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卷第2期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Vo1.5 No.2 2006年4月 Jon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omprehensive) Apt.2006 转变教育观念 推进创新教育 温若风 (漯河市教育局成人职业教研室,河南漯河462000) 摘要: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创新教育,转 变教育观念是关键。实施创新教育只有确立创新教育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 代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64(2006)02—0068—02 }-÷・÷・r}・・}・ ¨+・4-・ ¨ … …}・一 ・-}・{…{ ・{ ・+・ }・c -{J.÷.牛- …{..弓 . ¨‘ . …:“ ¨÷. }. . 一 .{.- ---.}.÷.÷. .÷…4'-牛.÷.÷.牛.÷ ÷.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人 中心的圈子里跳出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 才,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 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 才,其关键是在于对人的素质的培养、提高和发展。 给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自由自在地学 在人的素质内涵中,创造力是最重要、最具活力、最 习。 具社会价值的一部分。面对新世纪来自世界各方面 2.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创新情感 的挑战,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培养和提高民族素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 质教育过程中,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创新教育 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的信号和调节机能在一 方面。人类社会是在人的潜能创造中推动历史前进 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成为人活动的动机,从而 的,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处处是创造之地, 产生追求目标的意向和欲望。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 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需要环境, 看作是一种创新活动,尽管自己面对的可能还是以 环境需要创造,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创造性环境。 前熟悉的材料,然而,很多与之相关的因素却发生了 因此,搞好创新教育必须有创新型教师和创新型学 变化,诸如教学对象的变化、个人认识层次的深入、 生,还要有创新型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活动的提高、教学设施的更新等。创新型 一、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教师或因强烈的责任感,或因追求创新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作JH是 都会在情感的驱动下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方法、策 至关重要的。没有创新型的教师,就没有创新型的 略,运用最适宜的教学手段,成功而顺利地进行教 教学,就难以造就创新型的新一代劳动者。搞好创 学。实践活动使教师的创新情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 新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 最佳状态。具有创新情感的教师还会调动自己情感 意识、创新情感、创新行为的教师队伍。 的积极因素,通过情感的信号功能去影响、感染自己 1.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 的学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创新的欲望。 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就是:创新教 3.创新教师要具有创新行为 育注意培养学生研究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才能,注蕈 创新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是通过教与学的师生 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型教 互动来实现的。美国教育家托兰斯指出:教师和学 师,应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 生的密切交往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应认识到自 业,要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己的教课不是背经诵书的“传声筒”,而是一项富于 人才,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思想观念,建立一种为创 创造性的工作。创新教育的实质是通过加强学生思 新而施教的价值观念。 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训练,达到建立创新 长期以来,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在教育工作中 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形成的价值取向制约了人的发展,并成为实施创新 创新型教师要大力调整知识结构,在保持知识 教育的羁绊,严重禁锢了教师的思维方式,最终使学 总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善于把知识应用于教育实 生长期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中,从而使学生缺乏学 践,选择有效途径激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创新 习的主动性、进取性和独立性。所以,建立一种新的 型教师要给学牛动态地呈现知识,鼓励他们大胆质 教育价值观已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创新教师,再也 疑、大胆创新,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成为创造力的翅 不能被传统观念所束缚,要自我革命,要从以自我为 膀,形成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教 收稿日期:2005—02—18 作者简介:温若风(1958一),女,河南省漯河人,漯河市教育局成人职业教研室教研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温若风:转变教育观念推进创新教育 69 师存H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努力营造一种自主管 理、自主探究的氛围,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努力钻研知 识的主体性,又达到1r理想的实际效果。在H常教 育教学活动巾,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 生的权益,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敢闯先、敢碰硬、敢冒 尖,对会“要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 螃蟹”的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使其创 新的主体意识得到激发。 二、创新教育需要培养创新型学生 在创新教育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是学生 学习的主阵地。作为教师, 仅要做到日中有教材, 更应做到心中有学,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 创新性,让学生潜存的创新之火进发出绚丽的 、光彩。 1.创新型学生首先要有创新意识 和创新型教师一样,创新型学生也要有创新意 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 主体意识,应鼓励学生耍有求异意识,即在分析问题 时,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 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地提出自 己的新见解。合理的求异,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 造力,对于培养个性、创造性十分重要。我们要有意 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敢于向世俗挑战,敢于表现自 我,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弘扬个性、发展健康个 性的机会。对于爱幻想、爱标新立异、富有独到见解 的学生,应当备加关注,而不应视学生的“异想天开” 为“怪异”而冷落甚至否定,否则,将会打击他们的求 异思维热情,泯灭其创新意识。 2.创新型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 “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 为教育工作者,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 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使学牛有好奇心和 自信心。好奇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状况,好奇 心能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探索未知。许 多伟大的发明和惊世的创造,往往都是从那些平常 的一闪念的好奇心开始的,没有好奇心,通向真理的 跋涉就无法起步。培养学生树立“我是进行创造性 学习活动的主人”的信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允 许并激励学生产生好奇感,提出怪问题,对司空见惯 的事情和现象问个“为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好 奇心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 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理想的憧憬吸引他 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另外,要培养学生的自 信心,学生该做到的、能做到的事坚决让学生自已 做,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面对 失败,在战胜失败的过程中捕捉自信,让学生在激烈 的竞争中磨炼自信。要让学生时刻在“我能创造、我 能成功”的信念中前进和发展。只有有r自信心,学 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未知,才敢于 参考文献: 捕捉疑问并确定进攻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实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应使学生有求异精神。 求异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灵魂,求异精神是求异 思维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品质,要通过各种渠道激活 课堂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启智力,敢于求 异,乐于求异,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在解决问 题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 比如别人的冷嘲热讽,外界的诸多压力,自身的困顿 饥寒等都可能出现。如果没有敢于奉献的精神,就 会患得患失,顾此失彼,最终被拦在真理的大门之 外。只有有了奉献的精神,才可能为艰苦的创新事 业奋斗一生。 三、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完成以教为主到以学 为主的转变,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具备创新能力。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自主参与的教学 情景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 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 于大胆创新;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创 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自主参与教学情景,是培 养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 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 的表现欲和发表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 间,能不时地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2.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解题思路之多、新、奇、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 维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测、假设, 提出一些预见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顿悟,促进学 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 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我们应该彻底改变那种“惟 的答案”做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 喜欢的解法。这样,学生在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 题的简捷方法,并逐步趋向创新。 3.朋创新的观点处理教材 我们要用创新的观点去处理教材,在制定教学 日标时,允许对大纲中的目标有所突破。因为在传 授知识过程中,共性中存在个性,普遍性中存在特殊 性,这是事物存在的客观反映。我们要利用教学有 意识地给予扁示,提高学生对常规信息的识别能力 和分析问题的灵活性,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 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要确立创新教育的教师观、学生 观和教学观。只要抓住创新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 才能抓住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才能造就一大批适 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一[1]陆志平.激活创造的潜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谌大业.大力倡导教育创新,积极推进创新教育[J].教育探索,2001,(7) [3]俞国良.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2,(5). [责任编校宋占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