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01-15 来源:年旅网
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4次月考试卷

(答卷时间:150分钟 全卷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靡有朝矣。 (《诗经·氓》) (2)制芰荷以为衣兮, 。 (屈原《离骚》)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渔舟唱晚, ; (王勃《滕王阁序》) (6)沙鸥翔集, ;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万历二十八年举于乡。善谈兵。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 .

是大军屯山海关,永平为孔道,士马络绎,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就理而民不病。累转副使、参政,仍故官。七年,哈剌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 .

崇祯元年改关内道。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一日枭斩十二人。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督师袁崇焕言春廉惠,不听。御史李炳言:“春疾恶过甚,为人中伤。夫杀之滥否,一勘即明,乞免提问。”不从。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永平统五县一州,今郡城及滦州、迁安并失,昌黎、乐亭、抚宁又关内道所辖。臣寄迹无所,当驻何城?臣以兵备名官,而实无一兵,操空拳如虎穴,安能济事。乞于赴援大将中,救一人与臣同事,臣亦招旧日义勇率之自救。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帝许之。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

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两军交锋,火器竞发,声震天地。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黑云见,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

1

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部卒死者无算。诸人见我(此指清朝。因《明史》为清官方修撰,故称“我”——注)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至晚,遣使赐以珍馔。春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遂不食。

越三日,复以酒馔赐之,春仍不食,守者恳劝,始一食。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

初,襄等败书闻,以春守志不屈,遥迁右副都御史,恤其家。春妻翟闻之,恸哭,六日不食,自缢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九》,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擢山东佥事 擢:提拔 .

B、事就理而民不病 病:疾病 .C、春等责数之 数:责备 .D、迄不失臣节而死 迄:最终 .

3.以下句子全都表明张春不失臣节的一组是( )(3分)

①具揭辩 ②植立不跪 ③遂不食 ④令剃发,不从 ⑤服故衣冠 ⑥六日不食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春不但善谈兵,而且善于处理复杂的事务。在做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时,面对众多的兵马、难民,他长于谋略,运筹有方,表明了他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

B、兵部尚书王在晋先是弹劾张春嗜杀,又弹劾张春暗通宦官克扣粮饷,后来查实,这些都是诬陷。

C、永平失守,皇帝派张春任永平兵备参议时,他表示自己一个人率大军前往,缺少副将,要求皇帝再派一人前往,皇答应了他。

D、张春率军于大凌河前线与清军激战时,兵败被俘。张春坚毅不屈,临难不苟,生死以之,表现了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一种伟大的人格尊严。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3分) (2)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2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注] ①倚仗:即倚杖。 ②云沙:云海。 ③山家:山那边。 (1)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3分)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图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在为查理安排房间时,欧也妮端着一只长柄暖床炉进了查理房间。葛朗台见了,对欧也妮说道:“你把暖床炉放这吧,我的侄儿娇贵的像个产妇。”

B.查理到来的第一个早上,欧也妮早早起来梳洗,从今以后梳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了。有生以来她第一次希望自己显得漂亮,担心自己的相貌配不上查理。

C.台·格拉桑给欧也妮送来生日礼物。克罗旭咬着守财奴的耳朵说:“这些人简直把钱望窗外扔。”葛朗台说:“没有关系,反正是扔在我的地窖里。”

D.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律师代表参加陪审。在法庭上玛丝洛娃认出了他,这让他十分愧疚,聂赫留朵夫只盼快点审完。

E.“他在灯光雪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软椅上,有说有笑,喝酒玩乐,可我呢,在这儿,在黑暗的泥地里,淋着雨,吹着风,站着哭!”卡秋莎想着站住了,身子往后一仰,双手抱住头,放声痛哭起来。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复活》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撤销也罢,不撤销也罢,现在对我都是一样了。”她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您觉得都一样,”他说道,“不过对我来说,您无罪释放也好,不释放也好,倒真的都一样。不管情况怎么样,我都准备照我说过的话去做,”他坚决地说道。(第二部第13章)

这是聂赫留朵夫第几次探监的事?他准备去哪里?做什么事?请分别回答相关内容。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先生,”等葛朗台去关上水果柜的门转来时拿侬又说道,“您不打算每周做一两次火锅招待您那……”

“当然要做啰!”

