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德育过程的优化

2021-12-20 来源:年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德育过程的优化

作者:吴明清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6期

德育是一个古老的课题,然而却又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常变常新的课题。每个时期、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德育主题。因而对德育问题的探讨、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和紧迫。本文着重对德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德育过程展开探讨。 一、德育过程的基本内涵

德育过程,也称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我国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我国的德育过程,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们对德育过程的内涵认识不足,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过于理想化。对德育目标的认识上,不从实际出发,提一些大而空的道德要求,脱离了学生的道德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只能肤浅地唯心地理解它,其结果是不可能培养出所要求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际能力的。

2.内容泛政治化。这是解放后至今,我国德育过程中凸现的主要问题。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当成了简单的政治任务,忽视了学生其他道德能力的培养。同时,呈现的德育内容和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

3.方法趋向于简单化。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环境影响的消极化。从教育环境来看,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各个学校教学的安排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学校教育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教育,其德育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 5.德育偏重于程序化、模式化。钟情于程序化、模式化的道德教育,将德育过程变成了琐屑的行为训练和消极防范,忽视德育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这样做不能有效地触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其道德上的共鸣。因而原有的德育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思想变化,出现了滞后性的倾向。

三、德育过程的优化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优化德育过程,必须实现德育目标的层次化、具体化。德育目标的优化牵动着德育过程优化的全局,其重要性当在整个优化过程的首位。优化德育目标必须考虑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1)现实性。脱离社会生活的德育目标,学生不好理解,更难于在心理上接受,过于理想化。

(2)发展性。德育目标只有具有了发展性,才可能从其滞后性的固有矛盾中解脱出来,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3)可操作性。应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一元化的教育目标分成若干独立的层次,依据其德育水平的高低,相应确定各个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方法与途径。

2.优化德育过程,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是优化德育过程的必然要求。在德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把学生看作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与规范,使主体根据自我实践传递的信息,及时调节主体自我与非我的影响因素,使自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指向有意义的德育目标,从而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3.优化德育过程,必须优化德育环境,培育良好的德育氛围。首先,要大力改善教育环境。德育的出发点须由“泛政治化”转向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个体实现社会化,以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其次,要改善社会环境。从国内环境来看,我们要着力于提高人民群众道德的整体素质,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的传统美德,消除腐败现象,消除封建迷信思想,消除不正当的竞争。再次,要创设好的家庭环境,使学生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优化德育环境,还必须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德育环境,共同致力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

4.优化德育过程,必须建立道德评价体系。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优化道德过程的重要环节。评价体系的确立,不但使德育目标、德育任务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更重要的是,评价标准确立之后,可以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育者,教育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受教育者哪些方面还存在着缺点,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作出相应对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也使得德育理论更加系统;教育过程有了参照物,教育活动中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5.优化德育过程,必须做到知、情、行的统一。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因而,我们必须做到:以情育情,以情动人;以知育情,以情促知;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6.优化德育过程,必须实施多样化的德育方法。内化的实现依靠的是个体的自愿、自觉、自为。而单一的灌输方式难以激发学生思考、共鸣和认同。因此,让学生在了解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启发、引导,调动主观能动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较好促使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国外学校德育的某些方法,如价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道德难题课堂讨论法、价值分析法等等,都是可借鉴的。

综上所述,德育过程的优化,就应该优化德育目标,使之具体化、层次化,科学地组织设计德育内容;在德育过程的始终不但应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也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组织和管理好一切可能控制的环境与条件、影响因素,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并在道德评价模式的指导下改进管理方法,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涟水县杨口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