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杨村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2021-10-03 来源:年旅网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杨村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1. 从古至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从四千余年前开始用谷物酿造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 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 医用外科口罩所用的材料聚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D. 神舟12号飞船所用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所用材料是二氧化硅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化学反应一定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C.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D. 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3. 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乙酸的实验式:C2H4O2 B.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 乙醇的结构式:

D. 羟基的电子式:

4. 下列关于S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SO2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 SO2和Cl2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不一定能使溶液褪色

C. S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 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

5. 为探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加入NH4HSO4固体,速率不变 B. 加入少量硫酸钠固体,速率不变 C. 加入CH3COONa固体,速率增大 D. 滴加少量CuSO4溶液,速率减小

6. 某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1页,共20页

A. 无论a和b是否连接,该装置都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a和b连接时,铜片上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C. 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上均会有金属铜析出 D. a和b连接时,铁片溶解,电子由铁片经过导线流向铜片

7. 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L氢气,另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

得到V2L二氧化碳,若V1=V2≠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

C. HOCH2CH2OH

B. HOOC−COOH D. CH3COOH

8.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烯、聚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B. 苯、植物油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D. 淀粉、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9.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12H18O5

C. 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等反应

B.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D.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0. 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且甲组发生取代反应、乙组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选项 A B 甲 乙酸和乙醇(浓硫酸、加热) 苯与溴水 乙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乙烯与氢气(催化剂、加热) C 乙醇在灼热铜丝存在下与氧气反应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D 乙醇和氧气(点燃) 强光照射丙烷和氯气的混合物 A. A B. B C. C D. D

11. 瓦斯分析仪(如图甲)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

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第2页,共20页

A. 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a流向电极b B. 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b流向电极a

C. 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 D. 若消耗的O2为33.6L(标准状况),转移4mol电子

12. 室温时,向试管中通入气体X(如图),下列实验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选项 气体X 试管中的物质Y A B C D 乙烯 SO2 溴水 品红溶液 预测现象 溶液橙色逐渐褪去,最终液体分为上下两层 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溶液颜色逐渐褪去 溶液颜色逐渐褪去 甲烷 酸性KMnO4溶液 SO2 溴水 A. A B. B C. C D. D

13.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乙醇溶液,这种试剂是( )

A. NaOH溶液 C. 石蕊试液

B. 新制Cu(OH)2悬浊液 D. Na2CO3溶液

14. 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两套装置用乙醇、乙酸和浓硫酸作原料分别制备乙酸乙酯(沸点77.2℃)。下列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剂加入顺序:浓硫酸、乙醇、冰醋酸

B. 使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只能除去乙酸乙酯产品中的乙酸杂质 C. 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D. 装置b比装置a原料损失的少

15. 烷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则该烃的分子式不可能的是( )

第3页,共20页

A. C2H6

B. C4H10 C. C5H12 D. C8H18

16.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2+2+

A. 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2−4、Ca、Mg等杂质,加入药品的顺序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

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 工业上金属钠是通过电解熔融态氯化钠制取 C. 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浓缩、富集 D. 在第③④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17. 如图是氮元素的各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根据A对应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A为 ______ (写分子式,下同),从氮元素的化合价能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含氮化合物有 ______ 。

(2)浓、稀HNO3的性质既相似又有差别,若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应选择 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3)工厂里常采用NaOH溶液吸收NO、NO2的混合气体,使其转化为化工产品NaNO2,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______ 。

第4页,共20页

18. 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

(1)B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 。

(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 ______ 。 (3)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 。 19. 700℃时,若向2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和CO2发生反应:

N2(g)+CO2(g)⇋C(s)+2NO(g);其中N2、NO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0~10min内的CO2平均反应速率v(CO2)= ______ mol⋅L−1⋅min−1。

(2)图中A点v正 ______ v逆(填“>”“<”或“=”)。 (3)第10min时,外界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______ (填字母)。 A.加催化剂 B.增大C的物质的量 C.减小CO2的物质的量 D.升温 E.降温

20. 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______ 。

(2)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 有A、B、C、D四种有机物,A、B属于烃类物质,C、D都是烃的衍生物。A是含氢质量分数最大的

有机物,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B的球棍模型为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能与Na反

D的空间充填模型为应,但不能与NaOH液反应;溶液变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1)A的电子式是 ______ ,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______ 。

