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文言翻译

2021-11-30 来源:年旅网
第九讲) 文言翻译

(对应学生用书27~29页)

1. 强化文言文翻译的词法意识和句法意识。

2. 坚持文言翻译的原则,严格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重点实词(四)

1.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屡次)

2.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陈公弼传》)(宽容,饶恕) 3. (1) 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因为)

(2) 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柳子厚墓志铭》)(受牵连犯……罪)

(3)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犯……罪) 4.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魏公子列传》)(问候,慰问) 5. (1) 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太史公自序》)(攻占,巡行) (2)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高祖本纪》)(示众)

6. (1)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从小路)

(2)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离间) (3) 侯生乃屏人间语。(《魏公子列传》)(私密,私下) 7.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差错)

8.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女子出嫁) 9.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回复) 10. 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五蠹》)(称赞) ●古今异义词(四) 一、 单音节词

1. 迁(古:放逐;今:迁移)

2. 景(古:大、日光;今:景致或情形) 3. 害(古:嫉妒;今:祸害或害处) 4. 摄(古:整理、整顿;今:吸取)

5. 遣(古:休、被夫家赶回娘家;今:消除或派遣) 6. 寝(古:丑陋;今:睡觉)

7. 奇(古:适宜;今:特殊的或惊异的) 8. 卒(古:“猝”,死;今:士兵) 9. 要(古:邀请、相约;今:要求) 10. 严(古:尊重;今:严格或严密) 11. 速(古:招致;今:速度快) 12. 寻(古:不久;今:寻找)

13. 冒(古:涂盖、敷上;今:冒充或向外透)

- 1 -

二、 双音节词

1. 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古:对对方的敬称;今: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2.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古:可以凭借、可以用;今:可能,许可)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古:那个人;今:尊称人的妻子) 4. 丈夫亦爱怜其子乎?(《触龙说赵太后》)(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

5.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 6. 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7.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五人墓碑记》)(古:头颅、生命;今: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8. 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古:智谋和力量;今:理解事物的能力) 9.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古:路人;今:走路)

10.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 ●重点虚词“其” 1. 用作代词。

(1) 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或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如:① 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②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2) 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我(自己)”。如:①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②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3)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4)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 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不译。如:① 皆出于此乎?(《师说》)“其”表测度,译为“大概”。②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其”表反诘,译为“难道”。③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其”表婉商,译为“还是”。④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其”表期望,译为“可要”。

3. 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译为“还是”。如:①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其”表假设,译为“如果”。② 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祭十二郎文》)三个“其”均表选择,译为“还是”。 4. 用作助词。

(1) 附在代词“彼”“何”后,不译。如:① 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世家》)②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逍遥游》)

(2) 用在单音节形容词前,加强形容的状态,译为“有多么”“非常”。如:① 羊肉其鲜乎。(《狐·狼·犬》)②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pāng)。(《诗经·邶风·北风》)

(3) 凑足音节,不译。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写作素材

“冰桶挑战”引发热议

“冰桶挑战”最近风靡全球,活动的主旨在于唤起人们对“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人症)的关注,并为对抗这一疾病捐款。活动要素有二:第一,自己把一桶冰水从头浇下,点名他

- 2 -

人进行同样的挑战,对方如果不接受,就要给“渐冻人症”公益协会捐款;第二,浇水和提出挑战的视频都传到网上,加大传播范围。

随着“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众多名人的参与,迅速风靡全球。挑战者接到战帖后,要么选择拿起装满冰块的冷水朝自己身上泼下去,要么捐款100美元,或两者都做,再指名3位挑战者接棒,并透过上传的视频,让活动如滚雪球般扩散出去。在民众对渐冻人认知不足的当今社会,这样富有创意的慈善活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带动外界对“渐冻人”的关注、关心和正面的帮助。不过,一桶桶冰水浇下来,也溅起了质疑的水花。

【话题】真心“慈善”,不要作秀;切莫浪费了社会善意;关系场效应;关注罕见病;不要忘了初衷。

1. 不能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准确译出。 2. 不能灵活处理古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

3. 多以意译含混对付,重要字词不能一一落实。

, 一) 熟悉各种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各类特殊句式的特点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含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等),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在翻译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这些标志,严格按照现代汉语规范来翻译。

