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伦理发展思考

2020-01-28 来源:年旅网


网络伦理发展思考

计算机网络是继造纸术和印刷术以来,人类又一次里程碑似的伟大创举,它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也给传统伦理、社会道德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由于网络生活所具有的开放、自主以及虚拟性,使网络生活具有现代德育的生成条件,成为网络生活走向伦理生存的基础。因此,充分认识网络伦理的重要性,对社会道德伦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關键词:网络伦理;网络行为;道德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12)20

0159

02

3198

0 引言

由于网络生活的不规范性以及人的理性的存在,网络生活具有内在的道德要求。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计算机网络在为人类创造便利的同时,也撞击着人类苦心营造的传统伦理壁垒。本文归纳了现代网络环境中存在五个方面的危机,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网络伦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虚拟的网络社会是离散的、开放的,这使人们对网络上他人行为的管理和监控较困难,迫切需要建立网络伦理学。

1 网络生态危机

(1)网络安全危机。网络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破坏性之强、影响之大,已给网络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其危害性堪比“核威胁”。网络黑客利用系统安全漏洞,对网络进行攻击破坏或窃取各类资料,甚至造成网络瘫痪,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2)网络非人格化危机。网络的虚拟性对一些人产生巨大的诱惑,他们在“虚拟朋友”、“虚拟夫妻”、“虚拟父母”的关系中迷失了自我,自以为找到了“精神家园”,终日沉迷于其中而导致诸多道德问题的产生,如道德情感淡漠、道德人格虚伪、交往心理障碍。

(3)网络信息危机。现今网络购物盛行,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均采用第三方支付。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的途径窃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从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形成网络私人空间危机。同时,网络垃圾邮件、虚假诈骗信息、色情信息、过时无用信息的激增,导致了信息道路阻塞,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其次,网络侵犯知识产权暴露了信息所有权中共享与独有的冲突。从有效利用资源、社会共同进步的角度看,信息共享是道德的。而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和投入看,信息独有也是合理的(这是知识产权的法律依据)。所以,必须找到各自适用的合理范围,既保护信息所有权又有效利用资源。

(4)网络道德伦理危机。网络隐匿性和分散式的特征,很容易使上网者不需要任何国家的“护照”就可以任意出入任何“国家”。它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管制、控制和监控,使网络主体容易形成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网络给人们提供的“自由”,远远超出了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如果网络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不明确,便会产生网络行为主体的行为自由度与其所付的社会责任不相协调甚至冲突的局面。滥用自由就会自觉不觉地放松了自我道德和社会道德规

范的约束。

2 形成网络伦理问题的原因

(1)网络道德观念误区。首先,对网络生态危机持冷漠的态度。网友没有真正将网络空间视为生存空间,认为“自已对自己负责”、“自己管理自己”,随意散播各类言论,像污染现实环境一样污染网络环境,使得人类第二生存空间同样遭到破坏。其次,对网络道德没有高度的重视。黑客就像现实社会的盗贼一样,随意地出入网民的“家”中,非法窃取有效信息,并在网上交流和传播“盗窃”的技术。

(2)网络自身的结构弱点。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隐蔽的离散式结构,所有计算机都处于各自的中心。这样的结构有效地避免了整个网络系统的崩溃,但却弱化了网络行为的规范和管理。网民可以随意地在网上发布各种虚假、诈骗、有害信息,侵犯个人隐私权,随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却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负任何责任。网民在网络方式交流中,不受致于任一方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道德思想行为的泛滥。

(3)网络道德建设相对薄弱。现行的社会道德与网络道德规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首先,网络社会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也必然出现一些新的道德范式,而社会道德却不能完全适用在网络社会里,造成了“道德规范真空”。其次,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滞后于网络道德规范。第三,现实社会道德与网络道德规范之间、旧网络道德规范与新道德规范之间,存在着分歧、冲突和差异,甚至存在着错位衔接的问题。

3 对网络伦理所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网络立法。我国现行的网络道德领域的法律,大多数是倡导式为主。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迫切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只有在全面梳理、分析、研判网络行为特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律法规才是完备的、实用的、具体的。法律约束了社会行为,制定了相应的行为准绳,有效遏制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强大的震慑力。法律的效用,能够大大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建立起良好的网络生态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犯罪带来的危害,保护了大多数网民的利益,引导网民进行健康、正确的网络交流方式,对于规范现实社会的道德取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加强网络道德体系建设。网络道德是对现实社会道德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延伸,构建健康的网络道德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网络道德体系建设也是现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探索、修改和制定符合我国互联网领域实情的道德体系,必须以社会主义道德观为基础,吸引他国先进的经验。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体系,要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实行网络实名制,严厉打击黑客行为。加强网络道德体系建设,网络主体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必须反对的,哪些是禁止的,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3)加强网络主体的教育。一方面要倡导网民文明上网,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广大网民要积极地参与到文明网络建设中,“慎独”、“律已”,使用文明网络用语,不被不良的网络舆论导向牵引,不散播有损他人名誉利益的言论,不无故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禁止转发对他人造成严重影响的言论。另一方面,网站的经营者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质,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严守信息发布的关口,规范信息发布制度,防止不法分子窃取私人信息,侵犯个人隐私权,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4)强化社会舆论道德评价。正确的社会舆论取向可以营造良好的道德舆

论氛围,社会成员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判断社会行为的善恶。社会舆论是非常有力的方法和手段,它在规范人的行为,对推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起到了积极的贡献作用,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利用社会舆论的道德评价,可以帮助网民形成社会良知,将现实的道德规范转化为网民自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大力宣扬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树立道德先进典型;另一方面,坚决摒弃和抨击不道德的丑恶行为。通过对正反两面的对比,使人们自觉地形成良性的社会期望,对违反道德规范的网民,进行惩戒和批评。

参考文献

[1]魏英敏.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岳剑波.信息环境论[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3]张安柱.信息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 [4]徐云峰.网络伦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赵兴宏.网络伦理学概要[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