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
1.反复诵读,认真体会诗歌的情感、结构、手法、语言等特点。 2.展开想象,描摹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中体现的劳动之美。
(2分钟)
出示农民插秧图。
师:同学们,这张图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日常所吃的一粥一饭便是这张劳作图片的成果。今天,让我们走进《插秧歌》,和古人一起亲历劳作的情景,感受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体会劳动的崇高与美丽,探究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21分钟)
一、诵读感知。(注意语气、语调和节奏,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释】①兜鍪(dōu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②胛(jiǎ):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 ③渠:他,代词。 ④朝餐:早饭;吃早饭。 ⑤半霎:极短的时间。 ⑥莳(shì):移植。
⑦匝:布满、遍及。
⑧照管:照料,照看。文中是“提防”的意思
1.播放朗诵录音,全班齐读 2.理解诗歌大意
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胛。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二、层次结构
第一层:首联写农家全家齐上阵,为抢农时插秧忙碌不停的景象。
“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既准确、具体、平实,又暗示分工明确。
第二层:颔联巧用比喻写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
湿到肩胛,由此不难看出雨势甚猛。
第三层:颈联借用画外音的形式,写农夫劳作到忘我程度,家人喊他吃早饭歇一会儿,
他顾不上答话,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第四层:尾联模拟农夫的口吻说秧苗根部尚不牢固,且还没栽种完毕,一定要提防小鹅
小鸭,不要让它们到田里破坏秧苗。口语化的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诗歌鉴赏
1.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
明确:(1)全家参与;(2)冒雨进行;(3)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
2.诗歌颔联“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这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又表现了怎样的效果呢?
明确:巧妙地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点睛】天公不甚作美,连连洒下雨水,正在插秧的农家夫妇只好戴上斗笠,披上蓑衣。这里,作者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将“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是为了变化生新,
而且也是向读者暗示:插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奋斗,与地拼搏。同时,两个形象化的譬喻的叠用,还化板滞为飞动,造成一种前人所盛赞的“活泼泼”的气势。
3.如果给诗歌加一个“诗眼”,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明确:忙。因为全诗围绕“忙”字来描绘的,所以这个字就是全诗的诗眼。 4.请根据内容给每联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
首联:全家合作图 颔联:雨中插秧图 颈联:呼唤早餐图 尾联:农夫应答图
5.诗歌的尾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农人形象?
明确:诗歌的尾联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你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这两句极富生活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14分钟)
探究一、诗歌的首联是怎样展现插秧的繁忙景象的?
明确:首联采用互文见义的手法,用四个动词,刻画了四个人物,勾勒出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便配合默契。“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在雨中飞舞的情态。只这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便体现出来。行文简洁明快,语言生动活泼。(首联互文见义是诗歌经常采用的手法,不能拘泥地理解为一定就是父亲拋、母亲接、小儿拔、大儿插,因为一家人插秧,分工只是相对的,不可能长时间固定不变。且下文有农夫“低头折腰只不答”的描写,亦可见其分工是有改变的。)
探究二、《插秧歌》颔联是怎样描写农人插秧的?请简要分析。
明确:颔联主要是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描写,来表现插秧的辛苦的。
(1)“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中,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战士的头盔,将蓑衣比作士兵所穿的护身铁甲,暗示着雨中农人的插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他们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与天地拼搏。两个形象化的比喻的叠用,营造出一种前人所盛赞的“活泼”的气势。
(2)“雨从头上湿到胛”一句说明雨势甚猛,尽管戴“盔”披“甲”,他们仍被淋得浑身湿透,形象地说明了插秧的艰辛。虽然
这有“农时不饶人”的因素,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借此得到了充分体现。
探究三、《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请简析诗歌是怎样体现“诚斋体”的诗歌特征的。
明确:(1)语言自然活泼。“田夫抛秧田妇接”“雨从头上湿到胛”等诗句,都似一股山间清泉自然流畅,毫无忸怩作态之感。
(2)想象丰富,用比风趣。以笠比盔,用蓑喻甲,形象鲜明。这种设喻形象不仅使诗歌别有生趣而活泼,而且使诗歌寓有深意:趁季节及时种植,类似一场紧张的战斗,必须全副披挂,全力投入;暗赞了农民的战天斗地的精神。
(3)对话设计,颇具匠心。“唤渠朝餐歇半霎”,是农妇谓夫之语,有催促,有关心。但其夫不正面作答,而以“不答而答”的特殊方式回应了妻子,让她“赶快回家管好家里的鹅与鸭”。诗中的对话虽然简短,但其内蕴很丰富,既有关怀,又有嘱托,还有作为一户之长的农民的责任感。所有这些很好地体现了“诚斋体”的新、奇、快、恬的特征。
探究四、尽管《芣苢》《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
明确:(1)表现手法上:《芣苢》一诗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直接把女子们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插秧歌》一诗前四句,运用白描手法,极富表现力,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绘形绘声,全诗写得新、奇、活、快,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特点。
(2)思想主旨上:《芣苢》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生活场景、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生活理念;《插秧歌》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劳动的图画,展现了农家吃苦耐劳的品格。
(2分钟)
这首诗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4分钟)
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插秧歌》中作者模拟农夫口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
(3)《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雨具和雨势的描写,表现了插秧的艰苦。
(4)《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
【答案】(1)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2)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3)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4)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2.《插秧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农事名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农事的诗句,请写出两句。 【答案】示例:①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③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分钟)
疑惑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