“那么我得上肉店呀!”

3

拿侬建议做火锅要招待谁?葛朗台让拿侬怎么做?请分别回答相关内容。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注】①《武成》:《尚书》的篇名,文中写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孟子认为这不可信。②策:竹简。 (1) 请概括孔子和孟子为学主张的共同点。(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从历史语境角度重新审视花间词

莫道才

①《花间集》对民间曲子词过渡到文人词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花间词”既有文人“长短句之诗”的文学性,又兼具民间曲子词的娱乐性。我们重新解读花间词,是从文学的动态视野来观察花间词,给予合理的评价。

②苏、辛的豪放是对婉约的超越,但婉约却是词的大宗。花间词作为婉约词的源头,其地位是不应忽视的。

③再看看常被人所诟病的花间词的“艳”。这一美学特性正是从《花间集》而来的。实际上,在《花间集》的影响下,“词为艳科”已成为指导两宋词人创作的主导思想。而这一点正改变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严肃面目,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个人的感情世界,从而才能使中国古典诗歌能够在唐诗繁荣之后再一次创造新的高峰。

④花间词奠定了词的基本特质,影响深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花间词就没有后来的晏(殊、几道)、欧(阳修)、柳(永)、秦(观)、李(清照)、苏(轼)、辛(弃疾)。虽然花间词处在稚嫩的发展阶段,但作为词体的缘情特征、抒情内容、抒情方式、抒情手段都已基本奠定。传统中国的诗歌以“言志”为中心,花间词则以“缘情”为中心,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抒情文学。

⑤花间词本身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文艺上,它们在描摹景物、模拟人物情感上具有高超的技巧,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真切感人。同时,由于这个时期妇女不可能像现代职业女性那样参与广泛的社会工作,因此,词中的女主人公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所以,叙述过程便

4

在一个特定的画面内展开。因此,花间词发展出了一种与唐诗迥然不同的叙述性抒情风格。即使在花间词人中也并非一个模式,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作为花间派词人代表的温庭筠、韦庄,虽是同一时代、同一流派的作家,但其词风绝非秾艳一体,而是同中有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在题材上也并非如人们认识的只是花前月下,甚至有了咏史怀古的内容。同时,为借景传情,花间词又采用拟人、双关、比拟、象征、反衬、烘托、暗示、联想、对比、借代等种种手法,从而形成深婉简约的风格特点。

⑥在花间词中抒写最多的主题是绮情闺怨,其主要原因是花间词多为应歌而作。它适应了晚唐五代仕宦贵族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风气,也因此提供了了解这个时代士人心态和社会的文本。花间词人往往预先有满足读者期待的创作心理,所以形成了与传统诗人不同的表现闺情的方式,在意象方面有独特之处。花间词在意象选择上充满浓郁的富艳气息,其共性是侧重表现富艳景物的盛衰变化,往往同时衬托着女性的孤独哀怨,这从侧面透露出士人对政权变迁无常的厌倦和及时行乐的颓废情绪。

(选自《现代语文》,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对“花间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花间词”既有文人“长短句之诗” 的文学性,又兼具民间曲子词的娱乐性。

B、“花间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诗歌以“言志”为中心,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个人的感情世界。

C、“花间词” 在文艺上,它们在描摹景物、人物情感上,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真切感人。 D、“花间词”中主题多是绮情闺怨,其主要原因是花间词多为应歌而作,这是由中国传统抒情文学决定的。

11.本文作者针对“常被人所诟病的花间词的‘艳’”,从那些方面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与肯定?(结合文本分条回答)(3分)

12.“传统中国的诗歌以‘言志’为中心,花间词则以‘缘情’为中心。”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千年一醒扬州梦 望中犹记杜樊川

一个盛夏,一位青年默念着那首他极其欣赏的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到扬州寻梦。这位青年没有想到,诗仙李白写的这首诗就像给扬州织了一张巨网,它穿越了时空,不知道网罗了多少有缘人,他不过是其中之一

