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1479358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9.11
(21)申请号 202020128821.4(22)申请日 2020.01.20
(73)专利权人 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科学城星火路4
号(72)发明人 周垒 程宇 曹文娟 缪秋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李佳(51)Int.Cl.
G09B 9/00(2006.01)G09B 25/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1页
CN 211479358 U(54)实用新型名称
模拟舱(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舱,模拟舱包括:舱体,舱座,舱座的上边缘与舱体的下边缘固
舱架,舱架位于舱体的下方,与的舱座的定连接;
下方穿设固定。该模拟舱真实还原了实际直升机应急救援训练过程中直升机舱体的实际架构,同时在舱体内部按照实际训练中的实机结构合理设置了医疗结构以及各类座椅,实现实机工作场景的模拟,且可在室内进行训练场,解决了训练过程中的场地限制较大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救援人员(如医护人员或其他搜救人员等)的同时协同训练,且可以实现反复训练使用,无需高昂的飞机租赁费和折旧费等,极大地降低了训练成本,同时也保证了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的安全。
CN 211479358 U
权 利 要 求 书
1/4页
1.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舱包括:舱体,舱座,所述舱座的上边缘与所述舱体的下边缘固定连接;舱架,所述舱架位于所述舱体的下方,与所述的舱座的下方穿设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包括:顶壳,
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顶壳第一侧的下边缘,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舱座的第一侧的上边缘;
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顶壳第二侧的下边缘,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舱座的第二侧的上边缘;
前壳,所述前壳的第一侧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前边缘;所述前壳的第二侧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前边缘;所述前壳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舱座的前部的下边缘;
后壳,所述后壳的第一侧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后边缘;所述后壳的第二侧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后边缘;所述后壳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顶壳后部的下边缘;所述后壳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舱座后部的下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还包括:配备仓,所述配备仓设置于所述前壳的配备口上、内置于所述舱体中;第一侧滑门,所述第一侧滑门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的第一开口边缘上;第二侧滑门,所述第二侧滑门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二开口边缘上;第一舷窗,所述第一舷窗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上、与所述第一开口间隔设置;第二舷窗,所述第二舷窗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上、与所述第二开口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座包括:舱板,所述舱板的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舱座的上边缘、并对应所述舱体的下边缘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座还包括:多条滑轨,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舱板的上,所述滑轨的上边缘与所述舱板的上表面齐平,多条所述滑轨沿所述舱板的纵向延伸方向、彼此间隔设定距离、并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座还包括:多个滑件,所述多个滑件设置于所述舱板上,且所述多个滑件中的每个滑件与所述多条滑轨中的一条滑轨相配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座还包括:医疗部,所述医疗部设置于所述舱板上,所述医疗部包括:医疗支架,所述医疗支架包括:多个撑腿,所述多个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第一横架,所述第一横架位于所述多个撑腿的顶部,与所述多个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横架,所述第二横架位于所述第一横架和所述舱板表面之间,与所述多个撑腿的侧壁固定连接;或
横向支架,所述横向支架为在所述舱板横向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横架与所述第二横架和所述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一个撑腿的组成结构;
2
CN 211479358 U
权 利 要 求 书
2/4页
纵向支架,所述纵向支架为在所述舱板纵向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横架与所述第二横架和所述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一个撑腿的组成结构;
其中,在所述舱板的俯视状态下,所述横向支架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支架的延伸方向;
医用废弃箱,所述医用废弃箱设置于所述横向支架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架的外壁上、位于所述第二横架下方;