第5页,共20页

(2)B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 ,该物质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已知B可以发生如图转化过程:

完成转化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______ ;② ______ 。 22. 为研究海水提溴工艺,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甲同学步骤④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2)对比甲、乙两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含溴海水的处理方法不同,其中符合工业生产要求的是 ______ (填“甲”或“乙”),理由是 ______ 。 23. 如图是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

(1)M的分子式为 ______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M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3)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乙酸乙酯。 ①乙酸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______ 。

②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B.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C.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D.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E.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第6页,共20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酿造过程中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解生成乙醇,而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

B.丝绸的主要成分不是纤维素,而是蛋白质,故B错误;

C.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则聚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太阳能电池板所用材料为硅,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二氧化硅用于制造光纤,故D错误; 故选:C。

A.酿造过程中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解生成乙醇;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聚丙烯是丙烯的加聚反应产物;

D.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芯片和太阳能硅板。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A.化学反应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且还伴随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

B.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发生电子转移,非氧化还原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故B错误;

C.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故C正确; D.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热,反之,反应吸热,所以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故D正确; 故选:B。

A.化学反应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 B.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发生电子转移; C.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热,反之,反应吸热。

本题考查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关系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明确化学反

第7页,共20页

应实质、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解:A.实验式即各原子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故乙酸的实验式为CH2O,故A错误; B.烯烃的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略,故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B错误; 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结构中含−OH,故其结构式为

,故C错误;

D.−OH中O原子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电子式为故选:D。

A.实验式即各原子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B.烯烃的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略; 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结构中含−OH; D.−OH中O原子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故D正确。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涉及电子式、结构式及结构简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即可解答,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注意结构式与结构简式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A

【解析】解:A.SO2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溶液碱性减弱导致红色褪去,二氧化硫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不是漂白性,故A错误;

B.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通入水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产生的盐酸和硫酸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正确;

C.S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二氧化硫能够还原高锰酸钾,导致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

D.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产生H2SO3,H2SO3被氧气氧化为H2SO4,形成了酸雨,故D正确; 故选:A。

A.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B.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时生成硫酸和氯化氢; C.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第8页,共20页

D.二氧化硫的排放能够引起酸雨。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原理、酸雨的成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A.混合液中加入NH4HSO4固体,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错误; B.加入少量硫酸钠固体,氢离子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B正确; C.加入CH3COONa固体,混合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

D.滴加少量CuSO4溶液,铜离子被还原为Cu,构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故D错误; 故选:B。

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H2↑+Zn2+, A.加入硫酸氢铵后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B.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影响反应; C.醋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减小; D.锌能够置换出铜,构成铜锌原电池。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D为易错点,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D

【解析】解:A.a和b连接时形成原电池,a和b不连接时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不会形成原电池,无法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A错误;

B.a和b连接时形成原电池,铜片上铜离子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B错误; C.a和b连接时形成原电池,铜片上有金属铜析出,a和b不连接时Fe与Cu2+直接发生置换反应,铁片上有金属铜析出,故C错误;

D.a和b连接时,Fe为负极,Cu为正极,电子由铁片(负极)经过导线流向铜片(正极),负极发生反应Fe−2e−=Fe2+,铁片逐渐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Fe比Cu活泼,Fe能够将Cu2+转化为Cu,a和b不连接时直接发生置换反应,a和b连接时形成原电池,Fe为负极,Cu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

第9页,共20页

2e−=Cu,以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为高频考点,把握原电池构成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A

【解析】解: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L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R−OH或−COOH,另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到V2L二氧化碳,说明分子中含有−COOH, 存在反应关系式:R−OH~2H2,−COOH~2H2,以及−COOH若V1=V2≠0,

说明分子中含有1个R−OH和1个−COOH,只有A符合, 故选:A。

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L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R−OH或−COOH,另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COOH~2H2,的NaHCO3反应得到V2L二氧化碳,说明分子中含有−COOH,根据反应关系式R−OH~2H2,以及−COOH

NaHCO3

1

1

1

1

NaHCO3

CO2,

CO2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看,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聚乙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键,不存在碳碳双键,故A错误;

B.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植物性的烃基中含有不饱和键,能够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错误;

C.乙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即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故C正确; D.淀粉和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A.聚乙烯、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B.植物油的烃基中含有不饱和键;

