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促进我国区域贸易的探讨

2023-12-12 来源:年旅网
促进我国区域贸易的探讨

雷湖

【摘 要】区域贸易是指不同区域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历史证明:存在区域贸易的区域比那些自给自足的封闭型地区更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各省区之间的区域贸易仍然比较弱,地方保护主义仍旧盛行.各地区没有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以专业化生产采提高各自的贸易利益.本文通过对我国地区贸易冲突及生成机制的研究,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同时,借鉴美国促进国内区域贸易的措施,给我国合理的区域贸易建言献策.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1(030)035 【总页数】2页(P125-126)

【关键词】区域贸易;贸易格局;贸易冲突 【作 者】雷湖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舟山316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712.9 0 引言

纵观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历史,国内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对本国工业化都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但对大国而言,似乎国内区域贸易的作用比小国更加明显。不要忽视了

国内区域贸易对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我国现阶段,区域贸易不仅仅表现为各区域自我循环的格局,而且,还经常表现为地区的市场封锁和贸易冲突。区域贸易理论告诉我们,区域贸易可以引进本区域缺乏的生产要素和产品,也可以扩大产品市场及投资来源,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贸易能够获得区域利益,使各个区域都在贸易中获益。 1 区域贸易的理论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区域贸易不仅仅表现为各区域自我循环的格局,而且,还经常表现为地区的市场封锁和贸易冲突。区域贸易理论告诉我们,区域贸易可以引进本区域缺乏的生产要素和产品,也可以扩大产品市场及投资来源,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贸易能够获得区域利益,使各个区域都在贸易中获益。

1.1 古典区域贸易理论 最初的贸易理论应当属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他告诉我们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基本原因之一。后来,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给了我们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比较利益学说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即使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在每一种行业上都比另一个具有较高的绝对效率,两个区域之间的贸易同样对双方有利,这是因为两个区域之间在生产不同的产品上也存在着相对的效率差异。如果每个区域都专业化于本区域具有相对有利条件的商品,并用该商品去换取另一区域具有相对有利条件的商品就可以产生贸易利益[2]。以上这两种理论告诉我们绝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是区域之间贸易的基础。然而,对于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没有解释。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在所有影响地区差异的因素中,要素禀赋差异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1.2 现代贸易理论 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是对古典贸易理论两个关键假设“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严重质疑,是对传统贸易理论最强有力的挑战。正是在这两个全新的假设上产生了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这个新理论一方面赋予了贸易产生利益这一定理的新的证明,强化了自由贸易优于

闭关自守的传统规范结论,另一方面,对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常数规模经济的背离,使市场本身的运行结果处于一个“次优”境地,适当的政策干预有可能改进市场运行的结果,从而使自由贸易政策失去其最优地位,最新的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战略性贸易政策。

2 我国区域贸易冲突及生成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使得中国形成统一的市场成为可能。可是由于地区利益的加剧以及政府效率和效能的低下等原因造成各个区域自成体系,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果。

2.1 区域贸易冲突 由于缺乏地区之间商品贸易的详尽资料,尽管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我国各地区“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成体系现象,一直以来没有人拿数据分析过我国各地区贸易格局。直到孙久文、叶裕民提出了用省际铁路运输作为样本,来分析我国的区际贸易格局。他们认为铁路是区际货物运输最重要的承担者之一,特别是区际长途大宗货物大多通过铁路运输,所以,省际铁路运输量大致能够反映省际商品贸易格局。在他们对中国各省通过铁路运输实现的市场结构分析中,他们发现,我国各省区普遍存在着省内经济联系强度高于省际经济联系强度的现象。另外,由于短途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因此,省内运输大大高于省际间运输。这正好说明我国区域经济联系松散,各省自成体系、自我循环,地区合理分工格局尚未形成。

2.2 区域贸易冲突生成机制分析 我国的市场格局一开始就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就实行高度集中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央政府统一调拨绝大多数生产和生活资料,但由于当时物资短缺,全国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实行配给制。当时也存在好多不能在全国流通的地方性粮票、布票、邮票等票据,这说明在当时就出现了相互独立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实现了计