除颤仪,所述除颤仪设置于所述横向支架上、位于所述第二横架上方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架下方;所述除颤仪的上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架的外壁上,所述除颤仪的下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架的外壁上;
监护仪,所述监护仪设置于所述纵向支架上、位于所述第二横架上方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架下方;所述监护仪的上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架的外壁上,所述监护仪的下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架的外壁上;
注射泵,所述注射泵设置于所述纵向支架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架和所述第一横架之间的所述纵向支架的外侧的所述撑腿的外壁上;
吸痰器,所述吸痰器设置于所述纵向支架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架下方的所述纵向支架的外侧的所述撑腿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座还包括:多个座椅,所述多个座椅设置于所述舱板上,所述多个座椅中的每个座椅的下部对应所述多条滑轨中的至少两条滑轨设置,所述座椅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多个座椅中的每个座椅的下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的每个第一支撑部上对应设置有所述滑件,所述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一体成型设置,且所述每个滑件与所述多条滑轨中的一条滑轨相配合设置;
担架,所述担架设置于所述舱板上、且在所述舱板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对应所述多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设置,所述担架包括:
至少四个第二支撑部,所述至少四个第二支撑部分布设置于所述担架下方、所述担架的边缘位置和/或所述担架的中间位置,所述至少四个第二支撑部的每个第二支撑部上对应设置有所述滑件,所述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每个滑件与所述多条滑轨中的一条滑轨相配合设置;
氧气瓶固定架,所述氧气瓶固定架设置于所述舱板上、所述担架的前部的一侧位置,所述氧气瓶固定架包括:
至少四个第三支撑部,所述至少四个第三支撑部分布设置于所述氧气瓶固定架下方、所述氧气瓶固定架的边缘位置和/或所述氧气瓶固定架的中间位置,所述至少四个第三支撑部的每个第三支撑部上对应设置有所述滑件,所述滑件与所述第三支撑部一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每个滑件与所述多条滑轨中的一条滑轨相配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限位件,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限位件中的每个第一限位件对应所述滑轨的滑道、固定于所述滑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
凸柱,所述凸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件的下表面;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凸柱的另一端,所述限位部的下端设置于所述
3
CN 211479358 U
权 利 要 求 书
3/4页
滑轨的滑道内,与所述滑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限位部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凸柱的宽度尺寸;
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垂直方向穿设于所述滑件内;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中的每个第二限位件对应所述滑轨的滑道、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
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沿垂直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中,在限位状态下,所述限位柱的下端露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下开口、同时凸出所述滑件的下表面一定距离、且位于所述滑轨的滑道内与所述滑道的内表面接触;在非限位状态下,所述限位柱的下端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开口和所述滑件的下表面齐平、且所述限位柱的上端外露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上开口、同时凸出所述滑件的上表面一定距离;
第一横向轴孔,所述第一横向轴孔穿设于所述限位柱上端;轴,所述轴穿设于所述限位柱的上端,位于所述滑件上表面上;扣板,所述扣板设置于所述滑件上表面上,所述扣板包括:第二通孔,所述限位柱的上端沿垂直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第二横向轴孔,所述第二横向轴孔沿水平方向穿设于所述扣板、与所述第一横向轴孔对应、分布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侧,所述轴的两端穿设于所述第二横向孔;
限位凸,所述限位凸凸设于所述扣板下表面、与所述扣板一体成型设置,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对应所述限位凸凹设于所述滑件的上表面;板凹,所述板凹内陷于所述滑件的上表面、对应于所述扣板的一端设置,所述扣板的一端凸出所述板凹的边缘一定距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包括:第一齿缘,所述第一齿缘设置于所述滑轨的滑道的一侧,所述第一齿缘包括:多个第一齿凸,多个第一齿凹,所述多个第一齿凹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齿凹之间按间距设置一个所述第一齿凸;
第二齿缘,所述第二齿缘设置于所述滑轨的滑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齿缘平行并间隔所述滑道设置,所述第二齿缘包括:
多个第二齿凸,多个第二齿凹,所述多个第二齿凹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齿凹之间按间距设置一个所述第二齿凸;
