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志和
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15期
曾志和
(东莞理工学院体育系 广东东莞 523808)
摘 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要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图发掘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多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亲自去感受、去探索的欲望,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进行培养。
关键词:创设情境 互动激励 创造性思维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5(c)-0194-01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国家培养创造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提供身体素质保障,而且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发展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互动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师生互动,有利于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点、难点,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学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一些体育课看起来热热闹闹,没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追求形式化的外表,这样的课,缺乏一定的内涵。究其原因,教师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缺乏动力。体育课教学只有教师教得有活力,学生才能学得有动力,活力,活与动力是相互的关系、是互动的关系。
1 让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互动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课堂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交往,有有声语言、肢体语言、情感、思想、思维、技能等多种形式。在这一师生同场构建的过程中,师生要互相敞开心扉,进行多信息的交流,教师走进自己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会心态开放、个性凸显、创造性解放,而正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平等的关系得以建立,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同时,要调整我们的教学行为。过去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比较注重教的行为。现在我们应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要求教法要有互动性、教学行为要有互动性、学习的内容要有互动性。这些能引起互动的教学因子,我们要培养,也只有当学生置身于这种互动的学习氛围中时,才能产生学的互动性行为。而只有师生教与学真正互动了,才能使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由理想变成现实。
通过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
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受振奋,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和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
2 让互动创设活动情境,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铺垫
2.1 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
如技巧中“鱼跃滚翻”教学,用“蹬摆如兔跃,臂部比肩高,支撑作退让,滚动紧束腰”的形象语言描述,同进再作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用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这种不直接显露目的的师生共同创设优化情境,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一步步达到既定教育目标——学会方法,遵守规则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2.2 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
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原用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在教标出手动作时的身体姿势,可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再如讲“蹲距式”起跑的动作原理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创造欲望,逐步培养想象能力。
3 适时进行激励,让互动激发创新需求,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在教学中要多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对于体育成绩较差的、落后的学生绝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他们失败,那样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进而使其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反之,则会使这部分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产生出“别人可以,己亦可为”的思想;三是竞争激励:心理学家托伦斯“竞争条件下学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实验”表明,每个学生在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和和流畅等方面均与非竞争条件下不同。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竞争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一个显著特征。
4 师生间互动,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而一般正常的体育教学规律是正确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而有目的地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学生有迫切解迷的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比如教“前滚翻”时,教师用一方块作滚动实践,当然不会滚动,抓住这一时机,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与思考,学生不难想到圆球或圆形物体容易滚动,人体团得越圆越容易滚动,悟出了前滚翻正确的动作原理,从反向思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促进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
4.1 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在教“弯道跑”技术时让学生在弯道上跑了以后,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物理中学习的离心力原理。
4.2 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发展思维
如跑步教学时问:腿后蹬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讨论,各抒己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多向思维。实践证明,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无目的、无计划的流于简单技能教学,其效率和效果都是明显不同的。
总之,体育课程教学中进行师生间、学生间的多信息的交流互动是激活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在条件和环境的允许下,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练自己想练的内容。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在互动的课堂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庆石.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4).
[2] 李海英.浅谈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004(3).
[3] 吴文军.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效果[J].文教资料,200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