5

罢了。

他曾经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陷入扬州这张网?难道就是因为李白的那首令人无限神往的“扬州广告诗”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终于明白,真正撒开这张网,将包括自己在内的许许多多天下有缘人一并网入的,其实是另外一个人,杜牧,杜樊川。

这位青年在抵达扬州的第一时间就游览了文明遐迩的瘦西湖,在一座白桥面前,这位青年愣住了:这就是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吗?桥旁边的平台上,一代伟人毛泽东师法怀素的狂草可谓笔走龙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江南、春水、小桥、玉人、弄箫,不正是无数中国人梦中羽化而登仙的精神家园,遗世而独立的心灵故乡吗?他远没有想到,一个人的凌云健笔能够和一座城市的精神记忆如此紧密相连。

当他打开扬州梦,发现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竟然成为中国文人无法割舍的一个人文意象,成为关乎一个盛世的不可或缺的集体记忆。千年以降,被“二十四桥”深深吸引的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们,穿过春花兼秋月,掠过长亭更短亭,只为那一个魂牵梦绕的思念:扬州,去扬州。他们接过杜牧的笔,继续挥洒各自心中的“二十四桥”。

一座城市的一座小桥,竟然因一个诗人的文笔引发一个绵延千年诗会,这是何等的蔚为大观?诗仙李白写完《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还没等众人喝彩,就乘兴而归,一骑绝尘,这么精彩的开场白,一下子把大家的兴致激发起来了。都等着往下看。等啊等啊,一直等到杜牧出现,“二十四桥明月夜”顿成天人之语,举座皆惊!自此后,扬州成了“小杜的扬州”,杜牧成了主题为“二十四桥”的扬州笔会的盟主,引得天下风流尽入彀中,击鼓传花,接龙跟帖。这是怎样让人兴叹的文坛胜景!这是教人如何激赏的千古好戏!

“二十四桥”连同杜牧笔下的扬州,成为烙印般的中国意象、集体记忆、和精神胎记,不绝如缕,欲说还休,这是杜牧没有想到的。

我们应该由衷地感谢杜牧,感谢他留给我们的扬州梦,如果没有他的文笔,我们的精神家园图景将多一片怎样的苍白,少一种怎样的色彩呢?真的无法想象。

杜牧的诗作成就了扬州的美名,那么,当人们在扬州梦里沉吟和陶醉时,有多少人记得一个真实的杜牧呢?

“风流杜牧”成为近乎一边倒的带着暧昧意味的集体评语——如果这样评价杜牧,就未免太浅薄、太偏颇了。

追溯千年以前,长安杜牧杜樊川带着“春风得意马蹄疾”恃才傲物来到扬州,谁能知晓他内心的

6

悲欣交集呢?一个有着渊源家学和文韬武略的旷世奇才,不能处庙堂之高,有功于家国,而只能以幕僚之身,居江湖之远——虽然这个“江湖”是淮左名都、江南胜地扬州。他像他的晚辈柳永一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个“忍”字,包含了多少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呀!不要忘了,杜牧在扬州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还向当朝政要连续上书,《罪言》《守论》《原十六卫论》等国策宏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忧国忧民之心日月可鉴,可惜的是,人们却忽视了他纸上的大风流,我们习惯了杜牧笔下美妙的唐诗,可是有多少人捕捉到唐诗背后的江山呢?——一个真实的杜牧就这样轻轻地被误读了。

13.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探究了一个特定的人物杜牧,在一个特定的朝代唐朝,和一个特定的城市扬州,通过一个特定的载体唐诗,结下的不解之缘。

B、杜牧笔下写出“二十四桥”后,二十四桥便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种象征,是一个文化符号。

C、文中“一个人的凌云健笔能够和一座城市的精神记忆如此紧密相连”说明了怀素笔走龙蛇的狂草提升了扬州的知名度,使扬州被打上了精神烙印。

D、本文的材料丰富,作者在安排材料时由古及今,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E、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运用了对偶、引用、对比等艺术手法,使本文语言优美,既具有古朴文雅的风格,又具有形象生动的特征。

