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业科研人员管理策略初探

2020-01-31 来源:年旅网
126 宁夏农林科技 201 0年第6期 农业科研人员管理策略初探 李 莉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13) 摘要:农业科技人员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自身具有较为独特的个性特征和 工作特点。文章在总结农业科研人员个性特征和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现代农业科研人员管理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研人员;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B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而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 重要推进力量的农业科研人员无疑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 战略资源。常年活跃在农业生产前沿的农业科研人员是农业科技 活动的主体和农业科技进步的主流力量,但是由于他们自身具备 的独特个性特征和工作特点也使其成为较难有效管理的人群。如 何搞好农业科研人员的管理,培养和调动其研发热情,更好地投 身到科技事业中,不仅是提高农业科研人员自身工作满意度的重 要课题,同时也是推进农业和农业科研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 1农业科研人员的个性特征和工作特点 1.1具有专业特长 农业科研人员大多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自己专业从事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同时长期 从事科研工作,其学习能力和求知欲较强,具有较为宽泛的知识 面,且个人素养较高。 1.2工作环境艰苦 农业和农产品具有较为独特的生物特性,其生产过程有自然 力的参与,生产过程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依赖较强,因此农业科研 工作者从事的科研工作周期相对较长,而且需要长期在田间工 作。产生科研成果的过程也较为艰苦和漫长。 1.3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较强 农业科研工作面对的对象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周期性,这就 要求农业科技人员不仅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创新型思 维。同时更需要多人的参与和团队的合作才能提高科研工作的效 率、缩短研发年限,而且多人参与也易在工作中碰撞出“火花”。 1.4奉献精神较强 农业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与农民、农村直接接触较多,经 常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时更象一个“泥腿子”。加之农业科 研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吃苦和奉献精神要求 较高。 1.5需求层次和激励结构往往较高 农业科研人员热衷于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并渴望通过这 一过程充分展示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较高的需求层次。 因此在物质激励、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中更看重后二者,重视体 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和成果,希望得到社会、他人及组织认可和尊 重的愿望强烈。 1.6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难以监控和测评 文章编号:1002—204X(2010)06—0126—02 农业科研人员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综合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 性和不稳定性,因此科研工作中缺乏固定可循的流程和步骤,而 且工作场所也有别与传统的车间、试验室,传统的监督控制方法 很难实施。同时科研工作是运用大量知识进行创造性研究和开发 的过程,其成果多以科技成果等形式出现,往往不具备可以直接 计量的经济形态,甚至无法明确核定个人的贡献值,不易使用一 般的经济效益指标衡量。 2农业科研人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农业科研人员的管理不够人性化 目前对农业科研人员工作的安排大多采取行政指令、硬性安 排等方式,科研人员的自主性受到较多约束;科研人员从事本职 工作时间弹性不大,可供他们自由安排、支配的时间有限:项目进 行过程中人员组合的自由度受限,工作团队中易出现“杂音”:对 科研人员的授权不足,来自各方面的管理、监督影响了农业科研 人员的参与热情。 2_2农业科研人员的考核机制不尽合理 农业科研人员的分配制度多侧重于物质分配,整体收入水平 不高,对“内在薪酬”等非货币性收入涉及较少。传统的薪酬体系 中工资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主要由基本工资、年终奖金(或红利) 和福利3部分组成,均表现为短期激励报酬,而且工资较多根据 职称、年限等显性指标确定,固定部分较多,不能较好的体现科研 人员的价值。而农业科研人员的考核机制也是问题较多。一是对 科研人员的考核较多的是以年度考核为主,与个人贡献、效益指 标等联系不足。而目常考核则较多以工作时间、工作态度等联系。 二是把论文发表数量等简单指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科研人员 的贡献的考量缺乏准确、科学的指标体系,影响了科研人员工作 的积极性。 2.3对农业科研人员的激励手段单一 科研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他们对成就、理想的 追求更加强烈,愿意努力工作学习,实现自我价值。但现实中对农 业科研人中的激励较多重视外在激励和短期激励,而忽视了内在 激励和短期激励作用的发挥。面对农业科研人员不同的需要层 次,采取的却是基本相同的激励方式,不能满足科研人员内在成 长和成就的需要,对其个人学习培训安排不足,组织内部良好性 激励氛围营造有限。 收稿日期:2010—10—16 201 0年第6期 宁夏农林科技 127 3健全完善农业科研人员管理的对策与 建议 3.1 尊重科研人员,努力营造宽松、公平、竞争的工作氛围 农业科研人员独特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征决定了对其管理 3.3积极推进农业科研人员考核制度改革创新 农业科研人员考核体系的改革关键在于考核标准的确定,考 核标准既要确保学科发展导向性、设计对象全面性、指标设计科 学性、选取指标可比性,同时又要确保能够按岗位来考核,而且考 核结果与其他激励制度相联系,真正发挥考核的作用。