其中,所述第一齿缘上的第一齿凸对应所述第二齿缘上的第二齿凸设置;所述第一齿缘上的第一齿凹对应所述第二齿缘上的第二齿凹设置;
第一限位空间,所述第一限位空间设置于所述第一齿凸和所述第二齿凸之间的下方,且所述第一限位空间对应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限位部设置;
第二限位空间,所述第二限位空间设置于所述第一齿凹和所述第二齿凹之间,所述第二限位空间对应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所述限位柱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柱之间的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一限位空间和相邻第二限位空间之间的第二间距,满足第一关系和第二关系设置;
4
CN 211479358 U
权 利 要 求 书
4/4页
所述第一关系为:在限位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限位部在垂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空间中、且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凸柱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齿凸和对应所述第二齿凸之间;同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空间中;以及
所述第二关系为: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限位部的宽度尺寸与所述第一限位空间的宽度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凸柱的宽度尺寸与所述第一齿凸和对应所述第二齿凸之间的滑道的宽度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限位柱的宽度尺寸与所述第二限位空间的宽度尺寸相匹配。
5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模拟舱
1/10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的模拟舱。
背景技术
[0002]由于航空应急救援的安全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操作复杂,因此航空应急救援人员在正式执行航空应急救援任务之前,要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并每年复训一次,以保证救援技能的熟练度和准确度。[0003]在实际培训中,要进行救援人员的协同训练和绞车救援训练,一直以来都使用实机进行培训,由此会产生飞机折旧费、设备折旧费、飞机租赁费用等高昂的成本,而且由于实机培训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受场地限制较大。另外,目前国内几乎没有直升机同时配备有医疗构型改装和绞车,难以进行不同类型救援人员的协同训练。因此培养一名合格的航空救援人员的成本令企业、单位难以承受。实用新型内容[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实机培训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受场地限制较大、现有直升机无法同时配备医疗构型改装和绞车等设备以同时进行不同类型救援人员的训练以及培训成本高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的模拟舱。[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模拟舱包括:[0008]舱体,[0009]舱座,舱座的上边缘与舱体的下边缘固定连接;[0010]舱架,舱架位于舱体的下方,与的舱座的下方穿设固定。[0011]可选地,舱体包括:[0012]顶壳,
[0013]第一外壳,第一外壳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于顶壳第一侧的下边缘,并固定连接于舱座的第一侧的上边缘;[0014]第二外壳,第二外壳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于顶壳第二侧的下边缘,并固定连接于舱座的第二侧的上边缘;[0015]前壳,前壳的第一侧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壳的前边缘;前壳的第二侧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二外壳的前边缘;前壳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于舱座的前部的下边缘;[0016]后壳,后壳的第一侧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壳的后边缘;后壳的第二侧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二外壳的后边缘;后壳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于顶壳后部的下边缘;后壳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于舱座后部的下边缘。[0017]可选地,舱体还包括:
6
CN 211479358 U[0018]
说 明 书
2/10页
配备仓,配备仓设置于前壳的配备口上、内置于舱体中;
[0019]第一侧滑门,第一侧滑门连接于第一外壳的第一开口边缘上;[0020]第二侧滑门,第二侧滑门连接于第二外壳的第二开口边缘上;[0021]第一舷窗,第一舷窗设置于第一外壳上、与第一开口间隔设置;[0022]第二舷窗,第二舷窗设置于第二外壳上、与第二开口间隔设置。[0023]可选地,舱座包括:[0024]舱板,舱板的边缘固定连接于舱座的上边缘、并对应舱体的下边缘设置。[0025]可选地,舱座还包括:[0026]多条滑轨,滑轨设置于舱板的上,滑轨的上边缘与舱板的上表面齐平,多条滑轨沿舱板的纵向延伸方向、彼此间隔设定距离、并平行设置。[0027]可选地,舱座还包括:[0028]多个滑件,多个滑件设置于舱板上,且多个滑件中的每个滑件与多条滑轨中的一条滑轨相配合设置。[0029]可选地,舱座还包括:[0030]医疗部,医疗部设置于舱板上,医疗部包括:[0031]医疗支架,医疗支架包括:[0032]多个撑腿,多个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舱板;[0033]第一横架,第一横架位于多个撑腿的顶部,与多个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0034]第二横架,第二横架位于第一横架和舱板表面之间,与多个撑腿的侧壁固定连接;或