14.本文写的人物是杜牧,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李白?(4分)

答: 15.杜牧到扬州,内心悲欣交集,充满了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请你就“忧国忧民”“大风流”两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题(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世界文学_____ (cuǐ càn) 的星空中又一颗巨星陨落! ②马尔克斯去世引发了互联网世界几乎是排山倒海般的缅怀。③但这似乎与逝者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真正能打开《百年孤独》沉下心读完全书的人恐怕凤毛鳞角。④而纪念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近他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马尔克斯离世这件事,让人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已变得多么空洞苍白。

7

(1) 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修改。(1分) 答:________改成_________

(3) 材料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改正。(3分)

序号:_____ (1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7. 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2分) 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 ,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浙江四所高中试点“无班级管理模式”(即必修课选课走班改革),很多人的第一反映“这样不就跟大学一样了?”试点被称为“高大上”,原来的班级制度则戴上了“土鳖”的帽子,因为在高中就开启了大学模式,也让人找到了欧美高中给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影子。但试点也让很多离开校园多年的人感叹,“同桌的你”要成为过去式了吗?

你对“无班级管理模式”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答: 五、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因为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

根据材料所表达的喻旨,任选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8

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4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题卡

一、(一)(6分)

1.(1) (2) (3) (4) (5) (6) (二)2.( )(3分)3.( )(3分)4.( )(3分) 5.(1) (3分)

(2)

(3分) (三)6.(1)答: (3分) (2)答:

9

(3分) 二、(一)7.【 】【 】(5分) 8.选( )题作答(5分)

(二)9.(1)

(2分)

(2)答

(4分) 三、(一)10.( )(3分)

11.答: (3分) 12.答: (3分) (二)13.【 】【 】(5分)

14.答: (4分) 15.答:

10

(6分)

四、16.(1) (2分) (2) (1分)

(3)序号 (1分)修改: (2分) 17.

(2分)

18.(5分)

11

考场座号

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4次月考 试题参考答案

1.(1)夙兴夜寐(2)集芙蓉以为裳(3)封狼居胥(4)乱花渐欲迷人眼(5)响穷彭蠡之滨 (6)锦鳞游泳 2.B(受苦,损害)

3.B(①是张春被王在晋弹劾时自辩,⑥是张春妻子的行为。) 4.C(原文张春说“臣以兵备名官,而实无一兵”。)

5.(1)次年,司法官说张春被告发的罪行没有实据,于是释放了他。(“明年”、“乃”、句意各1分)

(2)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尽自己的职分的。(“所以”、判断句、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辽西全部失守,廷臣集议急需卫边之才,把他提升为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的兵备道。

关外难民云集,张春筹划有方略,事情理顺了百姓不困苦。屡次转任副吏、参政,仍任原官。天启七年,哈剌慎部长汪烧饼带领他的徒众到桃林口刺探,张春指挥守将擒获三个人。汪烧饼叫开关门愿意受罚,张春等人责备他,汪烧饼等发誓不敢背叛。

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被流言迷惑,弹劾张春好杀人。张春写出揭帖辩驳,关内的百姓也为他诉冤。王在晋又告发他勾结宦官克扣粮饷,因而被革职,交给司法官审判。次年,司法官说张春被告发的罪行没有实据,于是释放了他。

崇祯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用张春为永平兵备参议。张春说:“我已经把自己交给这座城池,不敢丝毫有所逃避。只是一定要做些对边疆有益的事情,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尽自己的职分的。”于是说军事机密不可泄露,请求皇帝召见,当面陈述用兵策略,皇帝答应了他。进殿对答后,皇帝多次称好,升他任参政。不久他偕同众将收复了永平等城,按功劳加官太仆少卿。 崇祯四年八月,清兵包围了大凌河新城,皇帝命令张春监督总兵吴襄、宋伟的部队飞驰救援。九月二十四日渡过小凌河。三天以后驻扎在长山,离城十五里,大清兵用两万骑兵来迎战。张春的营垒被冲破,诸军于是败北,吴襄先败,张春又将溃败的兵众收揽重新立营。当时风起,张春下令放火,风顺火势,燃烧炽烈,天忽然下雨反向刮风,士卒被烧死的很多。过一会儿雨停,两军再次激战,宋伟力量不支也败逃。张春和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都被俘虏。被俘的人见了太宗文皇帝都行臣子之礼,只有张春直立不跪。张春说:“忠诚的大臣不事奉两个君主,这是礼义。我若是贪生怕死,又怎么会让我担当重任!”于是绝食。

