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
现代阅读
MODERN READING
NO.6June.2011
英美文学教学中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谭亚芳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摘要】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不能只注重以培养学生实用性的语言交流和具体时间能力的实用教学,更要培养学生在深刻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具有极强的适应和创新能力,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本文结合自己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探讨英美文学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方式。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人文素质 培养 民族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97(2011)06—0017-02一、英美文学教学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大学生素质的发展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尤其体现在智力和技能发展与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失衡,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人文素质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现实教学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举步维艰。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考证教育”成为各大高校的主流。基于学生这种急功近利的实用性思想,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育中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过于注重实用的语言教学和语言技能训练,而轻视能综合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英美文学课程。显然,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培养一名合格的专业英语人才是不合理的。英语专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文素质。文学作为文化的载体,开设该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很好的渠道。文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意义十分重大。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锻炼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形成健全人格、提升审美情趣和加强艺术修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英美文学作品可以直观地折射出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接触西方人文文化重要载体,丰富的文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生可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开阔视野,增强文化包容精神。文学教学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弘扬人文精神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该课程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文素质。
二、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落后的教学手段。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美文学课堂仍设在普通的教室,教学依赖教师“教材+黑板+粉笔”。学生经过大一大二基础语言学习后,虽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但是直接阅读并英美文学作品还是有一定难度,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而学生中本来就有比例不小的同学对文学没有很多基础,也缺乏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教师拿着课本写板书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则会感觉到枯燥无味,逐渐丧失对英美文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实现英美文学教学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传统的僵硬的教学模式。高校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主要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介绍文学基本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文学课老师在讲授课程时,也一般是从时代背景讲起,然后讲作家生平、作品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最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大堆文学史知识。很明显,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根本无法实现文学教学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
三、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根据本人具体实际的英文文学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英美文学课中,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于文学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也在阅读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进行。大学生能否具有文学阅读热情,教师的引导起着很重要
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利用大量优秀的英美文学名著改编的原声英语影片辅助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充分利用电影的可视性特长,提高直观效果。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参与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感知规律,能较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其次,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要注重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量克服阅读文学作品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循序渐进、前后承启,同时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脉络清晰,浅显易懂的文学史和文论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另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外进行文学鉴赏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文学自学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引入比较文学,也介绍一些优秀的国内文学作品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学的同时也看到我们自己民族文学的伟大成就,避免英语专业学生容易出现的西化现象。最后,要达到以上目的,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有较高的中外文学素养,对课程内容及其相关知识熟悉,因此,高校英美文学教师必须不断充电以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2、英美文学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重要目标良好的思辨能力是我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和培养一种独立思维的能力。而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仅仅尽力去记住老师所罗列出的文学知识,而不能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自主性受到压抑和损害。文学教学不是要去寻找各种各样权威的或是正确的解释,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能够进行复杂的、深入的和富有想象力的思考。文学课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了解西方文化各方面的思想观点,在借鉴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用英语文化进行思维的能力。
3、英美文学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人文精神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长期的文化实践,逐渐积淀、升华而成的反映人的文化价值理想及其主体性的社会意识,是全部人类文化中最根本的精神。它以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终极目的。因此,文化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和基石,人文精神是文化的灵魂。如果没有文化,塑造和培养人文精神就如无源之水;如果没有人文精神作为内涵,文化就缺乏丰富性及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文化所倡导或张扬的人文精神和我国的民族文化所崇尚的人文精神并不完全一致, 如西方文化张扬个人主义而我国的文化更崇尚集体主义。因此教师也要让学生既了解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又能意识到我国的国家兴盛、民族复兴需要他们具备什么样的人文精神。针对目前中国大学生普遍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的缺失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文学课堂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包括爱国主
- 17 -
第6期
2011年6月
现代阅读
MODERN READING
NO.6June.2011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
杨春薇 李 慧 常 亮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创新教育的现状,结合我校在创新教育的实践,剖析了创新能力发展的障碍,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97(2011)06—0018-01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自我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高校整体培养水平的高低,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将大大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竞争力。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中心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促进知识科研成果转变现实生产力的基地,探索和研究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伴随着高校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切实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大力贯彻创新教育理念。其实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高校的创新教育起步较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途较漫长。一些高等学校普遍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多的看重如学校排名、学生计算机和英语四六级情况、学生的就业率和教师的科研积分等等。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模式的延伸,逐渐养成高分低能,缺乏创造思维能力的平庸之辈。
目前,创新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并且“创新”俨然成为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焦点,愈来愈受到各级重视。按照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很多高校已意识到自身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比较不丰富、专业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比较单一、学生创新活动比较匮乏、培养模式也比较简单,正在积极地进行改进,但较多的还只是局限于开设了一些人文等公共选修课,到大四时,才涉及到创新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四年中并未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一)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创新思维意识
高校的教学工作应围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而不断完善。其一,授课开始向理解的教学模式转换。即教师在传授“鱼”的同时,更多的和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生成的背景即“渔”,深入探究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帮助学生养成深入探索,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好习惯。其二,授课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转换。课件或大纲应以书本、网络和实践活动等载体所承载的有效知识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挖掘想问题的思路和视角,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其三,授课要向对话的教学模式转换。教师应培养让学生多想多问的思维方式,要善于营造相对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精神,开发他们的分析能力,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地对话。其四,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目标体系。
我校于2004年制定了《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及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了多项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开始了“创新实验班”实践与探索。
(二)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国内各高校教育模式中,一般研究生可以和导师合作研究项目,导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学生,学生也有自己的实验室进行研究。而本科生在课下几乎不怎么接触任课老师,没有独立的实验室,仅仅依靠个人的兴趣自习。因此,我们需要整合各学科知名教授、和学术带头人,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来指导本科生完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活动。这也就需要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托便捷的实验室资源,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专业研究和科技创新。而相辅相承,创造性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研究能力相得益彰。
(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构建科技竞赛体系
我校自2006年来,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活动,学校为此提供了专门的平台对学生的心得和成果进行交流和比较,从而进一步加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学生科技竞赛作为载体,一方面可以鼓励全体同学结合兴趣爱好开展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竞赛公正评价成果,优胜劣汰,促使学生有更大的动力使科研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具体来讲,应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全国大赛、省级竞赛、校级竞赛、学部级竞赛“四位一体”的科技竞赛体系,即以全国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为契机,积极备战各项省级比赛,同时营造校内各项赛事的氛围,最终达到学生科技竞赛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对于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我们给予相应的政策激励。
(四)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规范管理,积极发挥社团作用
高校建立好的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秩序,应该做到大型竞赛校届化、中型竞赛学部化、小型竞赛社团化,由此可见,大学生科协等社团组织在推动学生科技活动的日常化和专业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各类社团众多,学生大多喜欢加入纯学习类社团,比如英语协会等,而对于像数学建模协会等学术科技类社团却是漠不关心,这个主要是由于学生加入社团的原动力以及各类社团缺乏统一管理所造成的。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术科技类社团和积极参与学术科技活动。
义集体主义的情操,诚实正直的品行,吃苦耐劳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参考文献:
[1]杜瑞清.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郭英剑.从文学理论的缺席谈起——文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郑州大学学报,2002,(5).
[3]范谊,芮渝萍. 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 .外国文学研究, 2005,( 3) .
[4]蒋洪兴. 大学的理想与英美文学教学改革[J]. 外国文学,2005,(1).
[5]朱小琳.接受反应理论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2005.
- 1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