[0035]横向支架,横向支架为在舱板横向方向上的第一横架与第二横架和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一个撑腿的组成结构;[0036]纵向支架,纵向支架为在舱板纵向方向上的第一横架与第二横架和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一个撑腿的组成结构;[0037]其中,在舱板的俯视状态下,横向支架延伸方向垂直于纵向支架的延伸方向;[0038]医用废弃箱,医用废弃箱设置于横向支架上、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的外壁上、位于第二横架下方;[0039]除颤仪,除颤仪设置于横向支架上、位于第二横架上方以及位于第一横架下方;除颤仪的上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架的外壁上,除颤仪的下部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的外壁上;[0040]监护仪,监护仪设置于纵向支架上、位于第二横架上方以及位于第一横架下方;监护仪的上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架的外壁上,监护仪的下部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的外壁上;[0041]注射泵,注射泵设置于纵向支架上、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和第一横架之间的纵向支架的外侧的撑腿的外壁上;[0042]吸痰器,吸痰器设置于纵向支架上、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下方的纵向支架的外侧的撑腿的外壁上。[0043]可选地,其特征在于,[0044]舱座还包括:[0045]多个座椅,多个座椅设置于舱板上,多个座椅中的每个座椅的下部对应多条滑轨中的至少两条滑轨设置,座椅包括:
7
CN 211479358 U[0046]
说 明 书
3/10页
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设置于多个座椅中的每个座椅的下
部,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的每个第一支撑部上对应设置有滑件,滑件与第一支撑部一体成型设置,且每个滑件与多条滑轨中的一条滑轨相配合设置;[0047]担架,担架设置于舱板上、且在舱板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对应多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设置,担架包括:
[0048]至少四个第二支撑部,至少四个第二支撑部分布设置于担架下方、担架的边缘位置和/或担架的中间位置,至少四个第二支撑部的每个第二支撑部上对应设置有滑件,滑件与第二支撑部一体固定连接,且每个滑件与多条滑轨中的一条滑轨相配合设置;[0049]氧气瓶固定架,氧气瓶固定架设置于舱板上、担架的前部的一侧位置,氧气瓶固定架包括:
[0050]至少四个第三支撑部,至少四个第三支撑部分布设置于氧气瓶固定架下方、氧气瓶固定架的边缘位置和/或氧气瓶固定架的中间位置,至少四个第三支撑部的每个第三支撑部上对应设置有滑件,滑件与第三支撑部一体固定连接,且每个滑件与多条滑轨中的一条滑轨相配合设置。[0051]可选地,滑件包括:[0052]至少两个第一限位件,至少两个第一限位件中的每个第一限位件对应滑轨的滑道、固定于滑件的下表面,第一限位件包括:[0053]凸柱,凸柱的一端固定于滑件的下表面;[0054]限位部,限位部的上端固定于凸柱的另一端,限位部的下端设置于滑轨的滑道内,与滑道的内表面接触,限位部的宽度尺寸大于凸柱的宽度尺寸;[0055]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沿垂直方向穿设于滑件内;[0056]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中的每个第二限位件对应滑轨的滑道、部分穿设于第一通孔中,第二限位件包括:[0057]限位柱,限位柱沿垂直方向活动设置于第一通孔中,在限位状态下,限位柱的下端露出第一通孔的下开口、同时凸出滑件的下表面一定距离、且位于滑轨的滑道内与滑道的内表面接触;在非限位状态下,限位柱的下端的下表面与第一通孔的下开口和滑件的下表面齐平、且限位柱的上端外露出第一通孔的上开口、同时凸出滑件的上表面一定距离;[0058]第一横向轴孔,第一横向轴孔穿设于限位柱上端;[0059]轴,轴穿设于限位柱的上端,位于滑件上表面上;[0060]扣板,扣板设置于滑件上表面上,扣板包括:[0061]第二通孔,限位柱的上端沿垂直方向穿设于第二通孔,[0062]第二横向轴孔,第二横向轴孔沿水平方向穿设于扣板、与第一横向轴孔对应、分布于第二通孔的两侧,轴的两端穿设于第二横向孔;[0063]限位凸,限位凸凸设于扣板下表面、与扣板一体成型设置,[0064]限位缺口,限位缺口对应限位凸凹设于滑件的上表面;[0065]板凹,所述板凹内陷于所述滑件的上表面、对应于所述扣板的一端设置,所述扣板的一端凸出所述板凹的边缘一定距离设置。[0066]可选地,滑轨包括:[0067]第一齿缘,第一齿缘设置于滑轨的滑道的一侧,第一齿缘包括:
8
CN 211479358 U[0068][0069]
说 明 书
4/10页
多个第一齿凸,多个第一齿凹,多个第一齿凹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齿凹之间按间距设置一个第一
齿凸;
第二齿缘,第二齿缘设置于滑轨的滑道的另一侧、与第一齿缘平行并间隔滑道设
置,第二齿缘包括:
[0071]多个第二齿凸,[0072]多个第二齿凹,多个第二齿凹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齿凹之间按间距设置一个第二齿凸;
[0073]其中,第一齿缘上的第一齿凸对应第二齿缘上的第二齿凸设置;第一齿缘上的第一齿凹对应第二齿缘上的第二齿凹设置;[0074]第一限位空间,第一限位空间设置于第一齿凸和第二齿凸之间的下方,且第一限位空间对应第一限位件的限位部设置;[0075]第二限位空间,第二限位空间设置于第一齿凹和第二齿凹之间,第二限位空间对应第二限位件的限位柱设置。[0076]可选地,第一限位件的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柱之间的第一间距,与第一限位空间和相邻第二限位空间之间的第二间距,满足第一关系和第二关系设置;[0077]第一关系为:[0078]在限位状态下,第一限位件的限位部在垂直方向上位于第一限位空间中、且第一限位件的凸柱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齿凸和对应第二齿凸之间;同时,第二限位件的限位柱位于第二限位空间中;[0079]第二关系为:
[0080]第一限位件的限位部的宽度尺寸与第一限位空间的宽度尺寸相匹配,第一限位件的凸柱的宽度尺寸与第一齿凸和对应第二齿凸之间的滑道的宽度尺寸相匹配;第二限位件的限位柱的宽度尺寸与第二限位空间的宽度尺寸相匹配。[0081](三)有益效果