12

让他剃发,他不屈从。张春在古庙居住,穿戴着原来的衣帽,最终不丧失臣子的气节而死。 6.(1)曲中所写,景物众多:山、云、野鹿、野草、山猿、野花,这些景物在几十字的篇幅之中,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本色恬淡,自然而不妖媚的云山野趣图。

(2)从这首曲子中可以看出作者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

7.A (A “欧也妮”错,是“拿侬”;葛朗台说:“你把我的侄儿当产妇吗?把这暖床炉拿走”D“律师”错,是“贵族”;马斯洛娃没有认出他,是他认出马斯洛娃,又生怕马斯洛娃认出他。)

8.(1)第三次(1分);彼得堡(1分);为马斯洛娃向枢密院提出上诉,希望撤销原判(3分)。 (2)查理(或葛朗台的侄儿)(1分);葛朗台认为用不着买肉,他让拿侬用佃户送来几只乌鸦做一锅禽汤(4分)。

9.(1)学习与思考相结合。(2分,意思对即可。) (2)【要点】①孔子的话侧重于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向他人学习比凭空思考好;②孟子的话侧重于思考的重要性,认为对《尚书》这样的经典也要敢于质疑。(4分,意思对即可。)

①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结果)没有什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呢。”

②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处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武王那样)最仁的人去讨伐(商纣那样)最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棒都漂起来呢?”

10.D(“这是由中国传统抒情文学决定的”,错;原文作者的观点为“它适应了晚唐五代仕宦贵族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风气”“这从侧面透露出士人对政权变迁无常的厌倦和及时行乐的颓废情绪”) 11.(1)承认“词为艳科”已成为指导两宋词人创作的主导思想;但是肯定这一点正改变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严肃面目;(2)花间词奠定了词的基本特质,影响深远。没有花间词就没有后来宋代出现的那些大词人;(3)花间词虽然主题多是绮情闺怨,但它适应了晚唐五代仕宦贵族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风气,因此提供了了解这个时代士人心态和社会的文本。(4)花间词本身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文艺上表现手法多样化,它们在描摹景物、模拟人物情感上具有高超的技巧,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真切感人。(答出3点满分)

12.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中国传统的诗歌以“言志”为中心,这是从《诗经》以来,特别是以唐代诗歌为例而言的;而花间词则以“缘情”为中心,是以宋代《花间集》里的作品与作家的风格、流派,在题材与表达技巧等方面而言的,准确、鲜明地概括出了“花间词”的艺术特点。

13. C D (C项,不是怀素的狂草,而是杜牧的诗,原文提及怀素,是说毛泽东的字学怀素;D不是从古到今的顺序。)

14.①由李白及李白的诗引出扬州,写出青年人对扬州向往的浅层原因,从而衬托出青年人真正被扬州吸引是因为杜牧。②引出青年人真正被扬州吸引是因为杜牧,侧面烘托是杜牧成就了扬州。③为下文写人们等待杜牧的出现打下伏笔,使文章结构前后照应。(每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3点4分) 15.观点一:一个正直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为国家强大而奋斗之心,都要忧国忧民,杜牧正是这样。①“风流杜牧”的背后,是杜牧那颗从未熄灭的壮怀激烈之心,是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②杜牧是一个有着渊源家学和文韬武略的旷世奇才,却不能有功于家国,内心的悲苦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痛苦。③杜牧在扬州时仍忧国忧民,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上书了《罪言》《守论》《原十六卫论》等国策宏论。④我们今天虽无杜牧时期的国情,但也要有一颗为国家强大而奋斗的赤心和雄心。

