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例说明模板

2020-10-19 来源:年旅网
用例说明模板1(经典模板)

编者说明:

随着UML的日益普及,用例(Use case)分析技术也在需求实践中广泛被采用。但是也有许多团队在使用该技术时,只画出了用例图,而缺少了用例说明,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而本模板就将指导你编写该说明。 1.用例名称

1.1 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用例的作用和目的。该小节的篇幅不要太长。]

2.上下文图

[在此小节中,有一个只包括本用例和所有与该用例相关的Actor和其它用例组成的,一个用例图的局部。] 3. 事件流

3.1 基本流

[当Actor采取行动时,用例也就随即开始。用例总是由Actor启动的,用例应说明Actor的行为及系统的响应,可按照Actor与系统进行对话的形式来逐步引入用例。]

[要注意的是,用例描述应该说明系统内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事件发生的方式与原因。如果进行了信息交换,则需指出来回传递的具体信息。例如,只表述主角输入了客户信息就不够明确。最好明确地说主角输入了客户姓名和地址。当然你也可以通过项目词汇表来定义这些信息,使得用例中的内容被简化,从而不致于让用例描述陷入过多的细节内容。]

[如果存在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备选流,只需少数几句话就可以说明清楚,那么也可以直接在这一部分中描述。但是如果比较复杂,还是应该单独放在备选流小节中描述。]

[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因此建议在这一小节中,除了叙述性文字之外,你还可以引用UML中的活动图、顺序图、协作图、状态图等手段,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3.2 备选流

3.2.1 第一备选流

[正如前面所述,对于较复杂的备选流应单独地说明。] 3.2.1.1 备选支流

[如果能使表达更明确,备选流又可再分为多个支流。] 3.2.2 第二备选流

[在一个用例中很可能会有多个备选流。为了使表达更清晰,应将各个备选流分开说明。使用备选流可以提高用例的可读性,并防止将用例分解为过多的层次。应切记,用例只是文本说明,其主要目的是以清晰、简洁、易于理解的方式记录系统的行为。]

4. 非功能需求

[在这个小节中,主要对该用例所涉及的非功能性需求进行描述。由于其通常很难以在事件流中进行表述,因此单列为一小节进行阐述。这些需求通过包括法律法规、应用程序标准、质量属性(可用性、可靠性、性能、支持性等)、兼容性、可移植性,以及设计约束等方面的需求。在这些需求的描述方面,一定要注意使其可度量、可验证,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形同摆设。] 5. 前置条件

[用例的前置条件是执行用例之前必须存在的系统状态。]

6. 后置条件

[用例的后置条件是用例一执行完毕系统可能处于的一组状态。] 7. 扩展点

[此用例的扩展点,通常是用例图中的extent关系。]

用例说明模板2(单列表格式)

编者说明:

如果你觉得文本描述不够清晰,也可以采用如本文档模板所示的表格式的描述方式。

用例# 使用语境 范围 级别 主执行者 项目相关人员利益 前置条件 后置条件 成功保证 触发事件 描述 1 2 3 扩展 技术和数据变化

1 步骤 1a [引起分支的条件] [活动或子用例名称] [变化列表] [用例名应是一个动词短语,应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从名字中就可以知道该用例的目标。] [用例目标,是一个较长的描述,甚至包括触发条件。] [用例的设计范围,在设计时将系统作为一个黑盒来考虑。] [概要、用户目标、子功能三者之一。] [也就是该用例的主Actor,在此应列出其名称,并简要描述。] 项目相关人员 [项目相关人员名称] …… …… 利益 [项目相关人员取得的利益] [也就是激发该用例,所应该满足的条件。] [也就是该用例完成之后,将执行什么动作。] [描述当目标完成后,环境的变化情况。] [什么引发用例,例如时间事件。] 步骤 [……] 分支动作 活动 [在这里写出触发事件到目标完成以及清除的步骤。] 用例说明模板3(双列表格式)

编者说明:

本模板是对上一模板的补充,如果你想更好地捕捉系统的响应,那么就可以采用本表格所示的格式。

有时,为了更好地捕获系统的响应,对于场景描述(主成功场景、扩展场景)在上表

的基础上变成如下表所示的双列:

步骤

用户 系统 用例说明模板4(文本式)

编者说明:

相信用过用例分析技术的,对用例应该多少细有很大的疑问,而Alistair Cockburn率先将其进行分级:概要、用户目标、子功能,如果你对他的思想有认同,则该模板就适合于你。 1.用例名:

[用例名应是一个动词短语,应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从名字中就可以知道该用例的目标。] 2.使用语境:

[用例目标,是一个较长的描述,甚至包括触发条件。] 3.范围:

[用例的设计范围,在设计时将系统作为一个黑盒来考虑。] 4.级别:

[用来表示该用例是在描述哪个级别上的功能,通常包括概要、用户目标、子功能三种。这三种级别的划分是Alistair Cockburn在《编写有效用例》一书是提出的。] 5.主执行者:

[也就是该用例的主Actor,在此应列出其名称,并给予简要描述。] 1. 项目相关人员利益

[说明该用例对项目相关人员能够带来什么好处。] 2. 前置条件:

[也就是激发该用例,所应该满足的条件。] 3. 后置条件:

[也就是该用例完成之后,将执行什么动作。] 4. 成功保证:

[描述当目标完成后,环境的变化情况。] 5. 触发事件:

[什么引发用例,例如时间事件。] 6. 主成功场景

[在这里写出触发事件到目标完成以及清除的步骤。] [步骤编号#:动作描述] [步骤编号#:动作描述] …… 7. 扩展:

[在这里写出扩展情况,每次写一个扩展,每个扩展都应指向主场景的特定步骤。] [被改变步骤 条件:动作或子用例] [被改变步骤 条件:动作或子用例] ……

8. 技术和数据变化列表

[在这里写出场景中因技术或数据变化而引起的可能分支。] [步骤或变化编号#:变化列表] [步骤或变化编号#:变化列表] …… 9. 相关信息

[项目所需要的所有附加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