[008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舱,模拟舱包括:舱体,舱座,舱座的上边缘与舱体的下边缘固定连接;舱架,舱架位于舱体的下方,与的舱座的下方穿设固定。该模拟舱真实还原了实际直升机应急救援训练过程中直升机舱体的实际架构,同时在舱体内部按照实际训练中的实机结构合理设置了医疗结构以及各类座椅,实现实机工作场景的模拟,且可在室内进行训练场,解决了训练过程中的场地限制较大的问题,其中,滑轨和滑件的可拆卸滑动设计可以实现模拟舱内的空间安排,也极大地方便了模拟舱的安装和拆卸;医疗架构可以使得模拟舱进行医疗救援人员的医疗培训,而且,还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救援人员(如医护人员或其他搜救人员等)的同时协同训练,且可以实现反复训练使用,无需高昂的飞机租赁费和折旧费等,极大地降低了训练成本,同时也保证了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的安全。
[0070]
附图说明
[008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模拟舱的一外观结构立体图;[0084]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舱板上的结构组成一立体图;
[0085]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应图2A中舱板上的结构组成一俯视图;
9
CN 211479358 U[0086][0087][0088]
说 明 书
5/10页
图2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应图2A中舱板上的部分结构组成一立体图;图2D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应图2C中医疗部结构组成一立体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应图2D中担架的一滑件与对应滑轨的配合示意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座椅的一滑件与对应滑轨的配合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应图3B中一滑件在限位或非限位状态下的侧视
图;
[0089][0090]
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应图4A中一滑件的第一限位件的组成示意图;
[0092]图4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应图4A中第二限位件在限位或非限位状态下的一局部侧视图;
[0093]图4D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应图4A中第二限位件在限位或非限位状态下的一局部立体图;
[0094]图4E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应图4A中第二限位件在限位或非限位状态下的另一局部立体图;
[0095]图5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滑轨的一局部立体图;[0096]图5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应图5A中一滑轨中A-A′所示横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0097]图5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应图5A中一滑轨中B-B′所示横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009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如图1所示,模拟舱A包括:舱体100,用于形成整个模拟舱的主体部分。舱座200,舱座200的上边缘与舱体100的下边缘固定连接;用于给模拟舱的舱体提供支撑。舱架300,舱架300位于舱体100的下方,与的舱座200的下方穿设固定;舱架300的包括两个横向杆,横向杆固定于底架,呈拱形构造,横向杆顶部穿设于舱座200下方内部。舱架300用于给整个模拟舱提供支撑,同时真实还原实机的舱架架构。[0100]舱体、舱座、舱架整体构成了该模拟舱的外视结构,由于舱体和舱座与舱架都是按照实机的真实尺寸比例甚至采用实机材料或实机类似材料进行制作,真实还原了实际直升机应急救援训练过程中直升机舱体的实际架构,实现了实机工作场景的模拟,且可在室内进行训练场,解决了训练过程中的场地限制较大的问题。[010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和“第二”等用词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结合附图和文字说明,上述用词所表达的含义清楚无误。
[010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舱体100包括:顶壳110,顶壳100按照与实机的顶壳尺寸以及外形均一致,以真实还原舱体的,以助于实机工作场景的模拟。第一外壳120,第一外壳120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于顶壳110第一侧的下边缘,并固定连接于舱座200的
10
[0091]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6/10页
第一侧的上边缘;第二外壳130,第二外壳130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于顶壳110第二侧的下边缘,并固定连接于舱座200的第二侧的上边缘;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分别用于形成舱体的一个侧面结构和彼此配合另一个侧面结构,以更好的支撑舱体。前壳140,前壳140的第一侧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壳120的前边缘;前壳140的第二侧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二外壳130的前边缘;前壳140 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于舱座200的前部的下边缘;前壳用于从舱体的前部封闭该模拟舱舱体。后壳150,后壳150的第一侧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壳 120的后边缘;后壳150的第二侧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二外壳130的后边缘;后壳150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于顶壳110后部的下边缘;后壳150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于舱座200后部的下边缘。后壳用于从舱体的后部封闭该模拟舱舱体。
[010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舱体100还包括:配备仓160,配备仓160设置于前壳140的配备口上、内置于舱体100中,配备仓内设置有用于应急救援训练的模拟工具和用于维护和保养模拟舱的工具,方便于模拟训练的配备。第一侧滑门170,第一侧滑门170连接于第一外壳120 的第一开口边缘上;第二侧滑门,第二侧滑门连接于第二外壳130的第二开口边缘上,第二侧滑门对应第一侧滑门设置于舱体的另一侧。第一舷窗180,第一舷窗180设置于第一外壳120上、与第一开口间隔设置;第二舷窗,第二舷窗设置于第二外壳130上、与第二开口间隔设置。
