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2021-12-13 来源:年旅网
《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体会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运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欢乐,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把握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把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明白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预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12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2.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什么缘故如此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依照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的旧知,关心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运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那个地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2)依照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运算的方法。 (3)依照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运算方法。 (4)观看对比

师:观看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交流算法。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13减个位上的数,确实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确实是个位上的数;

③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5)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及数的组成,关心学生自主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2.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运算方法。 (1)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看着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确实是吗?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13 (3)引导学生摸索。

师:2与那位上的数相加?什么缘故要加在个位上? (4)课件出示计数器: 把看到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列式:13-2=11

师:什么缘故要从个位减3?十位和个位差不多上1了,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5)教师介绍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运算,我们发觉10加一位数就得十几;十几减几(个位上的数相同)就得10,十几减十就得几;十几加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十几减一位数要减在个位上。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关心学生明白得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运算方法,渗透位值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预备。

(三)及时巩固,强化算法 1.差不多练习。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实际应用。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5题。 (1)明白得“推迟3天”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差不多练习脱离了直观图的支撑,关心学生强化算法。第二层次安排了解决问题,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觉有的幼儿不用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夸奖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用心听,用心记。平常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如此幼儿学得生动爽朗,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经历,又进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四)全课小结,提升认识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这些成语典故“贮

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运算问题,请用温馨的话提示大伙儿在运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