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它分为两个环节,一是上公开课,二是评公开课。那么,作为一种教学评论,我们应该如何评公开课呢?我从“评公开课的基本思路”和“公开课的评价标准”“评公开课的基本程序“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1、评公开课的基本思路
我们有许多老师评课,一上来就是,“这一堂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这种评课方式是大可商榷的。“评公开课”是评论,不是评判,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评”。前者是通过“评”而获得教学启发,后者是通过“评”而分出对错或等次。评判没有一个什么思路的问题,直截了当地下结论。它需要的是那个最后的结论,这正像考试的时候给作文评分,重要的是那个“分数”,至于为什么要给这么多分,评分的依据等等,对于你这一次考试而言,是次要的。但如果是平时的作文,我也要给你的一个分,但重要的不在于我给多少分,而在于我为什么给这么一个分。教学评论不是“考试”,而是研究,因此,它的关键是说明,我为什么要给你这样一个判断。这里就有一个基本思路的问题,从什么地方入手来评论你这堂课,最终落脚点是哪里。 一般来说,评公开课应遵循这么四个层面,依次展开。 第一个层面:这堂课是一个什么设计思路; 第二个层面:这种教学设计思路运用得成功与否;
第三个层面:这种教学设计思路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第四个层面:这种教学理念是不是一种正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下面我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说明之
我曾参加过一个省的“创新教育”现场研讨会。我听的那堂课是一物理课,基本教学程序很清楚:
首先,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与老师一起通过讨论将这个定律分解成四个要点。然后,由四组学生分别作出四个演示实验,证明了这个定律的四个要点。然后全班一起讨论,在生活中可以在哪些领域运用这一物理定律。最后是拓展性综合性练习。
这堂课得到了评课者的一致好评。理由是:教学层次很清楚。学生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非常活跃,在“将定律分解成四个要点”、“实验”和“讨论”这几个环节上,学生都有充分的活动。最后,学生掌握知识准确,达到了教学目的。
我觉得这个评课在基本思路上有问题,属于“评判”式评课。它是直接给这堂课下一个好或不好的结论,而依据则是这堂课的某些要素。它着眼于这堂课的某些要素,分别而不是联系地作出判断。比如学生有活动,针对学生活动这一点,下一个“学生被充分调动”这一结论。比如有关于这一定律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这一讨论,针对这一点,下一个“联系生活”的结论。这样的评论,其实是一种低层次的评课,它没有把一堂课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中找到教师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最后我作为会议主持者,对这堂课作了以下评论: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以总结为:定律——运用;理论——实践;书本——生活。
这个教学设计思路的关键是理论解释的正确性,运用这条物理定律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在这两点上,这堂课都达到了要求,是成功的。 这个教学设计思路体现了一条“演绎”的认识路线,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它体现了一种“接受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这种接受性学习理论不符合我们这一次研讨会的主题: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的认识路线应该是:
事实——理论——运用 其教学步骤应该是:
对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和假设——实验(验证假设)——分析与总结——解决实际问题。走的应该是一条“归纳”的路子。 结论:这是一堂体现旧的教学理念的“好课”,但不是一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好课”。
我这样评课,就是把他这堂课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看到他的理念,,并对这种理念进行评论。 2、公开课的评价标准
关于公开课的评价标准,已有许多讨论,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条款。这些条款,大都着眼于“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要素,从这三者的关系出发,列出若干个点,从而形成一个标准。例如: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效的互动性
——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
——学生真正的理解性
——预备学习材料的良好组织性 ——学生学习的反思性
我觉得这样的标准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这些条款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明确,利用这样的标准,很难对公开课作出整体的评价,很容易落于逐条对照、逐条下断语的套子。第二,这局限于“教学方法”的范围,其核心,就在于处理教学、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方式方法上。 我认为,评公开课应该着眼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者的关系,分三条线索展开: ——目标与内容
第一,有没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定得对不对; 第二,教学内容本身把握得是否正确; 第三,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是否统一。
重点在第三点。例如:有一位教师都《愚公移山》,定的教学目标是“寓言的表现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他带领学生讨论“愚公是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这就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错位。 ——目标与方法
第一,有没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定得对不对; 第二,教学方法运用得熟练不熟练; 第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是否统一。
关键是第三点。例如:有一个老师上《故都的秋》,教学目标是:体验、感受课文的意境和语言的表现力。教学方法是:先上网查阅有关
作者的文章的资料;然后请同学们对文章质疑;最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这一堂课,教学目标是对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熟练的;但是,教师所使用的这三个教学方法,并不适用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第一,上网查阅资料的目的是了解这篇课文的背景,这对“体验和感受”是次要的,“体验和感受”的直接对象也是主要对象是文本。第二,“质疑”和“讨论”都是指向思维的,但是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体验和感受”,这不是一个思维的问题,因此“质疑”和“讨论问题”都不是解决“体验与感受”的恰当方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形成错位。 ——内容与方法
第一,教学内容把握得是否正确; 第二,教学方法运用得熟练不熟练; 第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否统一;
关键是第三点。例如:有一个老师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他设计了一个“审判鲁达”的教学方式。“审判”这种活动方式的关键是:事实及法理。换一句话说,它的焦点在于:鲁达打死了人吗?鲁达打死了人应不应该负法律责任,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也就是事实的认定和法理的衡量。这两点都不指向我们《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内容:精采的动作描写。 3、评公开课的基本程序
说课的程序是“我想干什么”-“所以我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评课的程序恰好相反:“我看见你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我从这里看出你想干什么”。前者是从主观想法到客观事实,后者是从客观事实分析、
寻找、判断你的理念和想法;前者是解释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后者是探寻从事实到主观的线索。具体来说,评课的程序应该是: ——概括教学步骤。我们看到他在做什么。这是我们对这堂课的观察所得。
——陈述教学形态。我们看到他把课上成什么样子,他是怎么做的。这里既有观察也有对他的课的主观理解。
——分析教学内容。我们看到他在教什么,他把什么教给学生,他做的事涉及到的对象和内容。这一步主要靠事实性分析,要从他的课堂活动中分析出他想把什么东西教给学生,他把什么东西教给了学生。
——追问教学理念。他为什么做这样的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为什么要教这些东西。这一步是追溯性分析,要找到他在课堂做这些事的原因。
公开课是一种非常普及、有效并且为老师们喜闻乐见的教学研究形式。过去,我们主要是从一般教学的意义上来看公开课的,而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公开课,则可以获得更多的关于公开课的认识。后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公开课这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