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2021-10-10 来源:年旅网
.

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因而自闭症儿童也被称为 “特殊儿童之王”。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以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和沟通障碍为特征,儿童的感知、语言、情感、社会交往、运动等能力受严重影响。

自1943年美国人堪纳(Kanner)首先对该类儿童有关特点加以描述以来,医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相关学者对此开展广泛研究,但针对儿童自闭症的诊断评估主要是基于此类儿童行为 特点进行心理学方面的诊断。在自闭症儿童的评量上须重视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绘画、音乐、机械记忆等特殊才能的评估。同时,注意与ADHD儿童、智障儿童、癫痫儿童做鉴别诊断。

自闭症干预技术中感觉统合训练是重要的技术之一。临床实践中,感觉统合训练存在 的突出问题是训练强度不足。因自闭症儿童的障碍及训练人员极少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儿童与训练人员配合度不高,导致有控制的训练较少,且单位训练时间短、训练方式单一,导致此类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常出现儿童在训练室内自由活动或缩于一角落等,训练强度不足,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自闭症儿童的特点

自闭症的发生与种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都无关,自闭症儿童几乎在各种人群中都可以看到。自闭症儿童间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不同的自闭症儿童身上,其症状都有所不同。但是,综合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自闭症儿童大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社会交往障碍。自闭症儿童在眼对眼凝视、识别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非言语

.

.

行 为的使用方面有显著障碍;独来独往、无视他人存在,不愿也不会与他人交流,不能建立同伴关系。极少自发与他人分享情绪情感体验,缺乏情感互动,难以明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在陌生场合,他们易出现焦虑、哭闹等情绪反应,常常说出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的事情。在感觉统合训练中,训练人员应注重与该类儿童目光对视,增加互动游戏、情感交流等项目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2)语言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一般较正常儿童延缓,表现出音量过高或过低、语调异常、自言自语、答非所问及刻板和重复语言等情况。部分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完 全缺失,但亦不会通过手势或模仿等进行沟通补偿。故,在感觉统合训练中,须实时渗透言语语言训练内容、矫正其不良的言语语言表达方式。

(3)行为与兴趣异常。自闭症儿童表现出一种或多种重复刻板行为,持久专注于物体的细节,坚守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规律和环境布置,如重复看一个电视节目、相同的穿衣顺序、不变的房间布置,一旦受到阻挠,他们会出现大哭大闹、不安等情绪反应。有些自闭症儿 童伴有自伤性行为,如撞墙、自己抓自己、自己咬自己等。有些自闭症儿童有明显的攻击性 行为,如打人、咬人、抓人等。故,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应全面评估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探寻其 情绪发泄的合理替代方式,提前制订围绕儿童自伤和攻击性行为的有效应对方案。

(4)感觉统合失调。自闭症儿童在视觉、听觉、皮肤觉(触觉、温度觉、痛觉)、前庭觉、本体感觉的多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影响其感觉间的信息统整和整体把握感知对象。他们容易忽视视觉、听觉刺激的基本内容,但对某些特征性的声音或细节且又非常关注。他们的皮肤觉过度敏感或迟钝表现,如不喜欢或逃避穿特定质地或款式的衣服,或偏爱某特定质地款式的衣服,人际交往中的正常触摸会发出尖叫等异常反应,受伤时有时不表现痛觉反应。在前庭觉上,大部分自闭症儿童表现极不敏感,如喜欢看旋转物体、

.

.

长时间做旋转类活动且无眩晕现象。该类儿童运动能力虽强,但本体感觉发展不完善,运动过程中往往出现各种多余动作,运动企划能力明显不足。

二、训练基本对策

自闭症儿童的感觉整合能力直接影响感觉统合训练的各个环节。具体而言,该类儿童感觉合训练在训练目标制定、训练内容甄选、训练的组织实施等方面不仅应遵循一般技术要求,还须体现自闭症儿童的群体性特征和个体差异性。如,自闭症儿童难以持续就某一领域问题进行集中训练,故须采取泛主题训练,训练项目多、领域广、项目转换频率高。

(一)训练目标

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主目标是改善儿童触觉、温度觉和痛觉过度敏感或迟钝的异常状况,提高其前庭觉敏感性和本体感觉能力,发展感觉与动作的统整能力,提升运动企 划能力,为改善儿童异常行为及其他障碍奠定基础。间接目标是通过各项训练,提高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度,改善其身体概念和空间概念,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自闭症儿童训练初期目标设定以离散目标为主,随着儿童逐渐适应训练的各环节,可以根据儿童情绪状况和运动水平制定适当的连续目标,以增强训练强度,提高训练成效。

(二)训练内容

自闭症儿童的多感觉通道异常决定了针对该类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首先应进行感觉分领域的训练,丰富视觉、听觉、触觉、嗔觉、味觉、前庭觉、本体感觉各领域信息,有效刺激中枢感觉区。感觉分领域训练一定周期后,可根据儿童情绪状态和运动能力设计难

.