[0104]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侧滑门和第二侧滑门都为一侧滑打开关闭设计,例如在第一外壳120的外壁上设置滑道,第一侧滑门170与第一外壳120的连接位上设置一端固定于第一侧滑门170外壁的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外壳120的外壁上的滑道内,同时可以配合此连接杆在第一侧滑门170的下边缘外壁或上边缘外壁设置同样作用连杆,在使用第一侧滑门170时,可以实现实机的舱体侧滑门的打开和关闭,实机模拟效果更加真实。同理,对应于第二侧滑门也同样设计,在此不作赘述。[010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2A-图2D所示,舱座200包括:舱板210,舱板210的边缘固定连接于舱座200的上边缘、并对应舱体100 的下边缘设置。舱板可以用于给舱座内设置的各种应急救援训练模拟结构组件提供安装空间,同时可以给应急救援训练提供模拟舱内的实机模拟空间。
[010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舱板210的两侧的边缘对称设置有舱板限位结构211,用于将舱板210更好地固定在所述舱座200的上边缘,增加舱板210的稳固性;每个舱板限位结构211的至少一端设置有一嵌合位 212,通过该嵌合位可以进一步实现将舱板210更好地固定在所述舱座200 的上边缘,增加舱板210的稳固性,具体如图2A、图2B所示。[010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2A-图2D所示,舱座200还包括:多条滑轨220,滑轨220设置于舱板210的上,滑轨220的上边缘与舱板 210的上表面齐平,多条滑轨220沿舱板210的纵向延伸方向、彼此间隔设定距离、并平行设置。滑轨不仅可以用于提供给舱座内安装的各种应急救援训练模拟结构组件的固定连接(即安装),还可以实现与上述结构组件的拆卸,同时给安装在滑轨上的模拟结构组件实现在舱板上水平滑动的作用,实现对舱内空间的合理安置,更加符合实机训练的要求。[010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2A-图2D所示,舱座200还包括:多个滑件400,多个滑件400设置于舱板210上,且多个滑件400中的每个滑件400与多条滑轨220中的一条滑轨220相配合设置,以实现将滑件400的下方设置于舱板210上。滑件用于配合滑轨实现舱座内
11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7/10页
安装的各种应急救援训练模拟结构组件的装卸,同时可以给安装在滑轨上的模拟结构组件实现在舱板上水平滑动的作用,从而实现对舱内空间的合理安置,更加符合实机训练的要求。
[010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2A-图2D所示,舱座200还包括:医疗部230,即医疗结构加装设计,医疗部230设置于舱板210上,医疗部230包括:医疗支架,用于支撑、稳固整个医疗部结构,医疗支架包括:多个撑腿231,多个撑腿231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舱板210;多个撑腿下方设置有脚座2301,脚座2301上端套设撑腿231的下端,同时脚座2301 的座板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可以对应在舱板210上的撑腿231的固定位进行固定,即通过脚座2301将多个撑腿固定连接于舱板210上,以支撑医疗支架。第一横架232,第一横架232位于多个撑腿231的顶部,与多个撑腿231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横架233,第二横架233位于第一横架 232和舱板210表面之间,与多个撑腿231的侧壁固定连接。[0110]另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舱座空间的合理利用,医疗支架在舱板210上是沿舱板210的一边角弯折设计,在舱板210的俯视图角度上,医疗支架可以被理解为一横向支架 235与一与之相互垂直的纵向支架的组成,即医疗支架被分为两个组成部分进行描述。[0111]横向支架235,横向支架235为在舱板210横向方向上的第一横架232 与第二横架233和多个撑腿231中的至少一个撑腿231的组成结构。[0112]纵向支架234,纵向支架234为在舱板210纵向方向上的第一横架232 与第二横架233和多个撑腿231中的至少一个撑腿231的组成结构。[0113]其中,在舱板210的俯视状态下,横向支架235延伸方向垂直于纵向支架234的延伸方向。
[011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医疗部230还包括:医用废弃箱236,医用废弃箱236设置于横向支架235上、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 233的外壁上、位于第二横架233下方;用于装医疗垃圾。除颤仪237,除颤仪237设置于横向支架235上、位于第二横架233上方以及位于第一横架232下方;除颤仪237的上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架232的外壁上,除颤仪237的下部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233的外壁上。监护仪238,监护仪 238设置于纵向支架234上、位于第二横架233上方以及位于第一横架232 下方;监护仪238的上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架232的外壁上,监护仪238 的下部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233的外壁上。注射泵239,注射泵239设置于纵向支架234上、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233和第一横架232之间的纵向支架234的外侧的撑腿231的外壁上。吸痰器2310,吸痰器2310设置于纵向支架234上、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233下方的纵向支架234的外侧的撑腿231的外壁上。通过上述医疗结构加装设计,可以同时实现对应急救援训练中的医疗培训实现实机模拟,且配合固定的医疗支架,使得上述医疗结构加装设计更加稳定。[01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2A-图4A所示,舱座200还包括:[0116]多个座椅240,多个座椅240设置于舱板210上,多个座椅240中的每个座椅240的下部对应多条滑轨220中的至少两条滑轨220设置。[0117]如图2A、图2B、图3B和图4A所示,座椅24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401,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401设置于多个座椅240中的每个座椅 240的下部,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401的每个第一支撑部401上对应设置有滑件400,滑件400与第一支撑部401一体成型设置,且每
