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毛概课程论文0

2021-01-26 来源:年旅网
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xx经济作为其中之一更有必要好好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 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体现,它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充分理解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中国更加繁荣富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强大、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我国近现代历史已经昭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把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这项事业,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摆脱束缚,走向独立;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摆脱专制,走向民主;摆脱愚昧,走向文明。从根本上说,就是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宏伟大业,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使我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中国的社会主义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这就需要有中国的特色,有中国自己的风格.照搬照抄是不行的.改革开放前,照搬前苏联的政策,结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如今我们正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将让中国更加昌盛. 建国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照搬苏联”。毛泽东指出:“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从苏联学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计划期间,正是在这种体制的组织下,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了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中央计划部门对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完全信息;全社会利益一体化,不存在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任务的完成,这种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改革势在必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1992

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开始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进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认为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个方面。他指出,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

怕不妥。提出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陈云在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过分单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后来,毛泽东又提出要搞“新经济政策”,他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时,针对有人提出要消灭商业、货币的错误观点,指出:我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必须有计划地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他认为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仍然有可能存在。针对“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他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的领导人这些创造性的思想观点,为后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是,由于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分别看作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当时提出的改革措施至多只是加强一些市场调节的力度和作用,不可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总的框架。此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发展,这种探索没有也不可能继续得到前进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围绕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目标,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3)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质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充分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4)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要求我们做到如下几点:① 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② 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③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国家只审批关系经济安全、影响环境资源、涉及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及限制类项目,其他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策,依法办理用地、资源、环保、安全等许可手续。 我们应该看到: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2、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5、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范畴,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上具有自身的特征。

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7、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他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对于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处理好“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9、 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

做到这些,相信我们的国家定会富强,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定会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9页。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