.

度较大的感觉统合综合训练项目,一方面促进感觉间的统整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儿童寻求帮助的意识,促使儿童关注周围人物。伴有攻击性或自伤性行为的自闭症儿童,训练项目设定尚须考虑减少异常行为的训练内容。轻度自闭症儿童根据其运动发展水平和感觉统整能力,可缩短感觉分领域训练时间,增加综合训练项目,加强其感觉间统合水平,训练中后期还可增加言语和认知等内容,进行高位统合训练。中重度的自闭症儿童坚持长时间的感觉分领域训练后,适时尝试进行感觉统合综合训练项目。受社会交往能力和言语语言障碍的影响,自闭症儿童的高位统合训练有较大的难度,训练的组织实施尚需进一步探索。

(三)训练组织实施

训练组织实施是实现训练方案和提高儿童各感觉及感觉统合能力的核心环节,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组织实施在训练活动的准备、训练组织形式、训练方式等方面需时时把握儿童特点,才能组织合理、有效的训练。

1.训练活动的准备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要求训练活动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全面、细致,为可能实施的训练创造条件。

(1)充分了解儿童基本信息和特征性反应。训练初期,训练人员应充分了解儿童基本信息,如儿童基本情况、诊断评估信息、康复训练史、儿童特点等。随着训练的深人,训练人员应根据儿童表现,记录和分析儿童的特征性反应,如情绪变化、合作行为、异常行为等发生的情境和时机及信息传递方式,为后续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2)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自闭症儿童与训练人员的良好关系直接影响着训练中

.

.

儿 童的配合度和完成动作的质量,是有效训练的基础。首先,训练人员在充分了解其生理、心理、行为特点的基础上,主动介入受训儿童的有意识或无意识活动中,让儿童了解熟悉眼前的“陌生人”。有的儿童喜欢关注细节,如衣服颜色、发型、纽扣等,若训练人员对这些细节有所了解,不妨将其纳入准备工作,或许会受到意外的效果。其次,有意识构建依恋关系。无论是每一次训练活动准备工作还是训练中,训练人员应高频“现身”儿童的视野,积极引导儿 童做好准备事项、抚慰不安心理、解决当下心理行为困惑、承担儿童与外界有效沟通的桥梁。 一段时间后,训练人员所做的这些细致人微的工作大多会产生积极的结果——儿童对训练人员的信任度逐步提高,产生对训练人员的依赖,这是后续持续开展有效训练的重要基础。

(3)处理好固定与变化的关系。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往往要求训练环境、训练人员、训练组织实施顺序等一成不变,相对固定的训练要素更有利于使自闭症儿童稳定情绪,较好地参与感觉统合训练。但这会助长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限制认知范围的扩展,进而影响其社会交往和言语语言的发展,不利于整体康复。因此,在感觉统合训练的实务周期内,应 正确处理固定和变化的关系。在训练初期,训练要素基本保持不变,如训练活动安排在熟悉 的环境、儿童家长及熟悉人员共同参与训练、训练活动以其感兴趣的项目为主等。在训练中后期,可通过适度调整训练环境、更换训练设备、调整参与训练的人员、变换训练项目等,提高儿童对“新训练要素”的适应性,达到缓解刻板行为,扩展儿童兴趣的目的。

2.训练组织形式

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采用训练人员主导的个别训练(如渗透式、伴随式、一对一 式)和儿童自助式训练。轻度自闭症儿童在个别训练基础上,可在训练后期采用互动、互助式训练,丰富训练形式、增加训练强度,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

.

(1)儿童自助式。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较强且独来独往。在训练初期,训练人员难以有效介入其活动,儿童也几乎不能进行同伴互助互动训练,故此阶段的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采取儿童自助式训练——儿童独自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训练人员不干预其活动,仅为其活动创设条件或提供安全支持。

在训练中后期,随着儿童动作自动化水平的较大提高,也可适当采用此组织形式以提高儿童自主活动意识。训练中,训练人员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训练,确保儿童始终在训练人员视野范围内,时时关注儿童安全,对其具有危险性的行为及时预防和制止。

(2)训练人员渗透式。儿童与训练人员形成稳定的依赖关系后,希望训练人员参与自己的活动。这时,训练人员在积极参与其活动的同时,引人一些新的训练内容,“稀释”其固有的活动内容,拓展其认知、行动范围。

(3)训练人员伴随式。经过一段时间自助式和渗透式训练,儿童对训练人员产生一定的依恋,训练人员采用伴随式参与儿童的训练,协助儿童共同完成训练活动。

3.训练方式

训练初期,儿童与训练人员还未形成良好关系,难以与他人合作,适宜采取主动训练的形式让儿童自主活动。训练中后期,为了提高训练强度,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应加大助动和被动训练比例。

自闭症儿童往往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种训练活动,故,主要采取间隔训练的方法,一方 面提高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加训练项目,降低刻板行为发生率。

.

.