12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8/10页
个滑件400 与多条滑轨220中的一条滑轨220相配合设置;第一支撑部401位于座椅 240下表面和滑件400之间,与滑件400一体成型设置。第一支撑部用于给座椅提供支撑作用,还可以为滑件提供固定作用。[0118]担架260,担架260设置于舱板210上、且在舱板210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对应多个座椅240中的一个座椅240设置。[0119]如图2A-图2C、图3A所示,担架260包括:至少四个第二支撑部402,至少四个第二支撑部402分布设置于担架260下方、担架260的边缘位置和/或担架402的中间位置,至少四个第二支撑部402的每个第二支撑部 402上对应设置有滑件400,滑件400与第二支撑部402一体固定连接,且每个滑件400与多条滑轨220中的一条滑轨220相配合设置;第二支撑部402位于担架260下表面和滑件400之间,与滑件400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支撑部用于给担架提供支撑作用,还可以为滑件提供固定作用。
[0120]氧气瓶固定架250用于收纳氧气瓶,同时可以给氧气瓶提供稳固作用,减少训练过程中的晃动与碰撞,氧气瓶固定架250设置于舱板210上、担架260的前部的一侧位置。[0121]如图2A、图2B、图3B所示,氧气瓶固定架250包括:至少四个第三支撑部,至少四个第三支撑部分布设置于氧气瓶固定架250下方、氧气瓶固定架250的边缘位置和/或氧气瓶固定架250的中间位置,至少四个第三支撑部的每个第三支撑部上对应设置有滑件400,滑件400与第三支撑部一体固定连接,且每个滑件400与多条滑轨220中的一条滑轨220相配合设置。第三支撑部位于氧气瓶固定架250下表面和滑件400之间,与滑件400一体成型设置。第三支撑部用于给氧气瓶固定架提供支撑作用,还可以为滑件提供固定作用。[012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3B、4A、图4B所示,滑件40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限位件410,主要用于在滑件400和滑轨220配合安装时,限制滑件400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至少两个第一限位件410中的每个第一限位件410对应滑轨220的滑道、固定于滑件400的下表面。如图4B 所示,第一限位件410包括:凸柱411用于连接限位部和滑件400,凸柱 411的一端(即凸柱411上端)固定于滑件400的下表面;限位部412用于限制滑件400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限位部412的上端固定于凸柱411 的另一端(即凸柱411下端),限位部412的下端,在滑件400与滑轨220 配合的状态下设置于滑轨220的滑道内,与滑道的内表面接触,限位部412 的宽度尺寸大于凸柱411的宽度尺寸;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宽度尺寸”可以为平面图形(例如矩形)短边宽度,亦或是立体图形的水平面俯视图形的短边宽度或直径尺寸等,例如当凸柱411的水平面俯视图形为圆形,则凸柱411的宽度尺寸为该圆形的直径。[0123]可选地,如图4B所示,限位部412上表面4123为一平面设置,限位部412下表面中部区域4121为一平行于其上表面的平面,限位部412的下表面的边缘、下表面中部区域4121的外环为一向下、同时向下表面中部区域4121倾斜的斜向圆环面4122,以使得滑件400与滑轨220进行配合连接时,斜向圆环面4122可以使得限位部412进入滑轨220的滑道时受力更小,更容易进入滑道,另外,该中部区域4121可以使得滑件400 的限位部412在滑道内更加容易的滑动,其上表面4123可以使得滑件400 的限位部412的限位作用更强。[012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通孔430,第一通孔430沿垂直方向穿设于滑件400内;并将滑件400上下打通,用于安置第二限位件的部分,具体可参见图4D。[012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4A、图4B-图4E所示,滑件4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420,主要用于在滑件400和滑轨220配合安装时,限制滑件400在水平方向沿滑轨
13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9/10页
延伸方向的移动。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420中的每个第二限位件420对应滑轨220的滑道、部分穿设于第一通孔430中。
[012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4A、图4B-图4E所示,第二限位件 420包括:限位柱421用于限制在水平方向沿滑轨延伸方向的移动。限位柱421沿垂直方向活动设置于第一通孔430中,在限位状态下(即滑件400 和滑轨220配合连接后的安装状态),限位柱421的下端露出第一通孔430 的下开口、同时凸出滑件400的下表面一定距离、且位于滑轨220的滑道内与滑道的内表面接触;在非限位状态下(即滑件和滑轨的拆卸状态),限位柱421的下端的下表面与第一通孔430的下开口和滑件400的下表面齐平、且限位柱421的上端外露出第一通孔430的上开口、同时凸出滑件 400的上表面一定距离。[01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4A、图4B-图4E所示,限位柱421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结构,同时第一通孔 430的内壁上设有与该限位结构相配合滑动的限位槽,限位槽沿垂直方向延伸,限位槽的距离有限,其尺寸小于第一通孔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作用于通过限位柱421的限位结构和第一通孔的限位槽将第二限位件420活动连接于滑件400上,同时保证第二限位件420不会脱出滑件400的限制,同时以助于防止扣板424在滑件400上表面以限位柱421上端为轴心作旋转动作。其中,上述限位结构或限位槽中可选内置弹力结构,以提供给第二限位件420一定的回复力。第一横向轴孔,第一横向轴孔横向穿设于限位柱421上端;轴423,轴423穿设于限位柱421的上端,穿设于第一横向轴孔422内,且位于滑件400上表面上;轴423主体穿设于限位柱421 的上端内部,用于把限位柱421与扣板连接起来。[0128]扣板424用于提供一使得第二限位件420实现限位状态和非限位状态的扳手,以利用用户操作。