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认知知识点

2021-10-18 来源:年旅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第六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 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来推测、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又可将社会认知称为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社会认知包括对别人的了解认识、对自己和别人关系的认知、对别人和别人之间关系的认知,还可以包括自我认知。 二. 社会认知的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社会认知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性,如选择性、互动性、防御性、完形性。 (一)选择性

选择某一部分的刺激信息,忽略或逃避其他信息。大致说来,人们的认知选择决定于两种因素:第一,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第二,刺激物的作用强度。选择的依据可以有很多,如依据当前的任务、爱好、你和认知对象的关系等等。 (二)互动性

在认知时,通常是一个认知者、一个认知对象,二者是互相影响的、互动的。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三)防御性

在社会认知的过程当中,往往可能会为着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和自我概念的完整性,去不自觉地采取一些手段来完成这个认知过程。 (四)完形性

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完形原则(或格式塔原则),则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描述人的认知过程的一个概念)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认知心理学观点来看,图式是组织信息的方式,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

同样的认知对象,如果动用的图式不同,会得到不完全一样的认知结果。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从动态上看,社会认知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最初,认知者只能接收到有关对象外部特征的信息。在这个基础上,认知者不断拓展认知范围,开始涉及对象的内在属性。与此同时,在认知过程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认知对象与周围的人加以对照,试图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认知者并不忽略对自己的认知,他们往往把自己同一定的认知对象置于某种关系网络之中,并形成对这种关系的判断。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依照上述分析,社会认知基本上包容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外部特征包括一个人的仪表,表情等肉眼可见的特性。其中表情一般可以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眼神(合称非言语表情)和言语表情。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性格除了包括情绪反应的特征,还包括意志反应的特征,人们对他人性格的认知,更多的是通过与他人的实际交往实现的,因此长期、认真的交往是实现性格认知的基本条件。 三.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人际距离”)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三方面:认知者因素、认知对象因素、认知情境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一)过去的经验

过去的经验一定会影响当前的社会认知,没有过去的经验,是不可能有现在的认知结果的。但是经验的作用是有范围限定的,你现在认知的对象是和过去认知的对象情景差不多,是可以作为一种对照匹配的,假如情况变化很大,再用老经验去认知,就会出现错误。(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启发,婆媳关系) (二)期望

“我所看到的是我所想看到的”

很确信晚上看到过鬼的人,一般都是相信有鬼的人。 在期望的指引下,会搜寻符合期望的线索,结果越看越像。当然运用期望去进行社会认知是对的,它可以减少进行这次活动所用的时间和耗费的能量。但期望一旦建立错了,就会得到不同的或不正确的结果。(猎人打猎) (三)情绪情感

从情绪上来看,情绪影响认知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当我们处在高度应急的状态,心里紧张会造成认知能力的下降,产生认知的错误不完整(刑事案件的侦察和审理中有很大的意义),第二种是我们每个人在一定的时候他会处于某种心情状态下,我们把它叫做心境,一类是积极的心境一类是消极的心境,在积极的心境下观察人际关系即进行社会认知,会让认知对象蒙上积极的色彩。

从情感上来看,是指我们已经建立的对某一个对象的积极的一种体验或消极的一种体验也会影响到我们对这个认知对象认知的准确度(模拟打架,足球赛打斗) (四)心理定型

我们由于生活经验由于学习,对于社会上某一类人是什么样子会有一种相对稳定的看法,就把它叫做定型了。遇到一个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人,具体的个体我们并不认识,只知道他是某一个群体的成员,于是,我们就会用先前已经建立的关于这一类人的定型来评价这个人。所谓评价,就是社会认知。如果用定型去指向任何一个具体的成员可能又会看偏了。我们在使用定型的时候往往是自动化的,这就警醒我们,在给一个人做评价的时候应该慎重,最好是除了用定型之外,还应该对它作具体的调查分析。(如性别定型、种族定型、区域定型等),心理定型我们要谨慎对待。

(五)光环作用、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等 光环作用(如被告人的物理外表对法官的判断有什么影响, 追星)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一对。首因效应指我们认识人的时候,刚刚接触他的时候,所得到的信息对评价他特别重要。近因效应指最近得到的信息对于评价这个人特别重要。 投射效应指我们可能倾向于以己度人,就是用自去推别人,等到自己吃亏了犯了错误了,反过来会讲,怎么搞的很别人不一样,自己很善良的人,看到别人干了什么坏事,他讲这个人怎么干这种事,人都应该很善良的,他以自己善良的心态推别人。(用自己的品质、自己的价值观念、自己的愿望推论到别人身上去)

在认知过程中,个体的某些偏见时时影响认知的准确性,是认知发生偏差。这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克服的。

二.认知对象的因素 (一)魅力 (二)知名度

(三)自我表演(总统竞选) 三.认知的情境因素 (一)空间距离 (二)背景参考

第四节 印象的形成

在认知活动中,一旦我们能够对对象的某些属性做出判断也就构成了印象。从本义上说,印象组织了人们关于对象各方面特性的认知成果,它所反映的是对象的整体特征。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等到把握了对象的全部特性之后才形成对他的印象,甚至只需看过一个人的照片,或者向他说几句话,就可以下许多断言。这种情况是由社会认知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原则

一致性、评价的中心性、中心特性作用 (一)一致性

是指我们形成的印象通常是愿意对他方方面面的感受都保持和谐。

(二)评价的中心性

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指我们建立一个人的印象的时候,有三个维度,第一是对这个人的评价,第二是看这个人强弱,第三是看这个人活动表现怎么样。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我们特别强调对这个人的评价,我们一旦对这个人有了评价,印象基本上就出来了。对一个人评价的内容是在印象形成当中起一个中心的作用,它占据着中心的地位。 (三)中心特性作用

我们以形成对一个对象的印象,我们会了解他有许多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对你对他形成印象的时候不是等同的,可能其中某一个或两个特点起到关键的作用,而其他的特点就会退后。(找朋友,诚实)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一)平均模式 (二)增加模式

加权比先两种进步。

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社会认知归隐的研究都是我对别人的行为原因的分析。因为我们要对待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一个人,了解一个人不是很抽象的了解,而是从他的外在行为去了解。或者说我们要分析别人的所作所为,然后就可以依据这种分析,去对这个人做一个判断,做一个评价或者形成一种印象。这么来看,在

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社会认知的过程当中,归因实在太重要了。 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通常做两方面的推理,一方面是内在的归因,一个是外在的归因,内在就是自己的条件,外在就是环境的条件。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

对预测一个人行为的结果是有作用的。

归因尺度 内在的 外在的 稳定的 能力 任务难度 暂时的 努力 机遇 三.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 四. 凯利的归因理论(三度理论)

一致性 区别性 一贯性 (玛丽看小丑笑,语文考试)

文化与归因

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会不会影响到归因的结果?先前谈到的归因规则是不是在中国也完全适合?(求同存异)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