(四)训练人员的技术要求

训练人员应立足于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关注以下几点技术要领:

(1)言语表达。训练人员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或发指令时首先应找准时机,受到儿童关注时及时呈现核心信息,言语简洁、直奔主题,结合适当夸张的表情和坚定的语气。如“过来”、“跳上去”、“跨”等,只说出核心词汇,不必多做解释。

(2)操作示范。基于自闭症儿童难以模仿视觉呈现信息,操作示范主要采用被动感受式示范:儿童在训练人员的扶持下被动感受动作要领,学习新动作。若儿童能理解和模仿训练人员简单的动作,训练人员可在儿童情绪较好、注意力集中时进行动作示范,具体要求 为:抓准时机,在儿童近处进行同向度示范(镜向示范也可尝试),动作速度不宜过慢,不拖沓,多环节连续呈现。

(3)支持与纠偏。训练人员应关注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支持,如训练初期某些儿童需 要摆弄特定物品或间歇性得到母亲的安慰后才能继续训练,训练人员可满足儿童的这类需求。随着训练的深人,可适时弱化儿童对特定对象的依恋。训练人员对该类儿童言语支持 应简洁、准确,动作支持要适度,充分利用儿童寻求支持时机发展其言语或社会交往能力。 自闭症儿童错误动作一旦形成很难纠正。故,儿童学习新动作时,训练人员宜采用持握或扶持儿童躯体的特定部位,使儿童在受控制状态下进行训练,感受训练的操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动作。若儿童不规范的动作经多次纠正后仍不见效,可忽略或回避该类操作。

(4)评价与反馈。障碍程度较为严重的自闭症儿童大多很难理解源于他人的言语或非言语评价,对他人的反馈几乎没有应答,但是训练中的评价反馈还是要进行,或许会有

.

.

收获,如拥抱或给予钟爱的物品以奖励其积极行为等。对于障碍程度较轻的自闭症儿童,训练情况的评价和反馈与其他儿童的情况较为相似。

三、训练项目举例

感觉统合训练各种器械以及各种分领域的训练项目大多可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鉴于自闭症儿童心理行为的独特性,感觉统合训练可先让儿童操作感兴趣的前庭觉训练项目,使儿童能以稳定的情绪参与训练,再逐渐过渡到 触觉、本体感觉及综合项目的训练,逐步拓展训练范围,激发其关注周围事物。训练人员可设计易于干预、能引发儿童寻求帮助的项目,把训练作为与儿童沟通的一个切人点,创造儿童与他人沟通的机会,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触觉训练项目举例

自闭症儿童的触觉训练目的是:改善其触觉过敏或过度迟钝问题,借助触觉训练项目 建立儿童与训练人员的依赖关系,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发展,触觉功能训练项目皆可用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训练人员需考虑儿童对项目的兴趣度及活动的安全性,做到在增加训练强度的基础上保证安全。

(二)前庭觉训练项目举例

前庭反应不足是自闭症儿童感觉异常的一大特征,针对该类儿童的前庭觉训练应在遵循一般训练技术要求基础上,适当增加互动和互助活动,以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在感觉统合训练中,专门的训练室和日常生活环境中的项目都可适用于自闭症儿童前庭功能训练。

.

.

(三)本体感觉训练举例

前面章节介绍的本体感觉训练项目及技术均可用于障碍程度较轻的自闭症儿童的训练, 但需在训练中加强动作支持。同时,也可参考表7-4-3列举设计的有关训练项目。

自闭症儿童难以长时间闭目,故可多设计睁眼情况下本体感觉能力的项目,如倒走、倒 爬、过障碍等。

(四)综合训练项目举例

感觉统合分领域训练一定时期后,实施综合训练能提高自闭症儿童感觉和动作的整合,促进自闭症儿童运动企划能力发展。

球类配合滑梯、蹦蹦床、浪桥等器材可设计和组织多种综合训练项目,此类项目不仅可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也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和听指令的能力,为其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五)日常生活项目举例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灵活地开展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既能提高训练成效,亦能增强亲子关系。

(1)摇荡浴巾。儿童躺于浴巾上,训练人员及辅助训练人员(统称为施训人员)分别抓着大浴巾的四个角进行上下或左右同向同幅度摇晃。调控训练方式及难度的因素有:协助人员(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训练人员、志愿者等),儿童衣服的自然属性(松紧、材质、厚薄), 浴巾的自然属性(大小、柔软度、材质),摇晃的幅度、速度、方向的一致

.

.

程度,施训人员动作的 同时性或继时性,以及是否介入认知、言语等内容。

(2)互丢纸团。儿童与家庭成员先合作制作若干纸团,并平均分配,然后以一定间距对坐/跪/立,将纸团抛向对方或击打对方。游戏中,家人注意示范“躲避”击打的方法或提示儿 童躲避击打。调控训练方式及难度的因素有:参与人员数量、间距,纸团大小,以及认知、言语等内容的介入程度。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