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其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第10页,共20页

D为易错点,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高分子化合物,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C

【解析】解:A.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C12H20O5,故A错误; B.含有醇羟基、碳碳双键和羧基三种官能团,故B错误;

C.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醇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

D.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该有机物中含有醇羟基、碳碳双键、羧基,具有醇、烯烃和羧酸的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酯化反应、水解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A

【解析】解:A.甲组发生取代反应、乙组发生加成反应,故A选; B.甲组为物理变化、乙组发生加成反应,故B不选; C.甲组、乙组均发生氧化反应,故C不选;

D.甲组发生氧化反应、乙组发生加成反应,故D不选; 故选:A。

A.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B.苯与溴水不反应,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D.燃烧为氧化反应,光照下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D

第11页,共20页

【解析】解:通过以上分析知,a为负极、b为正极,

A.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子由电极a流向电极b,故A正确;

B.放电时,电解质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为正极,所以O2−由电极b流向电极a,故B正确; C.负极上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故C正确; D.如果消耗标况下22.4L氧气转移电子4mol,据此计算消耗标况下33.6L氧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33.6L22.4L

×4mol=6mol,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图知,通入燃料甲烷的电极a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通入氧气的电极b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O2+4e−=2O2−, A.电子不进入内电路;

B.放电时,电解质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C.负极上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D.如果消耗标况下22.4L氧气转移电子4mol,据此计算消耗标况下33.6L氧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明确正负极判断方法、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及离子移动方向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易错点是A,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C

【解析】解:A.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且生成物难溶于水,则溶液橙色逐渐褪去,最终液体分为上下两层,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故A不选;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故B不选;

C.甲烷与高锰酸钾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溶液紫色不褪,预测的现象与实际不相符,故C选; D.SO2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溶液颜色逐渐褪去,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故D不选; 故选:C。

A.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水;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C.甲烷与高锰酸钾不反应; D.溴水能够氧化二氧化硫。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第12页,共20页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反应现象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现象相同不能鉴别物质,题目难度不大.

乙酸、葡萄糖溶液、乙醇溶液分别与Cu(OH)2悬浊液混合的现象为:蓝色溶液、砖红色沉淀、无现象,以此来解答. 【解答】

A.葡萄糖溶液、乙醇与NaOH混合无现象,乙酸与NaOH反应也无现象,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可加热),现象为:蓝色溶液、砖红色沉淀、无现象,可鉴别,故B正确; C.加入石蕊,不能鉴别葡萄糖溶液、乙醇溶液,故C错误; D.加入碳酸钠溶液,不能鉴别葡萄糖溶液、乙醇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解:A.试剂混合时先加入密度较小的乙醇,再缓缓加入密度较大的浓硫酸,冷却后再加入易挥发的冰醋酸,即试剂加入顺序:乙醇、浓硫酸、冰醋酸,故A错误;

B.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溶解混有的乙醇,还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故B错误; C.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乙醇、乙酸易挥发,甲装置则采取直接加热的方法,温度升高快,温度不易于控制,装置b采用水浴受热均匀,相对于装置a原料损失的少,故D正确; 故选:D。

A.试剂混合时应该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 B.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中和乙酸; C.应该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D.装置b采用水浴受热均匀,比装置a原料损失的少。

本题考查了乙酸乙酯的制取原理及混合物分离操作,为高频考点,把握试剂的作用、试剂的加入顺序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乙醇与乙酸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原理,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第13页,共20页

15.【答案】B

【解析】解:A.C2H6只有一种结构,只有一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1种,故A错误; B.C4H10有正丁烷和异丁烷,正丁烷(CH3CH2CH2CH3)有2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2种;异丁烷CH3CH(CH3)CH3有2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2种,故B正确;

C.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CH3CH2CH2CH2CH3有3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3种;异戊烷CH3CH(CH3)CH2CH3有4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4种;新戊烷CH3C(CH3)2CH3有1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1种,故C错误;

D.C8H18的一种结构是

有1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1种,故D错误。

故选:B。

先判断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再确定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根据先中心后外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一去代替氢原子,有几种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烃.

