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才战略实施与本土文化传承_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例

2022-08-20 来源:年旅网
中国经验研究

人才战略实施与本土文化传承

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例周邦华 刘 刚

海南国际旅游岛各项建设任务和项目均取得较快发展,然而人才战略实施与文化传承却停滞不前,严重制约了【摘要】

政策落实、产业提升、人才培养与引进、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实践应用与民生工程等的进程。立足海南本土文化的流布与传承,结合人才战略实施策略的构拟,探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根本动力。国际旅游岛建设 人才战略 本土文化 战略 传承【关键字】

《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09]44号),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的发展从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进入了全面发展、现代化发展、国际化发展的历史新起点。这种历史性的机遇使海南再一次被赋予了改革开放的新使命,同时也使海南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海南发展的动力源泉与未来先机在于人才强省战略的顺利实施,更在于本土文化得以传承和彰显,形成建之于海岛文明、海洋文化、热带风情与移民特质等基础上的国际旅游岛特色文化内涵,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过程中,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毋庸置疑成为根基所在。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将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在政策体系、法律法规、经济中出现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

管理、社会事业等方面积极承接省委、省政府布置的研究任务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任务,为实施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促进海南省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对国际上同类经济区域的发展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其研究成果将为省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并将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

海南国际旅游岛内涵建设与本土文化传承

人才战略时代背景与策略性分析

海南地处热带且四周被南中国海环绕,历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和目的地之一。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演进中,形成了海洋文化、岛屿文明、热带风情与移民流放等文化存在形态,同时由于黎族、苗族及其它民族历代迁徙至此,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指山等山地、万泉河流域的河流本土民族文化形态。20世纪,随着下南洋活动的日趋频繁,形成了特有的南洋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军垦农场、知青下乡、华侨农场等给移民“十万人才下文化烙上了浓重的时代印记,之后建省办特区发起、海南”大中专教育招生及人才引进,更加丰富了的“闯海”文化,成为海南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多停留于单纯的经济指标的提高和物质成果的积累,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逐渐兴起,使得海南的内涵式发展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海南的发展进程中,国际旅游岛建设无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更是一项旨在推进海南旅游国际化进程的宏大工程,也是一项开掘本土文化因子以夯实内涵发展基础的重大战略,必将是一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在这一实践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任务,要求高等教育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机制与体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学科为基础,以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和项目引导,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探索教育、科技、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就为我们人才战略的策略性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教育已由精英化逐步转型至大众化阶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公众总体的文化水平,满足了人们参与知识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诉求,在这一点上,地方综合性大学功不可没。故此,在当前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必须拥有国际视野,树立创新意识,创新培养思路,凝练学科特色,强化品牌意识,在资源再分配过程中赋予人才培养与引进更多话语权。同时,后大众

150

人民论坛

化阶段培养人才的机制需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联合国内外各类创新力量,建立“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力图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使其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更要成为行业、地域的领军人物,使政府主导下的“政、产、学、研、用”结合机制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通过积极整合各种资源,最终建成一批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政府智库、业界智囊、学术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积极探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实践,也是一个不断探索推进的过程。与此同时,对于海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成人人向往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且对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旅游强国,也将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但就当前而言,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最缺的是人才与智力支持。

因此,建设国际旅游岛不仅需要国家政策法律的有力支持,更需要大批专业人才积极投身于这项工程之中,从国际旅游岛改革的内在动力出发,重点突破制约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机制障碍,打破所有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创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最终为海南省旅游事业管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法制建设提供高水平服务,为高水平的规划、先试先行的政策、高水平的企业管理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积累,促成政府主导下的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

人才战略与本土文化关系与发展探究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相关政策中,海南省特别强调“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做好旅游人力资源规划,创新吸引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强旅游职业教育,鼓励境外著名旅游人才培训机构进入海南,设立独资或合资的旅游管理培训中心”,并提出“建设符合国际化要求的旅游文化要素,创造国际化旅游的语言环境,突出海南民族风情特色资源,挖掘海岛历史文化传统,开发、丰富具有海岛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开发具有黎、苗民族风情传统工艺制品,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娱乐、体育业,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旅游文化赛事和体育活动,积极承办国际级比赛项目,鼓励发展大型旅游

演艺项目”

。①

可见,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及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培育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至关重要,这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

责 编/杨昀赟

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战略的顺利有效实施,必将推动各个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包括文化产业的培育和拓展。在文化产业得到市场认可之后,海南又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是在国际化发展趋势加快步伐的背景下,人才战略的策略性实施必将与本土文化价值的实现,一同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体系中得到体现。

高层次、高水平、高技能的专家和管理人才的大力培养与积极引进,在推动各大产业、行业或领域的发展基础上,必将对海南本土文化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通过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以及大众媒体的传播,引导和营造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相适应的文化价值存在体系,形成对国内外市场及自身文化保护共有共生共通的结构性优势资源,最终推动海南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国际化进程,诸如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城市建设、文化教育、服务水平、管理机制、政策体制、创新产业等均须符合国际化的要求,在逐步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入境游客比重、增加外汇收入的同时,提升国际旅游岛建设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国内市场的存在价值。

毋庸置疑,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旅游关联要素产业将产生极大影响,也将对海南整个产业结构产生巨大冲击,包括人才培养、文化产业等在内的联动性发展将得益匪浅。同时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中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在此基础上创建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通过“设立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将在“扶持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同时,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培育和推荐旅游上市资源”,将逐步“探索发行大型特区旅游产业债券,探索整合现有彩票资

源”,目的在于

“为旅游产业发展建立新的融资渠道”。②

海南受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市场空间狭小、本地购买力不足、旅游季节性强等因素影响,从20世纪建省办特区以来,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岛外市场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强,加之旅游业总体仍处于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的初级阶段,故而需要积极开拓融资渠道,积极扶持本土文化的开掘与培育,支持行业专门人才和高层次尖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共同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内涵式发展。(作者单位分别为: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工办;海南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科)

注释:

①②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2008年5月26日。

2012/03/中 总第359期

1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