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诗经》中怨刺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2022-12-31 来源:年旅网


《诗经》中“怨刺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总集,作为中国的源头,它所表现出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尤其是其中的怨刺诗,更堪称代表。本文就试从其中的怨刺诗入手来分析其现实主义精神。

就《诗经》而言,都是作者从实际生活出发,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揭露社会问题,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说都是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体现。那么,具体表现在《诗经》的“怨刺诗”中,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怨刺诗”大多收在《雅》诗和《国风》中,都是些“变风”、“变雅”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的精神,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怨刺诗”又可分作两类,一类出自贵族阶级具有忧患意识的文人之手,多为公卿列士的讽喻劝戒之作。有的借古讽今,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大多作品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劳民》、《板》、《荡》等,这类作品主要收录在《二雅》中。另一类“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普通劳动者之手,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等。这些作品主要保存在《国风》中,都是作者选取真实的典型事例,从客观出发去向人们展示当时的社会。

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怨刺诗”的内容特点。先来看《二雅》中的怨刺诗作。贵族“怨刺诗”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周初年。这个时期执政者昏庸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尖锐复杂。一些有识之士出于阶级的'本能,勇于直接向统治者指点国政的弊端。

同时,也是在先秦时代,受原始民主风气的影响,开明的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提倡奖励进谏并自觉纳谏,这种传统也为他们提供了思想的依据。于是,他们饱含激情,写出了一些愤世忧时、讽谕规谏的诗篇。《小雅》中的《节南山》、《十月之交》、《雨无正》、《巧言》、《巷伯》等,《大雅》中的《民劳》、《板》、《荡》、《抑》、《桑柔》、《召旻》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政者昏庸腐朽、荒政误国的恶法恶行。

《雨无正》是侍官所作,讽刺幽王昏愦,倒行逆施,群臣皆不尽职,但求保身。如第二、第四章写正值天灾人祸之际,三司、诸侯并不尽力国事,群臣百官亦皆畏罪不肯进谏,而自己勤于国事,却受到谗毁。因此,诗人十分愤慨,深切悲叹,只有通过言诗来抒发自己悲郁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那个时代给有志之士带来的创伤及当朝者的昏庸。

《小雅》里的一些士大夫的“怨刺”之作,揭露是深刻的,抨击是强烈的,表现了下层官吏对“劳逸不均”的不满,对“讹言”的无比痛恨,甚至激情地抒发了他们“感时伤怀,忧心哀民”的情感。如在《小雅·巷伯》中,诗人再也不用任何含蓄,而是一泻无余地迸发出胸中的激愤:“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应该说,诗人对现实生活中丑恶现象的鞭挞是深刻的。

统观这些诗,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或直刺时政的弊端;或直接抒发诗人不幸的遭遇;或表现诗人对“谮人”的憎恶等等,均饱含着诗人强烈的爱憎情感,迸发着批判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类作品大都以哀怨起,以哀怨终,表现出一种陷于苦痛之中不能自拔的无奈,深刻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心状况。通过这些怨刺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当时的政治争斗,这种写实手法的运用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政治上的真实画面。这些作品,虽然是以维护本阶级利益出发的,但他们对昏君佞臣的斥责,对社会问题的揭露,仍有重大意义。

接着我们来看民间怨刺诗,它们多收在《国风》中。“国风”是《诗经》的精华,“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

《国风》中的民间怨刺诗多出自劳动人民和下层人士之手,其笔锋直指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和社会中的丑恶现象。《齐风·南山》、《敝笱》对齐襄公与文姜的讽刺,《陈风·株林》对陈灵公君臣与夏姬的讽刺,或隐约曲折,或直爽激动,或冷嘲热讽,或嬉笑怒骂,皆鞭辟入里,直击灵魂。这些民间讽刺诗可谓各具特色,却又无不针对现实,揭露现实丑恶以诗表达自己心中的郁愤。

此外,还有一些“怨刺诗”是劳动人民从自身的劳动、生活出发而发出的歌唱。如《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是一首伐木者之歌,描写了一群奴隶制作车轮时的劳动情景,讽刺、揭露了奴隶主不劳而获、残酷剥削奴隶的罪行,反映了奴隶的觉醒与反抗,反映了劳动者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作者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刻画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塑造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并通过这些,生动自然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这些都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特征,不论是《国风》中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还是《二雅》诗中的针砭现实,抨击时政之言,都是对当时政治的反映、社会的反映。它们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对后世研究历史提供很大帮助。而这种写实手法的运用,也推动了后世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是把文学看成流连光景、消遗闲情的东西。《诗经》的这种写实手法的运用,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在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