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分布

2020-08-18 来源:年旅网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发布

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其中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占我国全部水资源总量的94.4%,居世界第七位。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m3,重复计算水量为7279亿m3。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1997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20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m3。按国际上现行标准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在1000~2000立方米时,会出现缺水现象;少于1000立方米时,会出现严重缺水的局面。我国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350~750立方米之间,松辽河流域(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700 立方米,这些地区的用水紧张情况将长期存在。

2、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

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在年径流量时序变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例如黄河曾出现过连续11年(1922~1932年)的枯水期,其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少24%;也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年)的丰水期,其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多19%。海河流域在八十年代也出现了连续枯水年。这种连续丰、枯水年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一年里降雨集中在夏季,而其他月份旱情比较严重;长江以南地区河流汛期(4-7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0%左右,华北地区的部分河流汛期(6-9月)可达80%以上。但由于我国的雨热同期优势,农作物可以尽量利用天然降水,为提高农业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3、水资源地区分布与其他重要资源布局不相匹配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根据1993年资料统计,北方五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和内陆河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占全国的65.3%,GDP占全国的45.2%,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南方四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片)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全国的34.7%,GDP占全国的54.8%,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81%。北方五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为南方四片人均占有量的1/3。

南方降雨在800-2000mm,北方降雨在200-800mm。

我国目前有15个省、市区严重缺水,有7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辽宁、江苏)人均水资源低于起码的生产线。目前,全国已有6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城镇缺水200亿m³以上,而农业用水每年亏缺300亿m³,农村有8000万人口饮水困难。旱灾已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广、成灾损失最大的灾害,而且受灾面积逐年扩大。

4、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我国排放废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加上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未达到需求水平,从而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河流、湖泊污染严重。生活污水占3%。输出到环境中的污水超过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造成水环境恶化,水问题突出

5、农业用水短缺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全国受旱面积为0.13×108h㎡,60年代达0.2×108h㎡,进入70年代以后扩大到0.27×108h㎡。目前,全国耕地实际灌溉面积仅40%,每年有60%的耕地无水灌溉。来自水利部门的调查和统计还表面,全国平均每年旱灾面积约为0.27×108h㎡。

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已经明显不足的水资源还要不断向工业等非农业转移,而且未来30年内,我国人口还将不断增加,人口的增加,一方面会直接扩大用水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会加大对农产品需求的压力,进而加剧农业用水短缺的矛盾。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因素。

6、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

我国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分布极不均匀,与降水量和地表水的分布趋势大体相似,南方多,北方少。

我国南北方在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城市供水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在城市供水结构上,北方地区地下水所占份额较大,有的城市甚至以地下水位唯一水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地区总用水量的52%。

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1.北方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处于超采或严重超采状态。其中呼和浩特市开采程度达193.6%,已严重超采。超量集中开采地下水,已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地面沉降。2.有些地区虽然总体上地下水资源开采量未超过允许量,但由于地区间开采程度不平衡,造成局部开采程度分布不均,形成地下水降漏。特别是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的局部地段,已多处发生地面塌陷事故。3.在我国沿海城市地区,大量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成为地下水的污染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