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传统体制下产生的由于物资短缺而发放票据来控制地方市场的格局在根本上被打破。但是由于市场条件下,各地区间的利益冲突加剧,新一轮的地区市场格局和贸易冲突又形成了。

自由贸易通过让各地区把生产集中在自己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来使所有地区的境况都得到改善。然而,为什么我国各地方保护主义如此盛行呢?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原因很简单:保护提高了价格。尽管消费者由高价格引起的损失大于生产者从高利润中得到的回报,但是政府部门往往只代表着这些生产着地利益。因为他们是当地的纳税大户。由于地方政府作为地区经济利益的代表,好多地方政府往往想通过非经济手段干预市场来减少进口从而来保护地方企业的利益,因此,他们制造各种壁垒来抵制外来商品的进入。然而,一个地区的政府只能利用的是当地的资源,受政府控制的企业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跨地区组织生产。因而,企业的生产就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成本必然较高。为了保证税源,政府又不得不进行市场封锁来使高成本的企业生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市场封锁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条件下,政府为了扩大地区经济的总体规模,又尽可能多地发展产业,最终导致各地区“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结构。

可见,我国市场统一格局没有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得到根本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的手伸的太长,力量也太大。 3 美国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经验

任何国家都存在着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减少地区冲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问题。当然,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伴随着美国南北统一之后各州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步伐,贸易利益摩擦及冲突也不断加剧,各州之间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保护主义形式。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大发展、大腾飞。为了促进美国国内市场的形成,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对策。 3.1 美国中央政府的开明举措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宪法保障和司法制约来处理州际

关系,这样就在根本制度上限制了各州政府的胡作为。美国国会可以超越各州彼此对立和矛盾的法令,制定全国统一法律,规范市场。美国通过的《州际商务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有效地消除了州际贸易冲突。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在处理州际贸易壁垒,统一全国市场起着重要作用。

3.2 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 由于美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政府倡导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国兴起了一轮企业兼并的高潮,各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得到空前发展,产生了美国第一批大型的公司和企业。这些大公司,大企业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生产力,努力拓展市场,着有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4 建立中国全国统一市场的思路

我国是个大国,国内巨大的市场会使国内贸易量远远超过对外贸易量,国内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可能发挥出比对外贸易更大的作用[3]。中国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结构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上提到的美国经验帮助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尽管中美两国国情各有所不同,但是地方政府人为设置的贸易壁垒以及中国缺乏一批实力雄厚、富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是造成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国中央政府要加大地区协调力度,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还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机制。

4.1 建立地方政府协调机制 在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发生冲突之时,各省或各区要进行自我协调。这种协调通常是通过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双边和多变协定或行政协议来实现的。因此,各地方政府要建立合作组织或机构,建立彼此间的联系,增加信任,要未雨绸缪、化解矛盾、促进各地区的良好合作。

4.2 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完善,政府部门要转变自己的职能,要减少对经济的各项干预,要为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保驾护航。我国的改革是渐进型的改革,这种渐进式的初衷是探索改革的步伐,在探索过程中对严重阻碍经济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繁荣的现象

要坚决、果断地纠正。如今,市场经济的巨大作用已是有目共睹,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左右了渐进式改革的初衷。我国迫切需要将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要从根本上消除地方政府设置贸易壁垒行为的动因,要赋予地方政府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的职能。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活跃要素在区际间的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4.3 制定“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法”借鉴美国经验,在处理地方政府关系上,要有宪法保障和司法制约。我国中央政府要通过法律严格限制地方政府人为制造贸易障碍和壁垒的行为;要制定全国统一法律,规范市场,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强司法,严格执行。

4.4 加快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 由于我国政治体制原因,长期造成“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结构现象,中国的企业众多,工业总规模巨大,创造的财富总量巨大,但是,真正强大、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并不多。在世界主要企业集团中,我国的地位还很低。我国要提供条件,鼓励企业参与竞争,增强创新性,提升管理经验。要勇于运用市场机制兼并重组企业,淘汰落后企业,实现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支持大公司、大企业开拓市场,为统一国内市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怀峰.国内区域贸易、国际贸易与国家竞争力.广州:人文地理,2005:86 [2]冯英娟,白雪松.基于区域贸易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机理分析.长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

[3]周怀峰.拓展国内区域贸易,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广州: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13.

[4]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