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难度较大,先确定烃的同分异构体,再确定等效氢原子,最后根据氢原子的种类确定一氯代物的种类,会确定等效氢原子是解本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4等杂质,可用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用碳酸钠溶液去除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盐酸要放在过滤操作之后,用于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加入的药品顺序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故A正确; B.钠为活泼金属,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获得钠,故B正确;

C.海水中溴离子浓度较小,不能直接提取,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就是为了浓缩、富集,故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第③、⑤步中溴元素被氧化,但第④步中溴单质转化为溴离子,溴元素被还原,故D错误; 故选:D。

海水通过蒸发浓缩得到粗盐,粗盐精制除去杂质得到精盐,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剩余的海水中含有镁离子和溴离子,加入石灰乳沉淀镁离子过滤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和滤液,氢氧化镁溶解后浓缩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失去结晶水得到无水氯化镁;滤液中加入氧化剂氯水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再通入二氧化硫吸收,最后加入氧化剂重新生成溴单质,以此解答该题。

第14页,共20页

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冶炼等知识点,明确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每一步发生的反应,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注意溴元素的富集过程,题目难度中等。

2+

+2NO2↑+2H2O NO+NO2+2NaOH=17.【答案】N2O5 NO、NO2 浓硝酸 Cu+4H++2NO−3=Cu

2NaNO2+H2O

NO、(1)A中N元素化合价为+5价,NO2中氮元素处于中间价态,【解析】解:属于氧化物,则A为N2O5;化合价既能够升高又能降低,所以既NO、NO2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N2O5;NO、NO2;

(2)常温下Cu与浓硝酸、稀硝酸均发生反应,而常温下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可用浓硝酸除去铁制品

2+

表面的铜镀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2NO2↑+2H2O, 3=Cu2+故答案为:浓硝酸;Cu+4H++2NO−+2NO2↑+2H2O; 3=Cu

(3)NaOH溶液吸收NO、NO2的混合气体,反应生成NaNO2,N元素从+2、+4变为+3,结合电子守恒、质量守恒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 故答案为:NO+NO2+2NaOH=2NaNO2+H2O。

(1)结合图示可知,A为N的+5价氧化物;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常温下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而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可用浓硝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 (3)NaOH溶液吸收NO、NO2的混合气体,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水,结合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 本题考查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组成、元素化合价变化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白色粉末变蓝 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中溶液褪色 将A装置中试管内冷却的混合

物沿杯壁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解析】解:(1)A中发生反应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混有水,水

蒸气能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所以B装置中的现象是白色粉末变蓝, 故答案为:白色粉末变蓝;

(2)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利用元素化合价变化生成的产物分析判断,若生成氢气,D装置会黑色变化为红色,若生成二氧化硫E装置中品红会褪色,所以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D装置中氧化铜黑色不变化,说明无氢气生成,E装置中品红试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

第15页,共20页

氧化硫气体,

故答案为: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中溶液褪色;

(3)验证生成的溶液中含有铜离子,需要把试管中的液体倒入水中溶解,观察是否出现蓝色溶液,所以操作方法为:将A装置中冷却的混合溶液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出现蓝色溶液证明含有铜离子,

故答案为:将A装置中试管内冷却的混合物沿杯壁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发生反应为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混有水,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能使

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二氧化硫气体;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将黑色的氧化铜粉末还原为红色Cu;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可以用碱性溶液吸收,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作用、物质的性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性质实验的设计,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0.01 > AD

【解析】解:(1)N2为反应物,反应中其物质的量逐渐减小,NO为生成物,反应过程中其物质的量逐渐增大,结合图示可知,0~10min内,反应生成NO的物质的量0.4mol,消耗N2的物质的量为0.45mol−0.25mol=0.2mol,结合方程式可知Δn(CO2)=△n(N2),则0~10min内的CO2平均反应速率v(CO2)=

0.2mol2L

10min

=0.01mol⋅L−1⋅min−1,

故答案为:0.01;

(2)图中A点之和NO的物质的量继续增大,说明此时反应正向进行,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则v正>v逆, 故答案为:>;

(3)第10min时改变条件,NO物质的量增加,生成速率增大,氮气物质的量减小,反应速率增大,证明改变的条件是增大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 A.加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满足条件,故A正确;

B.改变固态的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不变,则增大C的物质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B错误; C.减小CO2的物质的量,反应逆向进行,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 D.升温可加快反应速率,故D正确;

