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复习

2023-10-10 来源:年旅网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复习材料

一、知识网络

普遍联系的原理 具体分析两类联系 普遍性原理 唯联系的观点 特殊性原理 物矛盾 辩矛盾的观点 分 证主析矛盾次法 法发展的观点 主次要 矛要方盾 面 运动、变事物变发展的趋 化和发化发展势和状态 展 的原理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否认矛盾,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 形而上学

二、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2)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

(2)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错误倾向 :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和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错误倾向 :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4.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1)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通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

曲折中有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它要求我们:第一,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第二,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第三,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错误倾向 :运用这一原理应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既不能把事物发展的道路设想成一帆风顺,从而盲目乐观;又不能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光明前途,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

5.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一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2)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错误倾向 :应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二是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 6.矛盾是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 :①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②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 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 (3)错误倾向 :反对一点论、片面性、绝对化的观点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弱点。这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2)方法论: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地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的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3)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9.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2)方法论: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3)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10.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系。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3)错误倾向 :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倾向。 11.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原理内容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2)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3)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 12、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2)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3)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三、重要比较

1、主要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①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②都是重点论要把握的重点

③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比较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别:①含义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理论依据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即原理)是物质决定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即原理)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③哲学范畴的类属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 联系:①二者具有一致性,都要求了解实际,主观符合客观;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

四、练习题

1.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表明,品牌并非绝对可靠。对待品牌要坚持(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两点论的观点 D.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下列古诗中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哲理启示相一致的是:( )

A.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B.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3.下列包含的哲理与“把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A.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4.《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种朴素的阴阳和谐观符合:(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B.矛盾对立性和统一性是不可分割的 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树立全局观念 D.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复杂性 5.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 ) 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C.相互渗透 D.相反相成 6. 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好钢要使在刀刃上等俗语的主要意思是:( ) A. 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 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 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7.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8.老子的《道德经》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以下 说法中体现的哲学道理与之相同的是:(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吃一堑,长一智 9.“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材料题:

10.受到金融海啸影响,我国对外出口下滑,经济发展增速放缓。而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2008年发达国家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8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而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中央提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2009年,我国仍然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立足点。

结合材料,从辩证法角度,说明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方针的哲学依据。 答;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和要求。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发展的观点,培养创新神。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制定新的政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