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路径研究
2022-11-01
来源:年旅网
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路径研究文/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史雨凡【摘要】近两年,面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共同筑起民生防护网。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从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优势、技术优势、实践优势出发,结合自身参与经验,研究社会工作者在治理公共卫生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从社会工作角度为国家治理公共卫生事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社会工作;公共卫生事件;助人自助2020年初,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党和国家迅速作出反应,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纷纷踏上一线,警察、医疗用品生产商、外卖员等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涉及税收、医疗、社保、教育等等,几乎涵盖了可能对个人和企业造成影响的方方面面。随着形势不断向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复工复产相关政策来稳定就业、帮扶企业。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强调,要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防控。与此同时,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专家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主体各抒己见。因此,本文基于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以及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时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以期为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提供借鉴。关于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张星、翟绍果(2021)研究了公共卫生治理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情境,提出通过构建韧性治理生态来解决公共卫生治理在应急力、可及度、主动性三方面存在的欠缺,构建韧性治理生态国家层面需要制定公共卫生安全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卫生应急管理制度、加快相关技术应用等。欧阳桃花、郑舒文、程杨(2020)通过研究湖北、四川、浙江三省的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对案例进行单案例复盘分析和跨案例分析,对比三省的防控环节、医疗救治环节、支持活动环节,利用爬虫数据等构建出以基础活动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整体框架,中国基于制度优势、政治优势、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利用数字化平台精准防疫,一切从实践出发。王博、朱玉春(2020)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过程中政府在应急能力、应急物资供给、有效社会动员三方面存在的不足,社会公众存在的传染病防控意识薄弱的问题,提出公共卫生危机治理改进的重点,建立监测、预测、预警的公共危机预防体系,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的配合应急机制,建立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社会动员机制,建立国际化的公共卫生合作机制,加大公共卫生领域的资金投入。一、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一)助人自助的理念优势。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建构乃至实务操作的基础,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是通过提供专业服务维护脆弱群体的权益,发展他们的潜能,解决其困境,从而恢复和增强其社会功能,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社会工作立足于现实,贴近人民群众,始终坚守着为人民服务、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是一种支持性的专业力量。社会工作者遵循专业伦理,敬业是其基本的工作态度,密切关注受到危机影响的个人和家庭,接纳高危风险人群,采取非评判的态度,不因其职业、社会地位、民族等因素产生歧视。严格遵守保密工作原则,尊重服务对象隐私,与案主保持专业界限,更客观理性地提供服务。(二)专业多元的技术优势。社工技巧是开展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社会工作具有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能。社会工作者经过长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务训练,具备了专业的技能和工作素质,在体系化的工作模式下,通过与案主进行会谈、记录与评估,制定个别化方案,运用案主自身及社会资源帮助案主脱离困境。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多元化工作方法为案主提供服务,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创伤,促使案主提高自身的抗逆力,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对象的需求也会发生动态变化,社会工作要求完整真实的个案记录,使得个案具有连续性,进而工作者在确定需求的基础上精准服务、推动服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三)综合务实的实践优势。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者通过鼓励、支持、协助案主挖掘自身潜能,发挥案主主体性,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系统视角认为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思想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人与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把人与所需资源、服务和机会联系起来。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的基本原则,从环境角度理解和2021/11 (下) 总第375期第 55 页经验交流symposium干预个人以及个人行为,综合心理、生理、社会等多角度评估人,能看到更多细节的需求。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逐渐广泛。对大多数基层群众而言,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依旧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工作,但实际上社会工作涉及多个社会领域的多个层面。医务社会工作者、精神健康服务工作者、老年服务工作者等领域的工作者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社会工作机构作为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迅速反应,成为解决危机不可替代的力量。 二、社会工作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角色(一)链接者。社会工作在协调与资源链接方面有自身的专业优势,可以精准识别因公共卫生事件致贫、致困的群体的需求,链接政府、福利机构、基金会、社会组织等个人所无法联系到的资源,一方面帮助案主解决困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效、精准地使用资源,开展工作。(二)支持者。社会工作者可以全面关注案主所处的社会环境,基于专业知识帮助案主有效应对各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对于受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较大的案主,除了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资源链接外,更重要的是鼓励案主建立自信心,自立自强,即“助人自助”,系统地促进服务对象灾后的恢复与发展。(三)教育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严重性导致了部分群众的恐慌,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社会工作者承担起了教育者的角色,作为信息的传播者,社会工作者向群众广泛宣传相关知识与信息,破除谣言、消除恐慌,向受到严重影响的家庭与个人宣传获得救济援助的相关信息。对于破坏和阻碍正常防控行为的个人进行教育,同时消除其轻视危机的侥幸心理。(四)咨询者。社会工作者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与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在突发性的事件面前,可以根据经验为政府或相关社会组织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其建立合理的政策体系、救助方案、工作制度等,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三、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危机事件治理路径(一)以社区为单位。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后,**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防控工作时明确了城乡社区在防控阻击战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社区是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守住社区这道防线,就能有效切断传染病扩散蔓延的渠道。湖北省民政部门在“三社联动”的基础上,启动第 56 页2021/11 (下) 总第375期“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旨在发挥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资源联动作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作用。(二)以法律为准绳。我国当前社会工作的立法包括社会救助法律法规、社会优抚法律法规、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等比较完备。2020年,《人民日报》发表郑子青文章,提出将社会工作纳入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体系,社会工作有法可依。2021年,再次出现小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河北省民政厅、黑龙江省民政厅先后倡议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依法有序参与防控工作。(三)以专业化为基础。社会工作者应是具备了专业情怀、专业理性、专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社会工作者从服务群体的真正需求、服务对象的特点和服务方式的可行性等角度,科学、灵活地提供专业服务。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事实为依据,价值理念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途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事件中,提高应对能力和服务水平。(四)以弱势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弱势人群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因病入弱人群,一类是常时弱势人群。常时弱势群体指虽然没有直接受感染,但也间接受到较大程度影响的人群。如因为家人感染、隔离或者死亡而“无力自保”的高龄失能老人、无人照顾的儿童、身心残障人士等等,以及那些需要接受常规定期治疗服药的慢性病人群,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的特别支持。感染者家庭里尚健康而暂时失去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以及因工作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一线工作者,是常常被忽视的两类弱势群体。四、结语社会工作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生的学科,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时,社会工作者有能力、有义务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以过硬的专业技术以及助人自助的专业情怀,为国家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1]张星,翟绍果.我国公共卫生治理的发展变迁、现实约束与优化路径[J].宁夏社会科学,2021(01):146-153.[2]欧阳桃花,郑舒文,程杨.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基于中国情景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08):19-32.[3]王博,朱玉春.2019-nCoV疫情:论中国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治理[J].科学学研究,2020,38(07):1161-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