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会计学基础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

2021-03-19 来源:年旅网
《会计学基础》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 一、 《会计学基础》课程特点

1、 学习内容进入一个新领域——社会经济领域

2、 作为经济专业的基础学科,专业性极强、操作性极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解

受知识面的影响(实践性、理论性、法规性) 3、 内容新,课时少,课堂练习时间少

4、 与其他课程相比,较难学,考试成绩不理想 5、 新生入学一周似同听天书,进入第二周便可入门 二、 《会计学基础》课程学习要求

1、 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及练习

2、 转变学习方法,由强制学习转为自学为主,讲授为辅,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

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加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 《会计学基础》课程作业要求 1、 独立完成,共同探讨,不允许抄袭

2、 按时缴纳,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性。 3、 及时订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会计有大概了解。掌握什么是会计、会 计具有哪些职能,会计对象及其内容、会计的任务、会计核算方 法、会计核算的前提与原则。

学习重点:1、会计产生的社会基础、会计的含义、特点、职能、任务、方法

2、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讲授方法:讲授为主(案例分析) 授课课时:8课时

参考资料:《基础会计》(中华函授) 《基础会计学》(中央广播大学) 《会计学原理》(立信)

〈会计〉(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丛书) 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第一节

一、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的社会基础)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而产生,并伴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萌芽:“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头脑记忆,这种管理和生活的活动,孕育了会计的萌芽。

产生:文字和数字相结合的专门记载,它仅仅是生产者从事生产管理的一个附带工作。——采用一定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会计就从生产的附带工作职能分离出来,变成一种专人负责的独立的职能。

发展:低级——高级 , 简单——复杂 我国:西周:“零星算之为计,综合算之为会。”

会计的概念

宋朝官厅:“四柱结算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为我国收付记帐 法奠定了基础。

明末清初民间商界:“龙门帐”“四脚帐”,为我国复式记帐原理作出了 贡献。

新中国:收付记帐法,增减记帐法,借贷记帐法,1992年11月、1993 年七月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 度。

西方:15世纪末,意大利初步形成了借贷复式记帐法,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天主教道士八却里《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 ——复式记帐法原理运用

1854年,英国成立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公会 美国逐步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支 (二)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算职能 监督职能 管理行为 二、 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在管理经济的过程中,客观上具有的功能 (一)核算职能(基本职能之一,最基本的职能)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计量和汇总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如实、全面、系统的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核算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和及时。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和经费的收支 5、收入、费用和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监督职能

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加以指导、控制和检查 1、监督内容: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2、监督标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和计划;企业内部制度、计划和定额。

3、监督经济活动全过程:事前、事中(日常监督)、事后 (三)管理决策职能

内部管理、国家的宏观管理,随着社会发展管理决策职能也将得到发展,并且新的职能也将产生和发展。 (四)三者的关系

会计核算职能是基础,监督职能、管理职能是会计核算职能得以发挥作用的保障。

三、 会计的主要特点

(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货币:实物、劳动、货币三种量度的统一计量价值标准 (二)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计量和记录

连续: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宏观、微观) 系统:记录、分类、汇总、加工、整理 全面:完整

综合:货币为计量单位

(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也将随之而发展 四、 会计学科体系

会计学基础: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础) 财务会计:具体理论和实务(具体运用) 成本会计 审计学 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

第二节

一、 会计的一般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 现的经济活动。

宏观:生产——分配——消费——生产

微观: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利润分配的循环 二、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若干会计要素) (一)资产

会计的对象

1、含义: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 债权和其他权利。

2、特点:(1)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实的,不是预期的) (2)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必须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4)必须可用货币进行计量

3、分类(标准):按变现和耗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4、具体内容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

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付货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

非流动资产是指不可能或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 (二)负债

1、含义: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2、特点:(1)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

(3)负债通常需要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日用资产或劳务来偿付。 (4)必须可用货币进行计量

3、分类(标准):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4、具体内容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

短期借款、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收帐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收款、预提费用。 (三)所有者权益

1、含义: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净资产在数量上等于全部资 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2、特点:(1)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2)净资产在数量上等于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3)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在单位存续期间内,原则上不能收回。 3、分类标准:按所有者权益形成或来源渠道划分 4、具体内容:实收资本(投资人对企业投入的资本) 资本公积金

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1、含义: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代

受的款项除外)

2、特点:(1)收入反映单位一定时期的经营成就,代表单位经济利益的增加 (2)收入的实现会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收入必须可用货币进行计量

(4)收入应当以实现为原则,未实现的和潜在的收入不能予以确认 3、分类标准:按主次划分 4、具体分类

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材料、包装物出租收入、转让无形资产等)

(五)费用

1、含义: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2、特点:(1)费用的发生有其一定的目的性(因果关系配比) (2)费用的发生与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是同步的 (3)必须可用货币进行计量

(4)与生产经营无关的的各种耗费应当列入损失,不得计入费用 3、分类标准:是否计入产品生产成本,怎样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4、具体内容

直接费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间接费用(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其他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计入

当期损益 (六)利润

1、含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特征:(1)利润是单位在一定期间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 (2)收入和费用确认的标准即为利润确认的标准。 3、分类:按利润的来源划分 4、内容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

营业外支出的余额 三、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用者+所有者权益

在会计核算期间的不同时点会计等式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起点:

中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 终点:

第三节 第四节

一、 会计方法体系 二、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与原则 会计的任务 会计核算方法

一、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出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假设。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

