为例进行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1)社会因素:社会动荡:等级秩序混乱(礼崩乐坏);人情冷漠、道德败坏。
主要观点:建立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统治者能关心与爱护百姓;每个人都能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忠信。
(2)选①:秦长城的修建,遵循因地制的的原则,和当地自然环境和谐融为一体;东段山地用天然石块垒砌城墙,河谷地段挖掘沟塹代替城墙;中段依托山脉以石块垒砌;西段凭借黄河天险构筑障塞城堡。(三段中任意答出一段的特点即可。)
选②:平遥古城的民居大多为四合院建筑,反映了中华文化传统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礼制观念。轴线对称,层次分明,主次分明,正房为长辈居住,消防和侧房供儿孙辈居住。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故其主张恢复周礼;由材料“很多人都是贪婪、不诚实、不负责任,对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漠不关心”可知当时人情冷漠、道德败坏。第二小问由材料“建立一个行为受惯常制度支配,等级差异导致和谐互助的社会”,将问题的切入口选在整个社会的制度配套建设上;由材料“他把道德行为与传统的角色和等级相联系”,将问题的切入口选在角色和等级上,即统治阶层该怎么做?被统治阶级该怎么做?
(2)选①:由视角“遵循了建筑与自然环境、气候的和谐统一”联想到长城因地制宜的修建原则,再列举出其在不同地段因地制宜的表现即可。
选②:由视角“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礼制的秩序感”及后所举的四合院例子,联想到平遥古城中四合院里蕴含的传统礼制观念,再具体举出表现即可。
26.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诞生了一大批富有人文主义色彩的著名建筑。阅读材料
材料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①
②
材料二 16世纪初,教廷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经过竞赛,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伯拉孟特在文艺复兴盛期那种激于外敌侵略,渴望祖国统一强大,因而緬怀古罗马的伟大光荣的社会思潮的推动下,立志建造亘古未有的伟大建筑物。他设计的方案是希腊十字式的,……形制十分新颖,整体显然来自达·芬奇的构思。不过穹顶的做法比较保守,对穹顶技术还不很有把握。伯拉孟特设计的教堂极其宏大壮丽,但祭坛在哪里?举行仪式时,信徒和神职人员位置在哪里?唱诗班又在哪里?
1547年,教皇委托米开朗基罗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工程。……抛弃了拉丁十字形制,基本上恢复了伯拉孟特设计的平面。……1564年米开朗基罗逝世时,己经造到了穹顶鼓座。后来,由泡达和封丹纳大体按照
他的设计的模型完成了穹顶。
——摘自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①建筑的名称和圆顶的设计者,说明其保持圆顶牢固的具体方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决定修建圣彼得大教堂的教皇是谁?其修建目的是什么?穹顶的技术难题是什么?米开朗基罗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答案】(1)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布鲁内列斯奇
方法:①圆顶采用像倒立的鸡蛋那样的椭圆形;②采用的建筑材料较轻;③建成空心的内外两层;④用肋支撑,肋骨之间用铁链加固;
(2)教皇:朱理二世;目的:为了树立罗马教廷的权威;难题:跨度过大又没有立柱支撑。 解决:设计了两块半圆形壳形结构;再用辐条状的柱进行加固。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①建筑的名称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设计者是布鲁内列斯奇。方法:结合所学可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圆顶采用像倒立的鸡蛋那样的椭圆形,采用的建筑材料较轻,用肋支撑,肋骨之间用铁链加固。
(2)教皇:结合所学可知,朱理二世决定修建圣彼得大教堂;目的:根据“立志建造亘古未有的伟大建筑物”得出为了树立罗马教廷的权威;难题:根据“不过穹顶的做法比较保守,对穹顶技术还不很有把握”,并结合所学可知,跨度过大又没有立柱支撑。
解决:结合所学可知,米开朗基罗设计了两块半圆形的壳形结构,再用辐条状的柱进行加固,解决了穹顶的技术难题。
27.歌德讲过:“拿破仑摆布世界,就像洪默尔摆布钢琴一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论是拿破仑的军事活动还是他的外交活动,都具有进攻性的特征。拿破仑在外交和军事上的这种进攻性,不是草率决定的,而是建于深思熟虑基础上的……随着他本人侵略野心的膨胀,这种进攻性逐渐失去了原先从战略全局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充分把握的优点,而愈益带有主观唯心的、冒险的色彩,有时甚至反映了“要么全部么全不”的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而他这种违背客观规律的冒险性行动却使他遭受毁灭性失败。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材料二 另一个人(拿破仑)在法国内部创造了一些条件,从而才保证有可能发展自由竞争,经营分
的
成小块的地产,利用解除了桎梏的民族工业生产力,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破坏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1)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军事外交活动的进攻性前后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列他在军事上“毁灭性失败”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拿破仑在法国“境内”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而采取的措施,并据此判断拿破仑帝国的性质。
【答案】(1)变化:由从战略全局经过深思熟虑转变为带有主观唯心、冒险的色彩,甚而有赌徒心理。 表现:冒险远征俄国失败、莱比锡大决战失败、滑铁卢战役失败
(2)措施:①宗教上:承认天主教为国教;②政治上: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③经济上: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采取一系列手段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④军事上: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⑤法律上:编纂《民法典》。 性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拿破仑在外交和军事上的这种进攻性,不是草率决定的,而是建于深思熟虑基础上的”“而愈益带有主观唯心的、冒险的色彩,有时甚至反映了‘要么全部么全不’的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概括得出由从战略全局经过深思熟虑转变为带有主观唯心、冒险的色彩,甚而有赌徒心理。 表现:结合所学可知,冒险远征俄国失败、滑铁卢战役失败都是拿破仑在军事上“毁灭性失败”。 (2)措施:根据所学可知,在宗教上承认天主教为国教;在政治上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在经济上整顿国家财政,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在法律上编纂《民法典》。
性质:根据“在法国境外则到处破坏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28.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此项战役应在登陆器材的数量允许的比例范围内着手准备。(五)三国军事参谋官员鉴于欧洲的战役一触即发,同意从此须继续密切联系。……
——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1943年12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为“避免卷入战争”所提供援助的相关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德黑兰会议后美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采取的军事行动。 【答案】(1)史实:①1939年11月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实际上是为掌握制海权的英国购买军火打开方便之门;②1941年3月的《租借法》,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③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
(2)军事行动:①1944年诺曼底半岛登陆或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②1945年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③1944年初,美军收复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基本消灭太平洋上日本海空军主力;④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1945年4月,美军攻占硫磺岛、冲绳岛,从南面切断日本本土与外界联系;盟军飞机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 【解析】
【详解】(1)史实:根据所学,美国参战前的史实分析,可从1939年11月的《中立法》,为掌握制海权的英国购买军火打开方便之门,1941年3月的《租借法》,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等史实分析回答。
(2)军事行动:根据“‘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得出1944年诺曼底半岛登陆或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采取的军事行动还有1945年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盟军飞机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