观点二:杜牧的大风流,不是个人的私情,而是其作品所体现出的才情、散发出的为国为民的担忧之情以及他对后人深深的影响。①才情方面:其“二十四桥明月夜”成天人之语,表现了杰出的才华。②为国为民担忧方面:上书《罪言》《守论》《原十六卫论》等国策宏论。③对后人的影响方面:

13

他的诗作,成就了扬州的美名;他笔下的二十四桥、扬州,成为中国意象;他的诗文,充实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他忧国忧民之心,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奋斗。(言之有理即可。) 16.(5分)

(1)璀璨(两个字完全正确给1分,只一个字正确不给分。) (2)“鳞”改成“麟”(2分)

(3)序号:④ (1分) 修改:“通过”和“让”去其一。(1分)

17.示例: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一样,凄冷的北风也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脚步。

就像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一样,闪烁的群星也拦不住你追求心灵窗外的阳光。 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一样,突来的暴雨也拦不住你已经远去的背影。

18. 【示例一】“无班级管理模式”,是值得推崇的教学改革。(1分)以往的教学模式,虽保证了教学的一致性,但却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改革后会使课程设臵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各取所需。这种分层教学模式尊重了教育规律,是真正的因材施教。(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示例二】试行“无班级管理模式”,应持慎重态度,切勿一哄而上。(1分)在我国学校里一下子没有了班级和班主任,学生的自治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挑战。我国高中的社团文化还比较薄弱,还难以承担起学生精神归属的重任。如果我们不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的实质,不注重先在内涵上靠拢,而仅仅是学习其形式,就难免要走上形式主义的误区。(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以花喻人。花如其人,贵贱芳香,花瓣根茎,无不折射出人生之道。四个花贩四句话四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立意即可,又体现出该材料的开放性。

1、第一个花贩:“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白花”与“艳丽的花”在外表上形成对比,可以理解为一个“朴素”,一个“华丽”;“ 香”和“缺乏芬芳”可看作是内涵上的比较。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愈朴素无华的人,愈有内在美德、精神,愈是令人景仰;而那些只重外表、追求浮华的人,却常常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第二个花贩:“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同样的花,同样的香,白天黑夜都是如此,却被为夜来香,究其原因,问题不在花,而在于人。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白天人们要忙于各种事务,关注更多的事情,人的心太浮躁了,客观上忽视了花释放出来的香气,而晚上是宁静的。不管什么时候,心浮气躁的人总是发现不了生活的美享受不了生活的快乐。所以这句话启示我们:浮躁与喧嚣,享受不了生活的快乐;追求心灵的宁静,方可享受美好的生活。

3、第三个花贩: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这段话中,第一句是结论,第二句是原因。原因是立意的基点。莲花要在早上开放,否则就没有机会开放了。以花类人,人最容易取得成就的时候是青春,人生由青少年、中老年等阶段构成,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就更难有志气了,大器晚成的毕竟是少数。如果我们错过了人生的黄金季节,那么就有可能不会再绽放出人生最艳丽的成功之花。所以这句话启示我们:珍惜青春,早有作为。可以就此立意:要珍惜青春,抓住青春,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4、第四个花贩: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此句话关键在于解读“昂贵的花”的寓意。“昂贵的花”可以作多元解读,一是指那些苛求着丰沃的养料,霸占着和煦的阳光,却经受不住丝毫的磨难与历练的青少年。所以由此立意为:磨砺自我,培养坚韧的品格。“昂贵的花”还可以解读为青春,古语云“百年三万六千日,蝴蝶梦中度一春”,人生宛若无痕的春梦,走得最快的,往往是最美的时光。由此立意为:珍惜青春。

这种多材料、多角度的作文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哪点都读,结果哪点也没谈透,只需要析透寓

14

意,纵深挖掘,剖析入理。

例文1

淡极始知花芬芳

剪一段浅浅烛光,点亮花房。夜色安宁,千朵昙花幽幽绽放,空中弥漫醉人的馨香。不只昙花,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朴素的花朵往往拥有迷人的芬芳。

