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草原毒草防除技术

2021-03-23 来源:年旅网


草原毒草防除技术

摘要:青海省草原类型复杂多样,其中包括9大类、10亚类草场,多样性的草场在为畜牧养殖提供充足的牧草资源同时,也存在某些弊端,如当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某些区域的草场已经超过最大承载能力,草场中优质牧草面积正在退化,而有毒有害类牧草数量却在攀升,毒草数量的增加不仅会对优质草场面积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危及养殖动物健康,基于此,政府和养殖户要做好草原毒草的防除工作,从而提升草原牧草质量。

关键词:草原毒草;防除技术;应用措施

引言

畜牧养殖是青海省的主打产业,且青海省现有优良草场面积4186.7万公顷,占据青海省总面积的60%以上,且近几年通过退牧还草以及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等使得大量的草场环境得到改善,进一步促进了青海省畜牧养殖经济的增长,截至2020年,青海省畜牧业产值已经达到295.12亿元,较先前增幅超过20%,这一方面与政府对于畜牧养殖的政策扶持相关,另一方面与青海省独特的畜牧养殖条件也存在必然联系。但是近年来除了草原鼠、虫害外,毒草对于草原的危害也日益暴露出来,基于此,为了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草原毒草展开防除工作,从而达到改善草场生态环境,提升草原综合生产能力的效果。

1草原毒草的危害分析

1.1草原毒草对于养殖业的危害

在养殖业中,毒草泛指那些被养殖动物食用后引起动物生命活力下降的草类,此种草类无论是干草还是青草,在养殖动物食用后均会发生一系列的异常反应包括但不限于腹泻、呕吐、抽搐甚至死亡等等,在青海省草原毒草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生物碱、配糖体以及挥发油等十余类有毒物质,养殖动物在食用了这些毒草后,毒草内的有毒物质会迅速麻痹动物的中枢神经,降低神经活性,如动物在放牧后突然出现口吐白沫、四肢麻痹以及呼吸困难等现象大多是由于食用了毒草导致,且同一种草原毒草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毒性也各不相同,如动物食用了针茅草籽后会引发严重的中毒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动物的大批量死亡,所以,对于草原牧民而言,天然草场为养殖户提供了优良的放牧环境,但是同时毒草的出现也增加了放牧的风险性。

1.2草原毒草对于生态环境的危害

现阶段随着养殖密度的加大以及各类过度放牧现象的出现,使得先前大量的优良草场退化,养殖动物对于某些毒草有着高度的辨识能力,误食几率极低,这是的草场中未经动物采食的毒草遗留下来并迅速繁衍生殖,因此当前草原毒草已经成为继鼠害、虫害后的另一现在威胁,青海省草原中较为常见的毒草为狼毒花,此种毒草在生长过程中体内会产生大量毒素,而且还会污染周边的土壤质量,极大地抑制了牧草的生长。此外,草原毒草的适应能力较强,且受到动物选择性采食的影响,这为草原毒草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竞争条件,毒草种子也能够得到更好的繁殖生长,在这种情况下,青海省狼毒等毒草已经实现了由伴生种向优势种的转变,这不仅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危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对放牧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

2草原毒草防控措施

2.1常见草原毒草防控技术分析

海北州是青海省草原毒草种类和面积角度的地区,当前青海省草原主要毒草种类为狼毒和棘豆两种,以青海省海北州为例,据统计海北州当前毒草总面积为46万hm²,其中狼毒占据35%左右,棘豆占据25%左右,这些毒草大多分布在光热条件优良的草场当中,并形成了与牧草竞争的局势,无论是棘豆还是狼毒均会影响到正常的放牧养殖,如海北州海晏县每年会有30000头牛羊死于毒草,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000多万元,此外草原毒草还会影响到养殖动物的正常繁育能力,在母畜当中由于食用棘豆而导致的空胎率为17.5%,而怀孕母畜的死胎率更是占到了总量的62.3%。最后,由于毒草面积增大而使得众多优良草场面积减少,由于草场毒草面积攀升,牧民每年为了避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高达1000万元,为了尽快控制青海省的毒草面积,青海省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众多草原毒草防除政策,如在1980年左右使用4-D丁酯乳油进行灭草,此种药剂的灭草效果较好,对于毒草的杀灭效果能够达到90%以上,但是该种药剂的投入成本较高,所以无法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其次,某些牧区的牧民通过火烧以及手工拔除的方式消灭毒草,此种方式不仅会草原中的其他植被造成了破坏,而且费时费力。再次,在1990年左右农业部门研制并改良了草甘膦等药物,这些药物的灭草能够进一步提升,但是始终无法提升灭草过程中的选择性,由此对大面积的优良牧草造成了破坏,进而也失去了应用推广价值。最后至2002年在畜牧区与中国科学院展开合作,成功培育出针对青海狼毒以及棘豆毒草的相关药物,并在刚察县牧区展示试验,成果消除狼毒毒草0.28km²,经过改良后的药剂不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选择性地消除狼毒以及棘豆等毒草,而且灭杀率极高,且应用方式较高,因此得到了快速的普及的应用。

2.2现代化草原毒草防控技术分析

现阶段青海省毒草防控方式除了化学防控手段外,人工防治以及利用毒草资源变废为宝等也成为了主流的防控方式,在近几年青海省的草原毒草防控过程中,通过多种草原毒草方式并行的防控方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对于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意

义。

首先,在人工防除过程中,通过规划放牧区的方式做好草原放牧建设,强化对于天然牧草的保护管理,并通过分区轮牧以及围栏封育的方式降低毒草的竞争力。此外,在每年狼毒以及棘豆等毒草返青时使用螺丝钻从毒草的根心钻入能够大幅抑制毒草的生长,且草场中其他植被根系并不会受到破坏,通过人工防除的方式能够抑制毒草蔓延,提升草场利用率。

其次,化学防控仍然是当前主流的防控手段,如使用48%的盖灌能乳油能够有效地杀死狼毒等毒草,且对于草场牧草的影响较低,此种药剂不仅具有杀死作用,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传导功能,能够有效阻止毒草返青。其次,草甘膦以及使它隆等化学药剂同样能够有效杀死毒草,用药后的毒草虽然在翌年存在返青现象,但是毒草的返青面积却大幅降低。

最后,通过利用毒草资源变害为利也是青海省流行的毒草防除方式,以狼毒为例,狼毒的根系比较发达,对于养殖动物以及土壤的危害较大,同时还具有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的特点,但是狼毒同时也具有杀虫以及杀鼠的作用,当前虫害以及鼠害也是威胁青海省草原的重要因素,所以可以对狼毒等毒草中的毒性成分加以利用,形成以害治害的新式防除格局,如狼毒的根乙醇提取物对于菜粉蝶龄幼虫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所以可以通过毒草提取物控制虫、鼠害等,此种防除方式不仅能够减少毒草面积,而且对于其他常见病害也能够起到防控作用。

3结语

现阶段草原毒草已经成为牧民以及政府部门深度关切的问题,草原毒草无论是对于草原生态还是养殖动物均会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此,牧民一方面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放牧模式,

降低草场负担,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对草原毒草展开防除,降低由于毒草对于动物产生的损害,从而促进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斌.草地毒草狼毒发生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8):95-96.

[2]贺国宝.草原毒草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20(04):74-75.

[3]黄廷文.浅议草原毒草的成因及防控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3(07):39-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