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科教育论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多媒体的有效使用

2021-01-28 来源:年旅网
学科教育论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多媒体的有效使用

【摘 要】本文以一次失败的公开课为例,分析在多媒体的有效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根据不同学段,有效优选媒体方式;根据不同主题,有效优化媒体组合;课前多方预设,课上有效取舍;坚持立足文本,发挥辅助功能。

【关键词】多媒体 有效使用 优选优化 有效取舍 一、根据不同学段,有效优选媒体方式

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不同学段学生生活阅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审美角度不同,他们对媒体方式的认可度不同,从多媒体课件中获得的有效信息自然也不同。

在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最初用的是九年级我自己班的学生,他们有了两年的中学阅读积累,进行过两年文言的拓展阅读训练,本身就已经具备了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出示名家的诗意画: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主体的画:,就足以帮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意。但是参加比赛时的学生是八年级的,他们由画面看到的只是诗歌的一个静态的细节场景,并不能借助画面来理解过这一个个有生命力的字词,从而构成一幅幅动态的连续的画面。所以九年级学生读出了画面背后的困苦与忧心,而八年级学生只看到了杜甫的瘦弱与贫穷。就这样,最初的情境创设与整体感知就有了巨大的误差。

因此,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仅要分析教材,更要分析学生。面对低年级学生,应尽可能地选择形象感知更直观的媒体,以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境,避免思维的过度发散;面对高年级学生,则应少用或不用此类媒体,以避免

形成思维定势,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 二、根据不同主题,有效优化媒体组合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文本,多媒体课件是教师自己对文本解读的部分体现,于是文本——教师——多媒体课件这三者之间就出现了距离。如何选择媒体,使之最大化

地贴近文本,在媒体使用中又如何避免以教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是自我解读,同时语文教学又讲究以情动人,如何引导学生把抽象有限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可感、内涵丰富的画面,并成为诱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契机,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多媒体资源的合理组合或许能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但多媒体资源如何组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有效教学,

在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尝试了两种不同的媒体组合方式:一种是先使用音频文件,使学生开始便被诗中的情感打动,再出示相关图片,细化他们对杜甫的认识;另一种是先出示有关图片,帮助学生形成第一印象,再使用音频文件,完成对杜甫的人格魅力建构。在对比中我发现后一种的效果比前一种要好得多。采用前一种设计时,学生听完录音后,反应平平,个别调皮的学生甚至在底下偷笑,完全没有进入这首诗的情境;采用后一种设计时,学生由外形入手,通过对杜甫经历的了解,对社会背景的阅读,真正理解了诗人的情感,感受到了诗人悲悯的情怀,再听音频朗读,他们都深深的被诗人感动,非但没有人偷笑,不少学生还情不自禁地轻声跟读。这说明先进行直观的视觉感知,再诉诸于情感的诱发,更适合这首感情沉郁的诗的教学。

我想在教学中多媒体组合的有效使用,还应根据不同文体与主题的特点,或 遵循由外而内的认知原理,先使用视觉媒体帮助学生形成初步印象,进入整体感知,再使用音频媒体打动学生的情感,形成审美感受;或先声夺人,直接以音视频媒体进入情感体验引发震撼,再于图文介绍中细致印证。前者适于主旨比较含

三、课前多方预设,蓄蕴藉的文章,后者适用于主旨更加奔腾外放的文章。 课上有效取舍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课堂中的信息过多,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多媒体课件是

教师备课思路的体现,但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是教师思路决定的,如何解决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呢,

在第一次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做了很多预设,在教学进程中这些预设与学生的生成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实现了师、生、媒体三方面互动,我也能根据学情,及时删除一些学生理解得比较透彻的环节。这节课,多媒体是师生互动的载体,它对师生的双边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而非限制的作用。但是在正式比赛中,我一味地讲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反而将自己和学生共同禁锢在多媒体课件的预设中,在完整平稳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交流与思想碰撞统统失去了鲜明的个性,人成了机器的奴隶,课也自然上不出韵味。

所以,在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首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注意和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从而形成新知识的建构,多媒体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手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媒

体的使用,不能为了媒体而讲课。其次要保持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上课不是对多媒体简单操作,而是要对整个课堂作有效的监控,要关注学生神情态度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媒体教学策略,实现师生的互动,完成有效教学。

四、坚持立足文本,发挥辅助功能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表达和审美能力。因此,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基于课文,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品味语言,形成情感体验,获得审美感受。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则有赖于教师在上课前,对教材和教法的精心研究,有赖于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充分调动,有赖于师生双边活动时思想的碰撞。

在那次失败的公开课上,我仅仅是请一位同学朗读了课文,就要求学生在短暂的思考后,用一句话概括全诗的内容,全然忽略了学生对于文本还处于陌生的状态,以至于之后的感知诗人的形象、感受诗人的魅力、感悟诗人的情怀都成了无本之木无

源之水。没有对文本的充分理解,没有读懂诗歌的意思,我的课件设计得再精彩,多媒体运用水平再高超,学生的活动设计再多样,课堂的气氛再热闹,也不能掩饰课的失败。

所以说,有好的课件并不意味着一定能上好语文课。语文课件从来只能是,而且永远只能是一种资源、工具。而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文本,语文教学的对象是有头脑、有个性的人。课件永远要服从教学实际的需要。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与研究的课题。不同的语文课件,使用方式可能会不同;即便是同一个课件,不同的人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用法;即便是同一个人使用同一个课件,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面对不

同的学生时,其用法也可能会不同。如何适量、适时、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如何把握好播放的度,如何合理地体现多媒体的延展性,扩充课堂的容量,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等等问题,还有待我们去研究。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2]何春奎.多媒体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四川省信息技术化教育,2004,:9:. [3]孙国萍,黄厚江.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中学语文教学,200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