扣板424设置于滑件400上表面上,扣板424 包括:第二通孔425,限位柱421的上端沿垂直方向穿设于第二通孔425,限位柱421的上端上表面与扣板424的上表面齐平,以利于优化外观,同时防止凸出于扣板424上表面的限位柱421上端限制扣板424的打开。第二横向轴孔422,第二横向轴孔422沿水平方向穿设于扣板424、与第一横向轴孔对应、分布于第二通孔425的两侧,轴423的两端穿设于第二横向孔422;第二横向轴孔422用于将轴423的主体之外的两端部分进行套设,使得扣板424可以以轴423为轴心,进行打开或关闭的操作,使得限位柱处于限位或非限位状态。限位凸426,限位凸426凸设于扣板424下表面、与扣板424一体成型设置,限位缺口427,限位缺口427对应限位凸426凹设于滑件的上表面;限位凸426和限位缺口427对应配合设置,使得扣板424在限位状态时,防止扣板在滑件400上表面以限位柱421上端为轴心作旋转动作,使得限位状态的扣板424扣合更加稳固。限位凸426 和限位缺口427之间间隔一定微细空间,以助于扣板424的打开和扣合。[0129]板凹428,所述板凹428内陷于所述滑件400的上表面、对应于所述扣板424的一端设置,所述扣板424的一端凸出所述板凹428的边缘一定距离设置。板凹428用于将扣板424的一端边缘露出板凹428一定距离,以易于用户手动打开扣板424。[013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5A-图5C 所示,滑轨220包括:第一齿缘510,第一齿缘510设置于滑轨220的滑道221的一侧,第一齿缘510包括:多个第一齿凸511,多个第一齿凹512,多个第一齿凹512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齿凹512之间按间距设置一个第一齿凸511。[0131]第二齿缘520,第二齿缘520设置于滑轨220的滑道221的另一侧、与第一齿缘510平
14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10/10页
行并间隔滑道221设置,第二齿缘520包括:多个第二齿凸521,多个第二齿凹522,多个第二齿凹522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齿凹522之间按上述间距设置一个第二齿凸521。[0132]其中,第一齿缘510上的第一齿凸511对应第二齿缘520上的第二齿凸521设置;第一齿缘510上的第一齿凹512对应第二齿缘520上的第二齿凹522设置。[013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5A所示,对滑轨220分别沿A-A′和B-B′所示虚线获取该滑轨220的横向剖面,可得图5B和图5C,则该滑轨220包括:[0134]第一限位空间531,第一限位空间531设置于第一齿凸511和第二齿凸521之间的下方,且第一限位空间531对应第一限位件410的限位部412 设置。[0135]第二限位空间532,第二限位空间532设置于第一齿凹512和第二齿凹522之间,第二限位空间532对应第二限位件420的限位柱421的下端设置。[013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限位件410的限位部412与第二限位部420的限位柱421之间的第一间距,与第一限位空间和相邻第二限位空间之间的第二间距,满足第一关系和第二关系设置。[0137]第一关系为:在限位状态下,第一限位件410的限位部412在垂直方向上位于第一限位空间531中、且第一限位件410的凸柱411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齿凸511和对应第二齿凸521之间;同时,第二限位件420的限位柱421位于第二限位空间532中。[0138]第二关系为:第一限位件410的限位部412的宽度尺寸与第一限位空间531的宽度尺寸相匹配,第一限位件410的凸柱411的宽度尺寸与第一齿凸511和对应第二齿凸521之间的滑道221的宽度尺寸相匹配;第二限位件420的限位柱421的宽度尺寸与第二限位空间532的宽度尺寸相匹配。另外,第一限位件410的限位部412的宽度尺寸需要小于第二限位空间的宽度尺寸。
[0139]在进行滑件400和滑轨220进行限位的过程中,首先确保将第二限位件420的扣板424打开,将限位柱421收纳进滑件400中,然后将第一限位件410的每个限位部412正对第一齿凹512和第二齿凹522之间的第二限位空间532,使得第一限位件410的限位部412进入滑道221,之后,将滑件400在滑轨220的延伸方向上在滑道221中进行移动,当第一限位件410的每个限位部412进入到正对第一齿凸511和第二齿凸521之间的第一限位空间531,此时第一限位件410的凸柱411正位于第一齿凸511 和第二齿凸521之间,此时通过第一限位件410实现了将滑件垂直方向上限制于滑道221中,即由于第一齿凸511和第二齿凸521分别对限位部412 的限定,无法直接将滑件400向上拔出。同时,第二限位件420的限位柱 421正对第一齿凹512和第二齿凹522之间的第二限位空间532,最后,将扣板扣合,将限位柱421凸出到滑件400下表面外、第二限位空间532 内,则第一齿凹512和第二齿凹522则围绕限位柱421,将限位柱421限定在第二限位空间532内,使得滑件400无法在滑道221中水平沿滑道移动。此时,实现了滑件400和滑轨220限位状态,即安装固定状态。与上述过程相反,则可以实现滑件400和滑轨220非限位状态,即分离状态。[014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5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1页
图1
图2A
16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附 图
2/11页
图2B
17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附 图
3/11页
图2C
18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附 图
4/11页
图2D
19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附 图
5/11页
图3A
图3B
20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附 图
6/11页
图4A
图4B
21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附 图
7/11页
图4C
22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附 图
8/11页
图4D
23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附 图
9/11页
图4E
24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0/11页
图5A
25
CN 21147935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11页
图5B
图5C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