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央银行学作业(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选择)

2022-03-11 来源:年旅网
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选择

摘要:金融危机已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从 1929 年经济大危机至今,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呈现出频率高,危害大的特点。货币政策的调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和日本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日本面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利率市场化 公开市场操作

一、相关概念界定

1、金融危机

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金融危机被定义为“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急剧的、短暂的和超周期的恶化”。在《世界经济展望 1998》中,IMF 把金融危机的定义大致区分为以下四种:(1)货币危机:也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危机,即当一种投机性袭击影响到某种货币的汇率时,该货币价值变化很快,发生货币的连续贬值或汇率压力使货币当局扩大外汇储备,造成利率的大幅度提高。(2)银行业危机:银行在债务到期时不能如期偿还欠款,债务违约的压力致使政府出面援助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单个银行的债务危机会波及到其他银行,从而造成危机在整个银行系统内的蔓延。(3)外债危机:一国不能按时偿付其国外债务,包括主权债和私人债务,表现为大量的公共或私人部门无法清偿到期外债,一国被迫要求债务重新安排和国际援助。(4)系统性金融危机:可以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严重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的同时或相继发生。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等经济指标,以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当今世界经济、金融日益国际化和一体化,各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动荡必然对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带来极大的影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各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也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操作的历史经验

在治理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调节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社会经济低迷,国际生产消费意愿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着重使用正确的货币政策解决当前难题。所以,要充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详细了解其他国家面对金融困局釆取的手段方法。

1、美国大策条时期的货币政策

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是当时在任的总统,在他上台后针对社会现状釆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政策。具体来说:

(1)积极为一些金融部门注入资金支持。当时政府通过颁布相应的法律,将经济活动能力交予政府,让政府来管理货币问题。

(2)政府釆取了积极宽松的货币方针。从罗斯福上台后,就不断降低再贴现率,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加大国债的拥有量。

(3)实施美元跃值的措施。

(4)对于较关键的经济部门,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不断向需要支援的公司企业提供帮助,建构国家大型工程,建立国家公共设施。

(5)国家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颁布了相应的法律,严格地限制了银行功能。

(6)在社会层面加强福利制度建设。

2、日本平成泡沫破灭后的货币政策

20 世纪 90 年代的金融危机给日本带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慢性萧条,使得日本的经济陷入了困境。面对这些困境,日本政府相继采取了发行国债,政府贷款无利率等措施。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1)1991年7月份到1995年的9月份,日本利用了凯恩斯的相关理论,即反危机。日本的银行釆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断的降低公定的货币贴现率,甚至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0.5%,而且这一贴现率延续到2000年。

(2)至1999年初,这个时期日本的釆取自由市场的政策,日本的银行纷纷采用隔夜拆借利率来缓解这一危机。

(3)1994年8月1日至1995年4月13日内,其隔夜拆借利率为2. 197,随后其拆借利率逐渐的下降。

(4)2003年的3月份至2006年的3月份,在这期间,日本的市场控制手段有所改变,釆用了量的缓和这一宽松的银根政策。日本将其目标放在了银行的活期账户余额上。

3、经验借鉴

(1)坚持金融分业经营

(2)关注实际利率的变动

(3)避免一国货币币值非正常波动

(4)减少行业产能过剩现象

三、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引起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投资,刺激消费,以削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成的冲击,央行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频频出招,结合财政政策保证我国的经济高增长。

(1)调整基准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央行调整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居民的储蓄意愿和企业的贷款动力,而存款准备金率则是影响商业银行放贷比例的一个重要因素。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组合应用作用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能够有效起到释放或者抑制流动性的效果。

(2)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政策的另一个关键手段是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管理货

币流动性的工具之一,在金融市场还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2008年9月我国通过降息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降低了发行票据的频率,在减小发行规模的同时,回购债券,为了盘活市场的活力,央行释放大量资金,增加短期的回购,这也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我国银行系统面对不确定性的短期经济冲击时具有的灵活性。

四、提髙金融危机时期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1、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危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危机波及的范围也更广,影响更深,所以在爆发金融危机时,及时高效地判断经济形势,果断釆取各种措施加以应对,减少危机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对每一个国家而言都非常重要。

2、应对危机灵活多变

经济危机的出现,就要求中国央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要灵活运用货币工具。从货币发展的角度看,中国较美国货币工具少,应对风险的能力还有相当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但在危机中去摸索,去迎接挑战,中国人民银行也在不懈努力。调息,调整准备金率,发行国债等,央行的一次次出手都加快了应变的能力和灵活性,在调整市场预期和控制市场风险方面亦日趋成熟。

3、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

要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就需要央行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增加利率本身的弹性。除此之外,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利率市场化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优化利率结构,发展金融衍生工

具,都可以作为利率市场化的辅助措旅。

4、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

公开市场业务能够起到调节货币供需,缓解国际上资本流动带来问题以及调节宏观经济。首先,债券市场又是以公开市场操作为基础的市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与公开市场操作明显存在一定的脱节,因此我们要想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其规模,就要出台一些政策,调控债券发行和交易的数量。再者,公开市场业务以及操作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良。具体可以增加债券品种,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最后,要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促其成为常用的政策工具,干预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5、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

经济危机使银行多了更多的恶性资产,烂帐坏账增加。由于消费品的需求下降,企业失去了客户,导致利润亏损,同时银行的管理不当,企业投资变得小心翼翼,使得资本的投资大打折扣,进而增加了社会上的失业人数,经济进入赛靡状态。为了防止这种状况进一步恶化,政府应该加大力度,从政策上,经济上向市场注入信心。在发展方向上,支柱产业以及潜导产业的选择上慎重考虑,尽量扶持那些有市场、有利润、有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及服务应当得到保证。银行方面应当同政府协同合作,釆取措施扩大基础货币量,刺激货币的流动。

五、总结

金融危机是经济周期的一个必然,是经济结构出现巨大矛盾时自发的剧烈的资源的重新组合配置,但是其破坏性却可以通过政府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的干预政策而降低,危机的周

期也可以因此而缩短。在世界经济格局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简单的独善其身。

次贷危机的实践表明,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依然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在新的金融市场背景下,传统的固化宽松政策已经捉襟见肋。创造多元化的货币工具,拓展政策操作对象,运用市场定价而非政府定价将有效增强调控的效果。

合理处理危机能为今后的经济发展积累充足的经验,以提高危机应对能力。首先,货币与财政的相叠部分应该做好管理,两者政策相互协调配合。若通货膨胀进一步发展,应推出有效的金融政策,以降低消费者的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其次,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正确的引导和监管能为未来我国形成良好的金融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金融监管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将有效打击投机,高筑金融防线,防止国外金融海啸的冲击。最后,加强国际间经济金融的协调,提高中国在国际间的金融话语权,对提升中国经济地位,有效维护经济稳定,应对金融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蔚:日美金融危机成因探析. 日本研究, 2010, (1): 71-76

[2]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 [J],《金融研究》2004年第8期.

[3]蔡万焕. 国内关于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研究述评. 教学与研究, 2009.

[4]李春琦.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35

[5]戴根有.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金融研究, 2000, (9): 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