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健康 2018 · 6
疫苗发现与对人类的贡献—— 是是非非话“疫苗”②刘元东
自从长春长生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劣质疫苗风波之后,很多人渴望了解疫苗及其预防接种相关知识。那么,世界上最早的疫苗是怎么来的呢?
方法仅在民间秘密流传,未能广泛应用,但其发明对启发人类寻求预防天花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疫苗发现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大事
世界上最早的疫苗源自中国
在17至18世纪,天花是西方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为了研
古时候,人们在与各种疾病的抗争中,发现有的人得了某种病痊愈之后,再也不会复发。于是就想,能不能“以毒攻毒”呢?他们试着用患者的分泌物或组织,去治疗相应的疾病。其中,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就记载了这样的方法,即杀死患病犬,用它的脑浆涂抹于被咬者的伤口,可以治疗狂犬病。这是最早的原始疫苗的记载,同时这本书也第一次记载了天花。
清军入关之后,大批士兵感染了天花,甚至顺治皇帝也死于天花。顺治死的时候,其子玄烨(康熙)还没有出痘,所以被隔离在皇宫之内,不能尽孝。于是康熙决心找到治疗的方法,当知道种人痘可以预防天花时,马上征集种痘师。
其实,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种痘就非常普遍了。据《张氏医通》记载,种痘方式很多,比如用生过天花病童的衣服给未患病的正常儿童穿;用棉球蘸痘疮液塞入健康者鼻孔;把痘痂阴干研粉,用管吹入健康者鼻孔;或把痘痂研粉,水调匀,用棉球塞入鼻孔等等。最后这种叫做“水苗法”的种痘法最靠谱、最安全。由于朝廷的关注、参与和推广,当时上层社会的儿童得以实施种痘。1713年,江西人朱纯嘏写了种痘专著《痘疹定论》,书中提及的做法与现代医学原理高度一致。
由于接种人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左右的感染率),这些
2018
PLAHEALTH
究预防这种疾病的方法,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在1796年5月做了一个实验,将正在出牛痘的挤奶女工皮肤上的水泡中的液体,接种到一个8岁健康男孩身上,由此小孩染上了温和的牛痘,但很快就恢复了。两个月后,琴纳又给小孩接种了致命剂量的天花病毒,这是非常危险和有争议的实验。但是小孩一直保持健康,并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感染上了这种致命疾病。又过了几个月后,琴纳重复他的试验,再次给这名小男孩注射另一份强剂量的天花浆液,小男孩仍然健康。
琴纳由此得出结论:牛痘病毒与天花极其相似,身体能够同时对这两者产生抗性,但是牛痘症状非常轻微,种痘后只会引起轻微的不适。据此,琴纳于1798年出版专著《探究》,称此技术为疫苗接种。
在琴纳的年代,人们全然不知天花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亦不知接种牛痘使机体获得针对天花免疫力的机制。但他在实践中观察,经实验证实了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既安全又有效,是划时代的发明。
对琴纳的研究发现,尽管起初有人怀疑,出现阻力,但英国在1800年还是完全接受了种痘,并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纳,实施强制性种痘,由此天花发病率急剧下降。这个堪称人类医学史上最为冒险的一次实验,因此世界上第一支疫苗由此诞生。琴纳也被后人誉为“免疫学之父”。
8
《《 防病常识
开创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
188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为一位被狂犬咬伤的9岁小男孩约瑟芬打下人类的第一针狂犬疫苗,一个月后,男孩康复。巴斯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从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为纪念他对人类抗击狂犬病的巨大贡献,联合国指定巴斯德去世纪念日暨每年9月28日为世界狂犬病日。
作为细菌理论的创建者、食物消毒中巴氏加热杀菌法的倡导者,以及狂犬病疫苗的发明者,巴斯德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细菌学说”是生命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从此确认微小的生物体是引起传染性疾病的媒介,使许多从事公共卫生的人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巴斯德认为,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变成防病的疫苗。因此他大胆地从一位5岁狂犬病患者身上,采集唾液稀释后注射到兔子体内,兔子相继发病死去。巴斯德又接着采集这些死兔的唾液,稀释后继续注射到其他健康兔子体内,毫无例外,这些兔子也都死掉了。如此重复试验100多次后,巴斯德怀疑这种人畜共患的疾病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于是他打开病兔子的脑壳,提取病原菌并进行培养,稀释成不同浓度继续给兔子试验。直到将“毒性最弱的病菌液”注射于狗,这只狗在28天后恢复正常。隔一段时间后,又给这只狗注射“毒性最强的病菌液”,这只狗成功地活了下来。巴斯德推论出狂犬病病毒应该都集中于神经系统,因此他大胆地从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悬挂在一支无菌烧瓶中,使其“干燥”。将干燥后的脊髓和蒸馏水混合注入狗的身上,狗都神奇地活了下来(是一种减毒活疫苗)。这只狗的存活,坚定了巴斯德疫苗研制的信念。他相信这种从病死兔身上抽出脊髓,放入完全消毒的瓶中干燥,14天后取出并研碎加水制成的疫苗可以用在人体上。
与现代细胞培养疫苗相比,巴斯德100多年前发明的用动物脑组织培养的狂犬病减毒活疫苗,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都有严重的缺陷。按现代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标准,巴斯德当
年的狂犬病疫苗全都是不合格产品。但巴斯德发明的狂犬病疫苗,在当年就是利大于弊,也为其他一系列现代疫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并被人们称为“疫苗之父”。
疫苗避免了无数儿童的残疾和死亡
在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方面,除了获取洁净、安全的饮用水之外,至今没有任何一种医疗措施,能像疫苗一样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如此重要、持久和深远的影响;也没有任何一种治疗药品及其他手段能像疫苗一样,以极其低廉的代价把某一种疾病从地球上消灭。
疫苗对于全球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下降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年通过疫苗预防避免死亡300万例,75万名儿童因疫苗而免于残疾,全球消灭天花说明疫苗带来的伟大成就。自1988年以来,全球脊髓灰质炎报告病例下降99%,约有500万人免于瘫痪,脊灰病例从1988年的约35万例下降到2015年的51例。
我国在对抗传染病的斗争中,疫苗也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免疫规划,通过接种疫苗,大大降低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通过口服小儿麻痹糖丸,自1995年后,我国阻断了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使成千上万孩子避免了肢体残疾。自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
上世纪中期,我国麻疹年发病人数曾高达900多万,2017年发病人数已不到6000例。在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前,白喉每年可导致数十万儿童发病,2006年后,我国已无白喉病例报告。我国流脑发病最高年份曾高达304万例,2017年发病人数已低于200例。乙脑发病最高年份报告有近20万例,2017年发病数仅千余例。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有效保护了广大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PLAHEALTH
2018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