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传授知识的科学 2、卢梭 《爱弥儿》--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学艺术 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近代最早的是---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度 夸美纽斯是主张把所有知识教给所有人 3、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对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独立教学----赫尔巴特(以教师为中心) 4、《实验教育学》是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来的。 5、杜威著作是《民主住义与教育》,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等新的教育思想。 6、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是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述教育和教育学史的专著。
7、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8、杜威强调学生中心,强调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赫尔巴特,教师中心主义 9、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识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布鲁纳出版了他的著作《教育过程》,不论我们选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10、教育起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交往起源论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否定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有目的性;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11、利托尔若的著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首先明确提出了教育这种现象不仅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超越于人类社会的范围之外。
12、孟禄从其观点出发,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发展。 13、教育等级性在哪个社会出现的?奴隶社会 教育发展趋势: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14、整个国家和地区的主体是什么?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学制 15、教育发展一定要适应本地资源 教育的终身化趋势:活到老学到老、毕业还充电、学无止境 16、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注意物质一词,选项貌似有物质前提和经济前提之类的)和发展的可能性 17、教育侠义:学校教育 广义:一切教育 18、如问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19、个人本位论有那些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爱伦凯 社会本位论有那些代表人物?孔得、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20、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不记得是不是选择题了)(P93)学制是教育制度的主体 21、教师地位一般是指什么地位?政治地位 22、教育现象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23、以下什么不是属于师德的范畴(选精通业务【此不属于德】)另外关注一下教师的职业形象(P133)
24、学校里最基本的活动?教学 25、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注意物质一词,选项貌似有物质前提和经济前提之类的)和发展的可能性 二、多选题
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的民主化趋势、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教育的本土化趋势、教育的信息化趋势、教育的未来化趋势、教育的终身化趋势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素质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发展的可能性,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环境、主观能动性、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4、教育的文化功能:(ABCD)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文化交流和选择、整理的功能;教育具有文化创新、更新的功能; 5、潜在课程有那些?ABC(校风、班风、反正教育内容不对) 6、下列有观教学的表述,论语中出现的有那些?ABD 7、三个面象世界、未来、现代化 8、学制建立依据?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学制的建立。二、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制约着学制的确立。三、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学制的确立(本题选ABCD) 9、教师劳动功能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连续性(ABCDE)(没有自私性) 10、整个教学过程的环节(全选ABCDE)备课、组织教学、上课、成绩评定、答疑。 旨意E没记下来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2、广义的教育与狭义的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 13、在各种教育组织形式当中,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被夸美纽斯确立以后一直被采用 14、夸美纽斯主张把所有知识传给学生 15、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16、以下关于教育论述出自于论语的是:不奋不菲,不启不发。其身正,不令即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思则„„(这个你知道的哈,还有一些错误的选项,我记不来了。老师读的太快了)。 17、“葵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实行了的学制,是中国教育近代学制的开始 三、名词解释
遗传素质: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体形结构、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国家课程: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须课程或是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
教育文献法:文献法是搜集分析和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
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教育文献法就是通过阅读与教育相关的文件、资料、图书等,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教育制度: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横纵衔接关系。 教育: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目的:(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总的要求) 四、判断题
对对错错对错错对对对 1、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领导权(对) 2、马克思(对) 3、教育决定(错) 4、因材施教(错) 5、学生发展顺序(对) 6、备课的教案(错)
7、美育就是艺术教育(错)
8、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 9、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对) 10、(对) 五、简答题
1、简要回答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古代社会的教育) 一、 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员,并初步形成一定的学校教育的制度。 三、 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 四、 教育方法多是死记硬背和强迫体罚。 2、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三、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与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 合作交流 5、国家课程的特点? 确保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权利
明确确定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应达到的标准 提高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六、论述题
1、学制有哪几种即特点,其异同?
答:(1)学制分别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2)特点: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这两轨不相通也不相连,最初甚至也不对应。 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各级学校形成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六六、四四四等多种模式。这种学制形式有利于逐级普及教育,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的某些因素的分支型学制。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互连,有其优点。 (3)区别:三种类型学制的比较及其发展趋势:以上三种类型的学制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条件下形成起来,各有其深刻的原因。但同时,三类学制的产生和发展又是有一定的历史顺序的,即从系统占优势向阶段占优势发展,由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学制、再通过高中综合化向单轨学制的方向发展。原先的双轨学制演变成了分支型学制,即下段单轨,上段多轨。 2、我们国家常用教学原则? 一、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挖掘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结合知识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来讲解2、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三、 直观性原则(1、正确选择直观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四、 启发性原则(1、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3、发扬教学民主) 五、 循序渐进性原则(1、根据教材中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教学2、教学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简到繁) 六、 巩固性原则(1、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并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3、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七、 因材施教原则(1、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2、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进行区别教学) 3、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指出其缺点和解决方法。
(一、我们的教育重在城市(从教职工人数可以看出)轻农村(农村冷落歧视) 二、教育发展不均匀。
措施:一、切实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总量调控与统筹等使用。 二、进一步改进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 三、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动态管理机制。 四、严格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 通过上面两个编制标准的对比,可以看见地方上确定的师生比要略大于国家的标准,笔者认为这就是一个关于教师编制标准在理解上存在的差异,上面的师生比是上限还是下限呢?如高中,在城市学校,是1:12.5,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每12.5个学生就至少应该配备一
名教师,我理解为上限,如果一个超过12.5个学生配备一个教师,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教育权益就相应地被减弱了,使教育质量大打折扣。而现在各地实现的教师编制,都是把这个比例作为下限来处理,只有达到12.5个学生才会配一名教师,如果不到25个学生,那也就只能配一名教师,显然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在宏观上讲,国家制定的这个师生比是科学的,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如果不具体对待,就会造成学校工作的被动。
二,应该做到具体情况具体操作
第一,应该正确对待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应该模糊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区别。上述意见,明显地将城乡区别开了,事实上,农村地区由于居住分散,条件更加复杂,有的小学学校开齐1—6年级6个班,也不可能足100人,按规定定编也就不到5个人,这样即使教师每堂课都不休息,也还有一个班的课没有人上的。 第二,区别对待走读制学校与寄宿制学校的差别。
走读制学校教师从早晨到下午,最多不会超过10个小时在学校,而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几乎是一天到晚24小时都和学生在一起,学生住宿、进餐、门卫管理等,不无使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作强度加大,劳动时间延大,无形中使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几倍,从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这点,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的艰辛。 第三,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一是应该考虑到今后一段时期内学生人数的变化趁势。 政府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师生比时,不能仅仅只清查当前在校就读学生人数,更应该从长远考虑,特别是随后几届学生的入学情况。 二是应该根据教育的特点适当确定一个浮动的比例。
比如,教职员工在上述比例的基础上在百分之10以内浮动,因为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同时学校的教师也可能因为工作需要被派出学习等等,如果编制太严格,“一个罗卜一个坑”的话,当某个教师因事离岗时,别的教师怎么可能有时间和精力顶上呢?教育不像其他的工作岗位,教师一旦离开,教室就会出现学生无教师教的现象,补也是补不回来的。 绪论
1、观点与教育家
夸美纽斯--教育学-阐明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赫尔巴特--教育学-传授知识的科学,教学法
2、(名词)教育文献法--通过阅读与教育相关的文件、资料、图书等,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卢梭--《爱弥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