E.降温反应速率减小,图象变化不符合,故E错误;

第16页,共20页

故答案为:AD。

(1)N2为反应物、NO为生成物,结合图示可知,0~10min内,反应生成NO的物质的量0.4mol,消耗N2的物质的量为0.45mol−0.25mol=0.2mol,结合方程式可知Δn(CO2)=△n(N2),结合v=(2)图中A点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生成物NO物质的量随时间继续增大;

(3)第10min时改变条件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生成速率增大,氮气物质的量减小,反应速率增大,证明改变的条件是增大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以此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及其影响,为高频考点,把握图示曲线变化的意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反应速率表达式、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c△t

计算;

20.【答案】O2+2H2O+4e−=4OH− 减小

(1)燃料电池中,【解析】解: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为正极,则氢氧燃料碱性电池中,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OH−,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故答案为:O2+2H2O+4e−=4OH−;

(2)根据总方程式知,溶液中n(KOH)不变,反应中生成水导致溶液体积增大,则c(KOH)减小,所以溶液的pH值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1)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为正极,则氢氧燃料碱性电池中,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OH−;

(2)根据总方程式知,溶液中n(KOH)不变,反应中生成水导致溶液体积增大。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明确燃料电池中正负极判断方法、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结合电解质溶液书写电极反应式。

21.【答案】

羟基 CH2=CH2 nCH=CH催化剂

22→

第17页,共20页

【解析】解:(1)A为甲烷,电子式为,C为乙醇,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

故答案为:;羟基;

催化剂

(2)B为CH2=CH2,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方程式为nCH=CH→

22

催化剂

故答案为:CH2=CH2;nCH=CH→

22

(3)由流程可知,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氧化生成乙醛, ①为乙烯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A是含氢质量分数最大的有机物,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则A为CH4;B的球棍模型为

为CH2=CH2;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为CH3CH2OH;D的比例模型为

,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石蕊变红色,为CH3COOH。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根据反应流程中官能团的变化及反应条件判断,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22.【答案】SO2+Br2+2H2O=4H++SO2−4+2Br 甲 含溴海水中溴的浓度低,直接蒸馏成本高,甲流

程中③④⑤步实际上是溴的富集过程,可提高溴的浓度,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

【解析】解:(1)甲同学步骤④是利用二氧化硫吸收含溴空气的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

−2H2O=4H++SO2−4+2Br,

−故答案为:SO2+Br2+2H2O=4H++SO2−4+2Br;

(2)对比甲、乙两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含溴海水的处理方法,含溴海水中溴的浓度较低,直接蒸馏成本高,甲流程中③④⑤步实际上是溴的富集过程,可提高溴的浓度,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所以符合工业生产要求的是甲,

故答案为:甲;含溴海水中溴的浓度低,直接蒸馏成本高,甲流程中③④⑤步实际上是溴的富集过程,

第18页,共20页

可提高溴的浓度,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

实验流程甲:苦卤中加入硫酸酸化后通入过量的氯气得到含溴的海水,热空气吹出得到含溴空气,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后通入过量氯气得到溴水混合物,通过蒸馏得到溴蒸气,冷凝后获得液溴;

实验流程甲乙:苦卤中通入过量氯气得到含溴的海水,蒸馏得到溴蒸气,冷凝得到液溴,以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海水提溴的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3.【答案】C6H12O6 C 羧基 BD

【解析】解:(1)M为葡萄糖,M的分子式为C6H12O6, 故答案为:C6H12O6;

(2)A.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正确;

B.M中含有醛基,醛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所以M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故正确; C.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但不甜,单糖不能水解,故错误;

D.饱和碳酸钠溶液能溶解乙醇,能和乙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溶解乙酸乙酯,所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故正确; 故答案为:C;

(3)①乙酸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故答案为:羧基;

②A.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B.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同时消耗1mol乙酸,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C.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D.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E.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但相等时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故答案为:BD。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则M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第19页,共20页

(1)M为葡萄糖;

(2)A.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 B.醛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 C.糖不一定甜,单糖不能水解;

D.饱和碳酸钠溶液能溶解乙醇,能和乙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乙酸乙酯不互溶; (3)①乙酸中官能团是−COOH;

②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本题考查有机物合成及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等知识点的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乙酸乙酯制取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题目难度不大。

第20页,共2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