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前不久,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粤剧院承办的“2015粤剧新年盛会”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共有约1400名观众观看了精彩的表演。创立于2001年的粤剧新年盛会被粤剧艺术家和观众称之为“粤剧春晚”,是一场展现名伶、名剧、名曲的大型贺岁演出活动,以“弘扬岭南文化,振兴粤剧艺术”为宗旨。今年的“粤剧新年盛会”的主题是“创新与传统并重,名伶与新秀同台”。的确,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粤剧如何创新发展并保存自己的本色,是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粤剧面临的困境 2006年5月20日,粤剧成为我国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可以说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喜的是粤剧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粤剧的保护和传播势必得到加强,忧的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条件之一就是“处于濒危状态”,这就说明粤剧的现状已经岌岌可危,粤剧的保护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下面首先谈谈粤剧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困境。 总的来说,近两年的粤剧,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方面,在政府以及粤剧艺术家的大力倡导和推广下,创作了一批新的节目,涌现了一些优秀的演员;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的观众前去观看粤剧节目。但是,这种繁荣背后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是这种繁荣并不是受众的内在需求所推动的,而更多的是由政府的资助扶持所推动的。二是在粤剧的资深观众存在着两低一高的现象,即是文化层次较低、收入较低、年龄偏高,就是缺乏文化层次较高、年轻的观众,无论是什么剧种,只要缺乏相当数量的知识分子、高层次有品位的观众的欣赏、参与以及推广的话,是很难获得好的发展的。三是缺乏优秀的粤剧艺术家,无论是粤剧编剧还是粤剧表演家。缺乏优秀的粤剧艺术家,就难以编排出优秀的节目,编排不出优秀的节目,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老的节目在上演,长此以往就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粤剧的受众逐渐流失,受众流失的直接后果就是粤剧剧团的收入减少,这就又会导致愿意粤剧编剧的数量下降,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四是粤剧人才出现断代,年轻的80后、90后更容易被新时代流行的快餐文化所吸引,很少有对粤剧产生浓厚兴趣并自愿参加学习粤剧表演的,这就导致了粤剧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断代,随着老一辈的艺术家们逐渐退出舞台,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五是新编的粤剧曲目并不是很多,并且这些新编曲目中好多都是对原有的节目的加工和改编,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二、困境形成的原因 当今世界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比以往任何都要更加突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就会越来越高。各种文化为了抢占市场,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可谓是出尽法宝,互相竞争、互相排斥,最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这种大的背景下,粤剧面临的冲击和困境,也属于正常现象。在笔者看来,具体来说,形成粤剧目前的困境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是没有把握好传统与创新的度。说是继承和发扬传统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但是所谓的创新,就是对原来的节目的加工和改编,缺乏实质意义上的创新,并且还丢失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现在的年轻演员,很少有能够较好地掌握“讲官话”、“耍牙”等传统技艺的。二是营销环节薄弱,意识落伍。当今时代,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掌握到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源,看到自己想看的节目,在这种情况下,主动的营销和宣传就显得很有必要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
代已经过去,要想得到受众的关注,势必进行有效而精准的营销宣传,显然,粤剧在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试问一下,在两广地区之外,又有多少人对粤剧有所了解呢?三是演职员队伍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素质关乎一支文艺队伍的精神面貌以及表演水平。由于培养模式以及条件限制,我们的演员大多数时候专注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四是对年轻一代的宣传培养不够,年轻人对粤剧不了解,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就不会主动参与到对粤剧的学习中,这就导致粤剧人才出现断层。 三、未来努力的方向 笔者认为,为了解决目前这种困境以期粤剧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粤剧的传承与创新。一方面,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对其保护。粤剧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把它当作一种博物馆艺术,源源不断地充实展品,提高对粤剧的保护水平,把保护与研究相结合,尽量再现粤剧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为粤剧的保护提供坚强的后盾;另一方面,要抓住粤剧的本质作为一种戏剧的本质及特点,大胆创新,尤其是要进行优秀剧本的创新,同时要兼顾表演方面的创新,结合剧本内在的质的创新和表演外在的形式上的创新,创作出优秀的粤剧节目。 第二,坚持“走出去”的战略。走出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要坚持对外来文化持开放的态度,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我国的戏曲剧中,粤剧可以说是最具有开放品格的,不仅吸收了我国北方戏曲的精华,也接受过西方戏剧文化的熏陶。在艺术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坚守这种开放;另一方面是粤剧艺术家和演职人员应该坚持“走出去”,不要再等别人自己找上门来请我们演出,而应该主动出击,自己寻找演出机会,并通过参加惠民演出、送戏下乡等活动,加强对粤剧的宣传与推广,增强影响力。 第三,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对粤剧编剧以及粤剧表演家的培养。主要也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加强专业方面的学习与实践,要通过教师指导、比赛考核等方式,培养年轻演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是加强综合素质方面的进修,通过对文化历史课的学习实践等方式,提高年轻演员的综合素质。 第四,要致力创作一批优秀的精品节目。知识分子对于高雅的艺术,仍然是有很大需求的,只要能创作出含义深刻、格调高雅的粤剧作品出来,就仍然可以获得知识分子与社会精英的关注与参与的。以一定数量的精品,带动整个大的局面,提高粤剧的整体档次以及格调,这种提升所带来的对粤剧的潜在推动效应,可以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第五,加强对粤剧的宣传和推广,可以通过鼓励一些有能力的个人或者团体,开展一些类似于粤剧少儿培训班这样的活动,加强少年儿童对粤剧的了解,提高其参与到粤剧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一些粤剧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提高广大观众参与粤剧的热情;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等方式,主动出击,加强自身宣传,让粤剧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另外,虽然笔者列举了一系列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的施行都有赖于政府的支持。从经济学的观点出发,如果某一件物品在社会化选择下逐渐式微,那么要保护并重新推广它就需要强有力的支持,无论是政策上的支持的还是经济上资助。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粤剧艺术家们的努力下,改变正在逐渐发生。例如,正在建设的粤剧艺术博物馆主体建筑已经封顶,预计今年八月份就会全面向公众开放;前不久在上海天蟾逸夫大舞台上演的新粤剧《风
雪夜归人》主攻年轻人群体,力图以全新的感觉冲击观众视听,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粤剧,欣赏粤剧,进而成为粤剧的忠实受众;而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深圳市青少年粤剧粤曲大赛也较好地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了粤剧艺术培养了他们对粤剧的热情。通过这些事例,我们有理由相信,粤剧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