在对农业 科研人员考核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承担个人科研课题数量及经费 规模、获得科研成果数量以及研发产品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 内容,将农业科研投入、产出和成果转化各阶段指标都纳入考核 体系,使考核真正与科研工作挂钩。 的特殊性,因此营造一个有利于农业科研人员工作的良好氛围至 关重要,而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需要更新观念、提高管理艺术。一 要尊重科研人员,不居高临下摆架子,把自己摆到与科研人员同 等的位置上,谦虚地接受批评并共同进行讨论和交流。二要静下 心来认真倾听农业科研人员建议和意见,通过讨论确定那些对于 未来发展有益的方案并付诸于实践。三要敢于批评并善于批评, 掌握批评时的策略,既要做到理性地分析问题、以理服人,又要让 科研人员感受到鼓励、平等和尊重,使他们更加理智和客观地接 受批评。四要正确看待农业科研工作的创新性和特殊要求,充分 认识制度的公正比合理更重要,制度执行过程中应确保在制度公 正基础上追求合理,努力做到制度合理性的持续改进和制度执行 公正性的始终坚持。 3.4不断加强农业科研人员的综合激励 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研究后总结出激励科研的四个驱 动因素,分别是个体成长,约占总量的34g;工作自主,约占31名; 业务成就,约占287o;金钱财富,约占7%。可以说科研人员的行为 往往更受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的驱动。因此对农业科研人员而 言,最重要的是结合他们的核心需要和驱动因素,把科研单位内 部的报酬激励、成就激励、机会激励,构造成“自我超我”激励的有 效机制,形成良性激励的文化氛围。一要增强情感与职位激励,更 多的向农业科研人员“支付”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为他们 提供良好的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增强科研人员对企业的忠诚感与 满意度。二要注重知识激励,让农业科研人员在优秀的导师指导 下从事研究工作,并给他们提供培训、进修等学习机会,使他们能 够在业务与能力上不断进步,与单位共同成长。三要加强文化激 励,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创造吸引人、激励人的氛围,创建知识共 享、信息共享的知识交流系统,使农业科研人员置身于和谐的工 3_2着力强化农业科研人员的分配机制 马思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1)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 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个层次,并且这5个层次的需要是逐 层上升、从低到高排列。而对于农业科研人员而言,其社交、尊重 和自我实现的愿望更强烈,因此对农业科研人员的分配机制进行 改革应充分考虑其需求层次,尝试固定薪酬与变动薪酬、短期薪 酬与长期薪酬、普通薪酬与特殊薪酬、个体薪酬与组织薪酬结合 作环境和宽松的合作氛围中。四要追求信任激励,减少对科研人 员的干预,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信任并鼓励他们开展工作。通过 多种激励方式的综合运用,使科研人员安心工作,在与他人竞争 和合作过程中产生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在取得成绩时又有个人 成就感。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企业逐渐形成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以 及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能够激励科研人员努力工作,勇于创新。 农业科研人员是社会宝贵的知识财富。随着我国现代农业、 知识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科研人员知识层次、综合素质日 的多薪酬组合的分配机制。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科研人员的工资收 入,丰富以货币形式支付薪酬的形式,采取股权奖励、企业年金、 房车配改等方式增加其可量化的货币性收入;一方面要更多地满 足农业科研人员较高层次需要,给其提供较多的便利工具、培训 机会、社会荣誉、成长空间等,使其感受到非货币形式“薪酬”的内 在价值,更好地激发他们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动力。 益提升,农业科研工作的环境、条件、手段等得到逐步改善,如何 实现新形势下对农业科研专业人员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农业科 研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潜力,也是加速我国农业和农业 科研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韩海斌,田建华.浅议农业科研人员的管理策略研究农业科研经济 管理,2007(4). [2】 王玲.如何建立与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 生理 级 (11) 【3】殷勤,柯福源,等.农业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2007(4) 图1 马思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责任编辑:达海莉 (上接第l 54页) 健康有序的巩固和发展。 成果;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经营,增强后续产业活力来巩 3.5多措并举,全方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 支持。实际工作中,要多措并举,全方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通过 与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封山禁牧相结合,巩固退耕还林 固退耕还林成果i通过认真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促进生态建设 健康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和各项 配套措施,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褚庆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