剪一段浅浅烛光,点亮花房。伴着书卷的墨香,我看到了许多花的绽放。

我看到你绽放,你是花,是如此美丽的花,娇艳的容貌,优雅的谈吐,倾倒无数名人雅士。你是林徽因,是如此朴素的花,你告别了贵夫人们的沙龙,与丈夫到乡村寻访古建筑,与学生去工厂补救景泰蓝。仆仆风尘,经年奔忙,也许掩盖你的美丽,却无法掩盖你的芬芳,你选择了朴素地绽放,将芬芳与中国古建筑一同留在人们的身旁。

我看到你绽放,你是雷洁琼,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原本应千娇百媚锦衣华裳,可你选择做一朵朴素而芬芳的花,救国抗战,为社会贡献力量。于是你离开家庭,去了农村,去了工厂。于是你做了一名普通教员,组织学生发起爱国运动宣传革命主张。于是你成了民盟的重要领导人,民主斗士,著名学者。你是一朵花,放弃了缤纷的颜色,却收获了经久的芬芳。

我看到你绽放,你是花,是经霜历寒的菊花,在生活的严寒中仍能傲然绽放。你是陈树菊,是一个普通的卖菜妇人,生活贫困艰辛却乐于助人。你帮助数百名学生重返校园,你数十年如一日致力慈善,你向学校捐款十余万。你的善良,如同淡雅的花香,芬芳绵长。

我还看到过许许多多朴素的花在绽放。是居里夫人,放弃上流社会的生活,埋头实验,将一生的时间用于科研,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是江觉迟,受活佛所托,到贫困的西北,为当地人民看病,教当地孩子识字,把文明带到了边藏;是申雪,默默苦练十年,为中国赢来冬奥会金牌。

还有更多平凡的花朵,她们是教师,工人,农民,清洁工,志愿者……她们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奉献,勤恳工作。她们平凡,她们朴素,她们却拥有最迷人的芬芳。

剪一段浅浅烛光,点亮花房。我知道朴素的花朵拥有醉人的芳香,朴素的人生才能为世间带来芬芳。人生因为朴素而能真正贡献力量,花朵因为朴素而获得最美的绽放。

点评:这篇文章根据第一个花贩的话来立意,紧扣“外在朴实而内在芬芳”来行文。精选素材,林徽因、雷洁琼、陈树菊三个典型的女性,个例精叙,结构上论据并列,思路清晰;运用二人称,如同对话,便于抒发感情。之后再推而广之,选取了居里夫人、江觉迟、申雪三个事例概例组合,增加了文章的广度,最后再发掘到对平凡朴素而无私奉献的群像的赞美,可谓层层推进。语言上注重整句的运用,音韵的和谐;结构上注重文脉句的设置,如“剪一段浅浅烛光”,思路清晰顺畅。

例文2

水静犹明

生命是一座山,只有摒弃浮躁的人才能体会它的雄伟; 生命是一部书,只有守住宁静的人才能悟透其中的奥妙; 生命是一棵树,只有淡泊如水的人才能采撷生命之果。

《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水平静下来尚且清澄明澈,又何况是人的精神!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当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看不到世界。

人亦如此,一个人若心中喧嚣,心就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荡着,躁动着,以这样的心,能闻到夜来香的香气吗?其实,我们并非丧失了五感,而是被众生喧嚣塞住耳朵,被万物纷乱迷了眼睛,被自身焦躁了心神,却未曾知晓,惟有静水方能流深。

忆往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确,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找到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15

“险躁则不能治性”,唯有心中宁静,才能“接世”。

曾记得,禅宗六祖慧能为检验门下弟子的悟性,问弟子寺外旗子随风飘动,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众弟子答曰风动或幡动。慧能却一语道出是心在动。人心不动,方制万物,这可谓境由心生,在芸芸众生为名利往来的浮躁社会,或许守住心中宁静,才能御住世俗的污染,才能闻到那花香,更好地追求人生理想。

太多浮华,便见不到明澈潭水;太多追溯,便寻不到原本的姿态。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岁月的沉淀过后不过是河底一粒沙石,何不守住一份纯粹,洗去那份浮华?