1. 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 特殊句式总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于”“见”“为”作标志等。学生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

2. 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省略句。 典例1 (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

- 3 -

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实、虚词。

【答案】 乃:才 逸:散失 以: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 故事:先例 遇:得志 发:启发 旌:表彰 殷勤:情意深厚 而:连词,表示转折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 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3) 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答案】 (1) 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

(2) 在拥有高深资历、显赫声望后,(朱筠)就声称读书人要把读书和端正品行作为职责,不能趋附巴结权贵。

(3) 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重点字词、固定结构与特殊句式是得分点。注意增、删、留、换。第(1)句关键词:“以为”“本”“刊布”;第(2)句关键词:“立品”“为职”“趋谒”“势要”;第(3)句关键词:“才气”“奇横”。 【参考译文】

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府大兴人。九岁时到都城学习,十三岁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先生年轻的时候英俊奇异,秉性超过一般人,他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为擅长写文章著名,深得皇上赏识。等到父亲去世,回家守丧,服丧期满不肯做官,想到名山大川游览。适逢他的弟弟去觐见皇帝,皇上询问先生的情况,才不敢故意称病,对他的弟弟说:“你败了我的雅兴呀。”

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用来教育读书人。又上奏朝廷请求收集散失在民间的《永乐大典》,皇上看了奏章后,认为他的观点很新奇,就任命他开设四库全书馆,皇上亲自写了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的文字在传抄的过程中错误较多,朱筠上奏请求皇上仿照汉朝熙平、唐朝开成的先例,选择文臣校正《十三经》,并把校正的文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学里,奉旨缓些办理,于是朱筠就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了家里。在这个时候,皖、闽等地的儒生听说他写了绪言余论,才知道学习者应该讲究根基的学问,因此全国各地爱好学问擅长写文章的人,都很仰慕先生并想跟他游学。而征君戴震、观察使王念孙等人,都在经术训诂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没有得志前都在先生幕府,最终因为编书在当时有了名气,大概都因为先生的启发吧。

先生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低俗之人不敢到他家去,贫穷但有某一方面擅长的人,先生便赞不绝口。先生住在都城,带着酒向先生询问字的人,路上络绎不绝;所到之处,跟着他

- 4 -

游学的总是有百十人左右。在拥有高深资历、显赫声望后,(朱筠)就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当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他在安徽督学时,表彰婺源之前的文人江永、汪绂等,让他们主持乡贤祠,用来帮助那些崇尚古代质朴之学、勤于学习儒学经典的人。在福建,他与弟弟朱珪相互交替为官,一时传为美谈,并且福建的学子拉着他的车辕跑着相送的,几百里都不断绝。此后文正公朱珪主持儒学,国内名流都在暗中被提拔,大多是先生赏识的人,所以当时的世人称依据经典,爱好古代经典的人为“朱派”。

先生常年考证古籍文献,同时喜欢研究铸在金属器物或是雕刻在砖石上的文字,认为能够为研究经史提供佐证。做文章仿照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书法上参悟精通六书,有隋以前的字体风格。他的家里有藏书万卷,经常坐满客人,谈话论辩超过当世所有的人。所到过的名山大川,都要查找奇观游览胜景,都城的文人对他的传诵吟咏,到今天都没有间断。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荡,胸无城府,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说得不够,如果别人有了过错他总是加以隐瞒,有些后辈文人,大多因此有了好名声。他的家里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客人,与客人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识的能力不曾衰退。有时在他闲暇的时候写点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他想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教师和学生,他像同辈一样亲近,勉励别人做学问先要识字,语意十分恳切,离开后别人喜欢回想他说的话。他想写的书最终没有完成,留下若干卷诗文集。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 二)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灵活采用六种翻译方法

坚持文言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严格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如下六种翻译方法。 1. 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不必变动。 2. 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3. 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节词的词义去翻译。 4. 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5. 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6. 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另外,恰当处理一些修辞格也非常必要,特别是“互文”“婉曲”“借代”等修辞格,处理不当就无法准确译出。 典例2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诏以立守楚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

- 5 -

绝楚饷道。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列传》)

【注】① 张敌万:盗贼首领。② 擐(huàn):穿。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实、虚词。

