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

2021-08-23 来源:年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删 L 今日论坛 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 ◎宋晓真 (广州大学外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日本文化实现儒家思想改造的第一步就 自然也成为维系日本封建制度生存和发展的超 是把一向被尊崇的儒家思想中的一些不符合时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延伸的日本文化, 级稳定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是一个与中国 封建皇权非常相似的、完备的、成熟的封建国 代的文化传统看作是与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相 悖的“腐儒”。这种意识迅速统一起来,也正 摘要:日本文化的形成自古就受着中国 儒家学说的强烈影响,可以说就是儒家思想的 延伸。到了日本的平安时代中期形成了较为成 熟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影响到现代。深 入探讨这种儒家思想对这种文化传统形成的外 部和内部条件,以及这种传统下日本文化的特 家。日本历史上最末一个封建政权德川幕府, 是从此日本开始了现代化的改造,如佐久间象 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80%,对 山。原来以信奉“程朱纯粹之学”为己任,并 色及内容,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日本文化传统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有着先进的文明,其中儒家学 说更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 位。几千年的发展使日本文化也接受了广泛而 深刻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日本 文化所形成的模式。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日本从 原始氏族文明直接进入了封建文明,并在很长 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日本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主 要维系因素。尤其是战后日本以功利主义的方 式,吸收、演绎、融合欧美文化的精华与中国 儒家文化的精粹,形成了以集团结构、团队意 识、竞争风格、拼搏进取为特点的日本文化精 神。但是,儒家文化虽然是日本文化产生的启 动力,但在日本文化进行创造和革新的过程中 也产生了一些阻力。 一、日本文化传统形成中的儒学思想 日本的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外延。具有500o年文明的中国古代文 化,对其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古代文化产生过巨 大影响。进入铁器时代的“汉民族向四周长足 发展,其余势也波及到我们日本列岛,给日本 带来了金属文化和农耕技术。”公元六七世纪, 日本掀起了第一次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高潮, 唐文化全面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民族。日本奈良 的平城京(710~784)在设计思想、平面布局、 功能区分、城市绿化等方面模仿唐长安城,甚 至许多宫殿、街道、市场、里坊的名称也与唐 长安城相同。日本于645年(大化六年)实行 大化革新.并颁布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701(大宝元年)年颁布《大宝律令》,宗唐律 为范本。大化革新建立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 集权政府,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移植,“本朝官 习之别……大抵皆沿唐制”。朝廷的礼仪也模 仿唐朝,“朝会之礼,常服之制,拜跪之礼等, 不论男女,一准唐律。”日本和尚《答风俗问》 中“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诗句,也是 最好的证明。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方法、行为 方式、价值判断、心理素质等诸方面,全面影 响、熏陶着日本民族的国民性。因此,日本学 者大多承认是中国古代文明哺育了日本古代文 化。正如日本学者吉田茂所说:“古代的中国 拥有非常先进的文明,对日本来说,学习中 国,是一个莫大的恩惠。”日本正是以这种灵 活吸收的方式,使历史的发展出现了“蛙跳 式”的飞跃变化,越过青铜时代,直接由石器 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农民的剥削和统治成为德川政权的立国之本。 幕府实行士农工商的身份等级制度,禁止农民 自由改换职业,把农民永久地禁铟在土地上。 以伦理为核心、富有人文精神的中国文化传 统,包括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谦恭礼让的处 世态度。重义轻利的价值判断,求同的思维方 式与知足的文化心理,也成为l9世纪中叶以前 日本文化的中心内容,熏陶哺育着日本国民。 日本封建制度延续时间非常长,也与吸收、融 汇了具有稳定作用的中国儒家文化有关。 尤其是“武士道”精神的形成,是日本文 化达到极致的分水岭。所谓“‘武士道’乃是‘武 士’的道德及行为准则”。正如日本学者新渡户 稻造在其传世之作《武士道》一书中的解释: “武士道在字义上意味着武士在其职业上和日 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之道。用一句话来说,即 ‘武士的训条’,也就是随着武士阶层的身分而 来的义务。”武士道不是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典, 而是武士实践的道德精神。它虽然是日本的专 利,但并非如新渡户稻造所说,是日本固有的。 武士道的来源与东方优秀的文化、尤其与中国 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功 能是为了求得稳定和谐,求得“人和万物”的 协调。它不像希腊传统文化那样注重人与自然 的关系,也不像印度传统文化那样注重人与神 的关系,而是注重人与人的关系,调节人与人 的现实关系。这种文化注重于群体而轻视个 体,与现代意识和竞争风格不相适应。从中国 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儒家文化传统是阻碍近 代化和资本主义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正是 这种文化把日本带人封建社会,并使其稳定发 展。因此,日本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启动因素 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说,中 国传统文化也对日本近代化和资本主义产生了 一定的阻力。 二、El本文化对儒学思想的改造 日本是—个岛国,因此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采取的是以现实的功利主义作标准来进行选择 的。在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中,尤其是对于在中 国推行甚久的科举制度、宦官制度以及妇女缠 足等习俗,日本是断然拒绝的。由于儒家思想 对日本国民的长期熏陶,因此,在西方文化启 动下建立起来的日本资产阶级明治政府中,儒 家思想仍然存在着强大的惯性影响。但在这个 惯性影响中,日本文化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 逐步使其从适应社会转变成控制社会。 立志振兴“业已衰微之正学”,现在他分析中 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从而主张要弥补 中国儒学之不足,“故某以西洋实测之学补大 学格物之功”。明治政府在实施“殖产兴业”、 “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的三大政策的过程 中,对儒学仍持批判态度。1872年8月在“公 布学制之布告”中批判儒学“鳌于词章记诵之 末节,陷于空理虚谈之歧途,其论虽似高尚, 但能身体力行者甚少”。据此,原来实行儒学 教育的私塾和寺子屋大多被关闭,各藩的藩校 也纷纷停办。1873年,以福泽谕吉等组成的 “明六社”及其出版的《明六杂志》,全面批判 以儒学为主的封建意识形态。着手引进欧洲近 代政治思想和制度,如批判儒学的“虚学”,引 进法国思想家孔德的实证主义,提倡“实学”; 批判儒家“克己”的禁欲主义,引进英国哲学 家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提倡功利主义快乐 谚 批判儒家以封建纲常为表现的等级观念和 服从道德,引进法国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说” 和“社会契约论”,提倡“独立自尊”;批判儒 家维护的君主专制主义,引进德国的君主立宪 说,建立君主立宪政治。举旗批判儒学最力者 福泽谕吉认为,儒家学说是“造成社会停滞不 前的一种因素”。由此可见,当时日本启蒙思 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学的批判,是为日本民 族发展资本主义,培植日本民族的科学自然观 和政治主体意识鸣锣开道的。 结束语 在日本文化形成的数百年间,儒家思想 在推动日本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 的作用,但进入后近代时期以来,日本国民开 始明显地发现儒家文化范式中的一些落伍的文 化模式对日本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更新起着极 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在开始反思自身的民族文 化遗产和历史传统的同时,也对文化中蕴涵的 儒学思想开始改造。面对种种严峻的现实问 题,中国儒学的哲学思维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 下来。而其中属于封建社会专有产物的文化传 统被日本文化所淘汰。 参考文献: 1【日]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M】,岩 波书店1982年版。 2Z日]久米邦武:《特命全权大使美欧回 览纪实》IM】,岩波书局1979年版。 作者简历:宋晓真(1966一),女,汉 族,山东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一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