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ARTS FANS
“知·慧·放”家校共育课程探索
夏 勤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江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家校共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今天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起着重
要作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家长对教育非常重视,但不同家长重视的内容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知·慧·放”;家校共育;课程;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21-02一、探索家校共育课程的背景
家校共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笔者任教的学校地处苏州工业园区核心板块,该地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学校就读学生的家长总体素质较高。在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今天,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家长过分看重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甚至不顾学生的身体发展。二是学生家长全程包办了学生的生活起居,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基本由家长承包,学生几乎只负责学习。三是部分学生家长过分关注教育,在不能得到正规渠道的消息时,热衷于相信并传播来源非正规渠道的信息,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四是部分家长过分强调竞争,干预学生正常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情况,一方面确实体现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和必备品格的养成。
二、探索家校共育课程的构想
家长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是教育的幸事,但出现上述问题和困惑需要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的作用、家长的作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校“合融”的必要性。为此笔者探索“知·慧·放”家校合融共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期促进学生自在生长。
“知·慧·放”中的“知”指知心、知己;“慧”指慧心、慧人;“放”指放心、放飞。“知、慧”主要是针对教师和家长而言,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做学生(孩子)的知己,更要拥有慧心、慧人的教育本领,在成就学生(孩子)的同时,发展和提高自己。“放”则是针对学生而言,指向学生的成人成才,是核心素养的另一种表达。在家校通力合作下,学生在放飞自己的同时,让家长和学校放心,不负青春,成就自我。“知·慧·放”融通三方,心心相印,能实现自在生长目标上的和谐共存。
合融共育是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融通,是对家校协同育人的深度诠释。“合”字取苏州“和合”
中“合”文化的精髓,强调家校教育的合作之道、合
作意识。“融”字植根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圆融”文化,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目的是“融家校之爱,育时代新人”。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
第一,组织保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建立研究团队。成立以校长室为领导,德育处牵头的各部门参与实施的项目小组,链接家长和社区资源,层层推进,同时也为顺利完成研究任务提供组织保障。
第二,制度保障。为保障项目更好地推进实施,学校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
第三,经费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为此项目研究拨出专项经费,同时申请内涵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为项目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第四,硬件保障。学校以苏州市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为依托,新建一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辟家校合融共育课程专用场地,在食堂专辟一个劳动教育的见习场所。整合现有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思辨读写中心,形成基地支撑。室内室外互补,校内校外联动,为项目实施提供场地保障。
(二)开发三“心”课程,着力内涵发展
第一,探索“知心”教师课程。好教师首先应该是好家长,学校结合苏州市每年举办的“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中小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等活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角色转变、视野延伸和技能提高,为家庭教育培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学校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量身打造系列课程,如压力管理、自我提升与发展、系统平衡与家庭结构等,还包括“慧心”父母课程中的婚姻经营与亲子沟通课程,以进一步提升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指数。教师的良好发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得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在生长。
第二,构建“慧心”父母课程。好家长应该是好学伴、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21
好老师。对家长来说,培养孩子拥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努力构建“慧心”父母课程,向家长传输正确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育技能,开阔家长抚育孩子的视野,帮助家庭科学施教,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自在成长。学校开展“慧心”系列课程,以沙龙、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科学制订家庭教育计划,建设和谐育人环境,提升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第三,开设“放心”学生课程。好学生应该是好少年。学校将生活技能、劳动教育等融入学科课堂、选修课程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使学生能应对生活带来的各种挑战,形成积极的家庭观、社会交往观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学校还开设生涯规划课程,高一年级着重培养职业认知,每学年安排六次系列活动。
三“心”课程建设以学校引领为主、家长参与为辅、学生受益为本。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由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制订指南,在理念、观点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做好把关,建立选拔机制,然后面向教师和家长“招标”实施。
三、探索家校共育课程的意义
第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是成长的动力,爱劳动是立身之本。简单的“学会做饭”课程,将会使学生在买菜做饭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懂得生活,从而强化劳动观念,提高实践能力,更好地将立德树人、素养提升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也进一步完善了学校“融爱”德育课程体系。家校“合融”共育,促进学生自在生长,不仅是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更是人才培养的一种追求。
第二,提高生涯认知水平。教师知心、家长慧心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知·慧·放”家校合融共育课程将有助于家长和学生一起规划职业生涯,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拓展学生对社会分工、职业角色的体验与认识,提高学生的生涯认识和规划水平,为学生迈入社会,迎接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家庭关系和谐幸福。在家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家校双方相互取长补短,不仅促进了双方教育观念的更新,更有利于家长以教育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改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更为有利的环境。
第四,优化教师队伍素养。从课程开发实施的角度看,家校协同育人需要更加专业的教师,这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教师“知心”课程,教师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在专业方面得到提升,在工作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幸福感,优化教学素养。
(上接第120页)投票的方式对方案进行排名。最后,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入学生设计的活动,如在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舞台剧的形式开展教学,进而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综上所述,小说课程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正是因为小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比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不断促进自身教学方式的革新,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得新课改真正
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蔼北.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小说教学[J].语文月
刊,2019(5).
[2]施周玲.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课
程教育研究,2019(7).
[3]季晓燕.以人物研读为重点的高中小说教学方法——以
《林黛玉进贾府》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18(11).[4]陈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小说教学内容再确定[J].
基础教育课程,2018(2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