我们难以忘记那位高唱“归去来兮”,翩跹于回家路上大彻大悟的诗人;难以忘记瓦尔登湖畔梭罗先生简单而愉快的生活方式;难以忘记在濮水边垂钓的庄子那句“吾将曳尾于涂中”。怎样在喧嚣的尘世中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井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他们已为我解答。目光清纯,心中洁净,他们在鲜泽的阳光下看到光明与生机,他们是能闻到夜来香的香气的。

守住宁静是一种执著,无论花开花谢,云卷云舒,都要顶得住干扰,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永远保持内心的祥和,才可以嗅到花香。

守住宁静是一种成熟,古人云:“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让自己心静如水,不在浮华中迷失,永葆淳朴与自然,自会闻到花香。

水静犹明,人静则达,亦能风乎舞雩,亦能嗅得花香。

点评:这篇文章根据第二个花贩的话来立意,“水静犹明,人静则达”,远离喧嚣方能嗅到花的香气。文章深刻剖析了嗅不到香气的原因,素材丰富,底蕴丰厚,正面铺排概述了大量的事例,从不同的层面阐释了“远离喧嚣,守住宁静”的重要性。语言表达上多用整句,多引名言警句,既有文采又有内涵。结构上纵深式展开,先比喻切入,阐明宁静的重要性,然后分析说理,再转入举例论证,最后回扣观点和题目。

例文3

惜春莫怕花开早

花儿绽放,不知明媚鲜妍能几时。花的生命短暂而易逝,有人渴望保留那些在春日里含苞未放的花朵,害怕开放后便只有凋零的命运。孰不知,今晨不开,今日不开,待他日一朝春尽,便再无开放之时。

如果花朵在最适宜的时候不能开放,那么就永远不能开放。人生亦是如此,如果在最合适的时候不能抓住时机,展现自己,就永远难有灿烂的时刻。

骆宾王六岁咏鹅,王勃二十六岁一篇《滕王阁序》名动天下,孙权风华正茂时早已坐断江南,执掌权柄。他们在人生中的绚烂时节,毅然绽放,让美丽浓缩于最适宜的时候,更让人赞叹称奇。才华不显露,只能在自己的囊中化为腐朽,他们紧紧抓住时机,让自己的人生耀满光辉。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出名要趁早”,张爱玲拿着自己五彩的笔如是说,于是在人生的春天里,她发表了她细腻而丰富的文字,甚至还用写字的笔,为自己绘制华衫,活出了一份作家的风华绝代,她一袭华美的袍子上,绽满了开放的美丽。莲花在清晨开放是最好的时节,如果年轻的张爱玲不及时绽放自己的光环或许文学的天空也要为之黯淡。

年轻时拼搏进取,中年时方能取得业绩,老年时才最能明白生命的意义。张爱玲才华的显露源于幼时坚实的国学功底;苏洵三十文章成,是因为年轻时拥有了丰富的学识。即便是姜子牙,虽说是大器晚成,八十岁才遇到周文王,但也是因为八十年间他用长期的垂钓收获了冷眼看世的能力,如果不是年轻时代积聚能力,便很难有“绽放”的机会。人生的春天未必是人生的开始,而存在于自己蓄积了充足力量的时节。花儿绽放,源于一冬的积聚;滴水成川,源于日夜的汇流。

人生的春天非常短暂,因为春天的美好,让我们哀叹花开得太早,春去匆匆,但在合适的时候不开放,便再无开放的时节。我欣赏那些大学生村官,在生命绚烂时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绽放光华;我

16

欣赏那些年轻的创业者,承担着苦痛却也为自己创造奇迹。生命之途漫漫,人生中的好时节屈指可数,要记住,在清晨,在最适宜时不开放,便再无开放的机会。

春天美丽,但也请放开手抓住时机,让花儿绽放。惜春莫怕花开早,此时不开无时开。

点评:这篇文章根据第三个花贩的话来立意为“珍惜青春,早有作为”。文章从花切入,旁征博引大量的材料,以雄辩的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难得是该文能够辩证思考问题,即便是大器晚成者也离不开青年时代的积极进取、拼搏努力积淀下的能力,所以更加全面地证明了年轻时代努力向上力争有所作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