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醉翁亭记题目

2021-07-21 来源:年旅网
1. 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2.(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临溪而渔……山肴野蔌。 (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 (6)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

(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课文理解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只是表象,“乐”才是实质。)

4、主题:文章以极其生动地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心情。

5、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6、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在滁州城西南方向的琅琊山,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边上)

7、开头第一段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①—④句。写景的顺序是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 8、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视觉,听觉。

9、这段景物描写,总写琅琊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下文对醉翁亭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布置好环境。

10、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11.文中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12本课的成语:峰回路转 现比喻形势突然发生改变。 水落而石出 现比喻真相大白。

醉翁之意不在酒 现比喻言在此而意在彼。 觥筹交错 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13、第一段:(1)本段中点明题旨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4、第二段:(1)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写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5、第三段:(1)本段分为四层,依次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勾画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其中“太守醉”是核心,其余皆是陪衬,写“醉”也是写

“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一个“乐”字贯穿全文。

(2)与“伛偻提携”意思相近的一词“黄发垂髫”;“非丝非竹”中“丝竹”指音乐,《陋室铭》中也有相似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

(3)就地取材的有:肥鱼、冽酒、山肴野蔌(清廉)。做的游戏:投壶、下棋。(4)写宴饮的畅快、无拘无束: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16、第四段:(1)“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写出了醉罢万归的情景,笔调闲散,淡雅而有情致。(2)本段紧扣一个“乐”字,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心情。(3)“醉能同其乐”,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17、“太守之乐其乐也”中“乐”的含义是什么?(这里“乐”指作者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18、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美丽的山间景象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19、就全文而言,作者“乐”有三方面:(1)山水乐(2)宴酣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20、文中第二段说“乐亦无穷”,其原因是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21、本文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趣与境界?(体现出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趣与境界。)

22、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3、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2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5、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

26、“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27、第③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28、“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29、欧阳修是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而被贬滁州,但选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很似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议论的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30、欧阳修旷达人生观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对生活,奋发有为。) 31、《岳阳楼记》一文中,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试比较欧阳修的“与民同乐”,谈谈二者之间的异同。(相同的是都谈到了与天下人同乐;不同的是欧阳修仅与天下黎民百姓同乐,而范仲淹则是先忧后乐。)

32、前人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太守”。纵观全文,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文章主旨是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通过记亭子,写山水,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33、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34、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联: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35、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命”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 下联:

*宽对即可,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36、比较阅读:(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1)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议论为主,乙文以记叙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2)分析一下,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关心人民疾苦,与民同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等方面值得肯定和继承。)

37、比较阅读:(甲)予观夫巴陵胜状…… (乙)若夫日出而…… (1)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而乐亦无穷也。)(2)甲段写登楼所见,乙段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甲段是写水景,乙段是写山景;甲段写了朝暮之景,乙段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甲段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段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38、比较阅读:(甲)已而夕阳在山…… (乙)嗟夫!予尝求…… (1)甲文中以“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乙文假借古仁人之心,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2)甲文中“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第一个“乐”的意思是以……为快乐,乙文中表现出与太守的追求相似的句子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两文都表现出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或忧乐天下的崇高境界。

32、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反映出的思想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请从中选择一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提示:有现实意义。看法,答:无论是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只沉溺于个人的得失,应积极,乐观向上,胸怀宽广, 尤其是当代的青年人在竞争大潮中更容易出现个人挫折,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具有欧阳 修与范仲淹那样大的胸怀和气度 (2分)

39.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40.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41.在第二段中作者如何写景的?

写朝暮之景时,1)抓住了云气,烟雾,光线的变化来写,从动态写景;写四季之景时,野芳佳木都是静态之景。2)调动多种感官:嗅觉方面(野芳发而幽香)视觉方面(佳木秀而繁阴)。3)选取最有朝暮,四季中特征的景物来写,描绘多幅画面,突出山水景物的优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