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儒家文化对当代人际交往的影响

2022-10-13 来源:年旅网
浅谈儒家⽂化对当代⼈际交往的影响

2019-04-27

以孔⼦为代表的儒学⽂化始终贯穿着“仁爱”之宗旨,即以⼈学为其主旨。特别强调了⼈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要有仁爱之⼼、友爱相处。仁之学说,始终以⼈的⽣命、理想⼈格等为思考对象,讨论⼈如何⽴⾝处世。所以儒家学者不把个⼈看作孤⽴的个⼈;仁,就是要处理好个⼈与他⼈、个⼈与社会的关⼼。爱⼈、忠恕、推⼰及⼈,⾃觉遵守社会⾏为规范,就是筛选处理⼈与⼈关系的⼀般原则,就是仁的基本精神。

儒家学说之核⼼是仁,仁的体现在于礼,礼是⼴义的⼈际关系及交往的规范,体现了亲情,尊卑、长幼、男⼥之别,也即三纲之由来。⽽义忠信则是从不同的侧⾯凸现出儒化的⼈际关系,反映了⼈与⼈之间的协调。礼

礼是处理整合⼈际关系的⽬的与⼿段。儒学之仁,必须通过礼来体现,礼对社会的⼈际关系起调节、维系的作⽤。也即仁为礼之本,礼为仁之⽂。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最早萌芽于殷商,⽽西周初年所订的“周礼”则是礼之完备,严格地讲究辈份及等级,⼀切以礼为准则,守礼即守法,违礼则违法。孔⼦还认为在形式上遵⾏礼是不够的,要使⾃⼰的内⼼活动和外在⾏为都合乎礼。做到“⾮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觉努⼒地承担和履⾏⾃⼰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恪守君仁⾂忠、⽗慈⼦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敬、师良友益、⼈⼈守礼、各安其名、各尽其份的有序安定的社会秩序,形成融洽的⼈际关系,以化解⼈际之间的紧张与冲突。这样,“礼”就使⼈们之间有了⼀个和谐的社会秩序及环境。儒家的“礼”作为⽬的,造就了⼈际关系的和谐,作为⼿段,⼜规范了⾃⾝⾏为以便更好地处理⼈际关系。

有了“礼”字当头,泱泱中华历来便被认为是礼仪之邦。⼈与⼈的交往也以礼当先,陌⽣⼈相处,有了礼貌,似乎也就牢牢把握住了在对⽅⼼中⾄关重要的第⼀印象。于是,礼仪课程、礼仪培训在各类学校中⼴受青睐,⼤家纷纷认为掌握了⼀定场合下的礼仪之术,也就相对掌握了⾃⼰的命运,⾃⼰的⼈缘。⼈际交往也⼀定⾮常顺畅,礼多⼈不怪嘛!是啊,这样我们的⼈际交往也确实相对容易了:有了礼,不会贸然得罪⼈,有了礼,不会随便被谁挑出⽑病,有了礼,甚⾄能掩盖某⼈做某事的真实⽬的。于是在礼的背后,很难结交真正的朋友,很难融⼊想要融⼊的圈⼦,甚⾄可能使⼈与⼈之间逐渐疏远、陌⽣化,这样,整个社会似乎就成了被礼包围的假象了……义

义是处理整合⼈际关系的价值标准。在儒家那⾥仁与义往往相联,⼴义的义为道义、道德。狭义的义为判断善恶的标准和⼈们⾏为的价值标准。孟⼦、朱熹等认为义具有三层含义即义是适宜,义的度是天理,义⼜是⼈们内在的⼀种道德价值判断。董仲舒认为即“仁的实质是爱⼈、安⼈,义的实质是正我”。正⼰才能正⼈,正⼰才能爱⼈。所谓正⼰就是⼀个⼈要为善去恶,树⽴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尚的道德素质,为了道义,可以牺牲⼀切甚⾄是⽣命。义除了正⼰之外,还有正⼈的⼀⾯,也即不排斥以义为标准评价他⼈的⾏为,建⽴合理的社会秩序和⼈际关系。儒家学者特别强调与社会上⼀切不道德的现象⽃争,尤其反对见利忘义的损⼈利⼰⾏为。故⽈“义者,⼈之正路”。

可以说,“义”是结交知⼰的基础,⼀个讲义⽓的⼈是被朋友推崇称道的。有义的⼈能够雪中送炭,在朋友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能够舍⼰为⼈,急朋友之所急,有很⼤的可能结交到⽣死朋友,⼈际关系良好。但是,把握“度”也是很重要的,朋友的隐私或是不愿意让⼈相帮的难题还是要分清楚的,否则容易使⾃⼰陷⼊被动的境地,推⼼置腹⽽不忘乎所以,热情⼤⽅⽽不失常态,谦虚谨慎⽽不虚情假意,风趣幽默⽽不轻浮庸俗。另外,过于“义”可能会事情繁多,影响到与家⼈的感情,这就要更为注意。忠

忠是处理⼈我⾏为关系的品格要求。关于儒家传统伦理的忠,学者谈论得极多。孔⼦曾⾔“为⼈谋⽽不忠乎”。在《论语》

中“忠”字出现了18次,后来的曾参、朱熹对忠作了阐发,以敬、诚、义见忠,深得“忠”之精要。孔⼦所说的忠,⾸先是“忠⼈”、“与⼈忠”。从⾃⼰做起,⼀个国君⼀个⼤⾂如果善待百姓,忠于职守,就会受到民众的爱戴、尊敬。⼀个⼈对⽗母孝对⼦⼥慈即孝慈则忠,那么家庭关系就和睦。其次是“忠事”,“⾔忠信,⾏笃敬”。办事切实负责,尽⼼尽⼒。⼤家都做到了“受⼈之托,忠⼈之事”,整个社会就⼈际关系和谐、社会构架稳定,社会⽣活也就安宁。信

信是联系⼈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信往往与忠、诚相连。它本指⼈所说的话,许下的诺⾔、誓⾔。作为道德范畴,它的核⼼内涵是真实⽆妄,对某种信念、原则和语⾔出⾃内⼼的忠诚。儒家肯定宇宙万物是客观实际的存在。信则是对宇宙存在的价值肯定,是对⼈的本性、⼈类道德的价值肯定。故信是⽴⼈之本,也是⽴国之本。“⾃古皆有死,民⽆信不⽴”。要求⼈们的⾔⾏都出于⾃⼰的本性,符合⾃⼰的本性,从⽽保证其⼀贯性和稳定性。信由其内涵逐步发展作为⼈际交往的⾏为规范,就是⼈⼰不欺,诚实守诺。这是建⽴良好⼈际关系最基本的要求。讲信义才可获他⼈的尊重、信任,⾔⽽有信,谨⽽信,敬事⽽信、笃信好学等等都强调了⼈与⼈之间的真诚交往和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并且儒家还强调讲信必须以义理为宗。信是对⼈的真实本性的忠实,对道德伦理的忠实,诚信是交友之道,也是治国为政的保证。在这⾥孔⼦也强调⼈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尤其是符合道德⼤义的,应⼤胆承担责任,不符合道德⼤义的,不能随便许诺。

中国传统儒家⽂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际交往⽅⾯的思考,当然有精华,也有糟粕,这需要我们每个⼈根据时代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去伪存真,以更好更准确地指导我们的交往实践。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浅谈儒家⽂化对当代⼈际交往的影响被举报⽂档地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