【答案】 厉:勇猛 邀:阻截 流:传布 且:既,又 然:同“燃”,点燃 绝:断绝 逾:超过 殄:尽,绝 倾:钦佩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2)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答案】 (1) 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2) 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解析】 翻译时要注意重要词语及句式。第(1)句“窟穴”,名词活用为动词,建造窟穴;“窟穴其间”,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窟穴于其间”;“绝”,坚决。第(2)句“趣”,通“促”,催促;“讫”,最终。 【参考译文】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因为果敢勇武被招募为士兵。靖康初年,金人大举入侵,盗匪群起,赵立多次立有战功,被任命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兵攻打徐州,王复(在徐州)防守,抵御(金兵),命令赵立督战,(赵立)被六支飞箭射中,却越战越勇。徐州城刚刚被攻破时,赵立(和金兵)在街道中对战,抢夺城门想要冲出去,(结果)被金兵击晕过去,半夜时下起了小雨,(赵立)得以苏醒,于是杀掉了(金军)守卫,又暗中联系乡民商讨重新收复(徐州的)计划。金国的军队向北返回,赵立率领残余士兵阻截追杀,切断了金兵的退路,夺得舟船、黄金、锦帛数以千计,军队的士气又得以振奋。(他)就尽力招募乡民为士兵,(后来)又收复了徐州。

当时山东各郡强盗草莽四起,赵立在暗中帮扶,一时威名流传。此时正值金军左将军昌围困楚州,楚州告急。通守贾敦诗想要用交出城池来降敌,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带领自己的兵马前往解围。(赵立)一边作战一边前进,一连七次战斗都获得胜利,最后到达了楚州。(这时赵立的)两颊都被飞箭射中,不能说话,只能用手指挥,直到进入楚州城,安排将士休息后,才把箭拔出来。(皇上)下诏让赵立坚守楚州。第二年正月,金军(再次)围攻楚州城,赵立命令拆毁废弃的房屋,在城下点燃(这些房屋)形成火池,手下的士兵则持兵刃严阵以待。金军登城时,钩取他们扔到火中。金军组织敢死队突击登城,又被杀尽,(金军)于是逐渐后退撤军。五月,兀术南征北回,筑起六座高台,想要借楚州的道路运送辎重。赵立斩杀了兀术派遣的使者。兀术大怒,于是在楚州南北设立了两个屯兵之处,阻绝了楚州运送粮饷的道路。在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大湖,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楚州)刚开始被围困的时候,(人们)可以吃一些野草,湖里有

- 6 -

水草可采来吃,后来(这些东西)都吃完了,(人们)甚至弄碎榆树皮来吃。

赵立派人向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想要派遣张俊前去解救楚州,张俊不肯前去。于是任命督守淮南各镇的刘光世前往救援楚州。高宗看到了赵立的奏章后,感叹说:“赵立坚守孤城,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无人超过他。”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金军知道(赵立的)外援已经断绝,更加紧了围困。九月,(金军)攻东城,赵立在城楼的台阶上观望,火炮击中了他的头部,周围的人赶快将他救下。赵立说:“我最终(还是)不能为国杀敌了。”说完(赵立)气绝身亡,当时只有三十七岁。(楚州城的)大街小巷里的人都(为赵立)恸哭。金国的人怀疑赵立假死,不敢轻举妄动。过了十多天,城池才被攻陷。

赵立的家人之前在徐州被诛杀,这次进入楚州的只有赵立自己。(赵立)为人刚烈秉直,没有读过书,(但是)天性忠义。他善于骑射,不喜欢声色财利,所得物品都当作俸禄发放给士兵。(赵立)每次战斗必定先穿好盔甲身先士卒,(如果发现)有逃遁的士兵,就会揪住并斩掉他。(赵立)仇视金人,谈到金人必定咬牙切齿很是愤怒,所抓到的俘虏也都会斩首示众。远近的人都钦佩赵立的忠义之名并认为自己在他之下,金人都不敢直呼他的名字。

(赵立死后,朝廷)向他的亲友发了报丧的通知,(皇上)停止视朝以志哀,谥号忠烈。

请使用“课后训练·专项突破二·高效精练”活页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