2、会计主体为日常的会计处理提供了空间范围的依据;会计主体不同与法律主 体,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可谓会计主体;它可以是法律主体,也可为非法律主体,可为一个企业,也可为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可为单一企业,也可为几个企业组成的集团。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假定可能在预计的将来,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即定目标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不会面临清算和破产。 (三)会计分期

为及时计算企业损益,提供财务报告,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需要,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年度、季度、月度。其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四)货币计量

1、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要采用同一种货币币钟为计量单位(记帐本位币)

2、币值稳定假设,不考虑币值的市场波动 二、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发应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二)实质重于形式

交易或事项重于其法律表现形式,应当按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三)相关性原则

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满足宏观信息需要、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所提供的各种报表不能满足所有方面的需要,只要会计报表使用者通过通用的会计报表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能够得到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就符合相关性原则。 (四)一贯性原则

同一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会计期必须保持一致,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纵向比较)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变更。 (五)可比性原则

不同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横向可比)

(六)及时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会计信息收集及时、处理加工及时、传递及时) (七)明晰性原则

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收入和费用确认: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付的时间和金额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时间金额。

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是以收入和费用的权利和责任实际已经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时间和金额。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矿款项是否支付,都应作为当期的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经收到,也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费用。

举例:本月(10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本月销售产品10,000元,实际收到6,000元; 2、 本月应负担的1,000元房租,按规定上月末已支付; 3、 本月收到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2,000元;

4、 本月支付四季度报刊费300元。 业 务 序 号 1 2 3 4 收 付 实 现 制 收 入 费 用 6,000元 0元 2,000元 300元 权 责 发 生 制 收 入 费 用 10,000元 1,000元 0元 100元 (九)配比原则

是指收入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 1、因果关系配比 2、时间关系配比 (十)历史成本原则

是指企业的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入帐价值核算,其实质是不考虑随后的时市场格变动的影响。

但在物价变化剧烈情况下,应将物价变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在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资产帐面价值进行必要的调整。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凡是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 资本性支出:凡是指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 (十二)谨慎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多记资产或收益,少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十三)重要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别被交易或事项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形式。

重要与否取决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重要与否是不同的,

对于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会计期重要与否也是不同的;重要与否应从两个方面考虑(数量和性质)。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帐户

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掌握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的概念及其作用,了解会计科

目的设置,熟悉各个常用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以及各级会计科 目之间的关系,帐户的基本结构,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学习重点:会计科目与帐户的概念,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常用会计科目,帐户

的基本结构

讲授方法:讲授为主 授课时数:2课时

参考资料:《基础会计》(中华函授) 《基础会计学》(中央广播大学) 《会计学原理》(立信)

〈会计〉(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丛书) 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第一节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

会计科目是对资金运动按其经济内容的性质进行的分类。 (二)会计科目的意义 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

法规性、单一性、相关性、指标性 三、 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 按列入的会计报表分类

1、资产负债表科目(资产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 2、损益表科目(收入类、费用类、利润类) (二)按其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 2、负债类 3、所有者权益类 4、成本类

5、损益类(收入类、费用损失类) (三)按会计科目的级别分类

1、总分类科目(一级会计科目):提供总括的核算资料(国家规定) 2、明细会计科目(按级别划分):提供详细的核算资料(企业设置) (1)子目(二级科目) (2)细目(三级科目)

四、 会计科目的名称(总分类科目)

第二节

一、帐户的概念 1、帐户的含义 2、帐户的意义

3、帐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

帐户

二、帐户的结构 (一)丁字型帐户 (二)开字型帐户 (三)帐户中的四个指标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四者的关系

三、帐户的分类(以后章节讲述)

第三章

学习目的及要求: 学习重点: 讲授方法:讲授为主 授课时数:课时

参考资料:《基础会计》(中华函授) 《基础会计学》(中央广播大学) 《会计学原理》(立信)

〈会计〉(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丛书) 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第一节

一、会计基本等式

会计基本等式

复式记帐

1、权益的概念 2、会计基本等式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虽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有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权益的有关项目同时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 第二,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权益的有关项目同时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 第三,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内部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第四,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权益内部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不论经济业务如何复杂,引起资产和权益发生什么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经济业务与会计等式

经济业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 +

(2)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 + (3)资产减少,负债减少 —— (4)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 (5)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 -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 - (7)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 -

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8)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 — (9)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 +

举例:某企某月1日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项目 固定资产 现金 银行存款 原材料 产成品 应收帐款 合计 金额 400,000 3,000 35,000 50,000 70,000 5,000 563,000 权 益 短期借款 应付利润 应付帐款 实收资本 未分配利润 合计 金额 10,000 50,000 3,000 430,000 70,000 563,000 (一)本月发生经济业务如下:

1、 企业收到外商投入设备一台,价值80,000元; 2、 企业向银行借款60,000元;

3、 企业用银行存款偿还所欠借款10,000元; 4、 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元; 5、 企业用银行存款30,000购买原材料; 6、 企业开出商业汇票以支付所欠货款1,000元; 7、 本企业所欠货款1,000元将其转做投资人投资; 8、 分配利润10,000元,款项未汇出; 9、 分配利润,提取公益金7,000元。 资产项目 固定资产 现金 银行存款 原材料 产成品 应收帐款 合 计 第二节

693,000 复式记帐原理 金 额 480,000 4,000 54,000 80,000 70,000 5,000 权 益 短期借款 应付帐款 应付票据 应付利润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合 计 金 额 60,000 1,000 1,000 60,000 511,000 7,000 53,000 693,000 一、记帐方法的概念、种类

1、记帐方法,是指根据一定的记帐原理、记帐符号、记帐规则,采用一定的计量单

位,利用文字和数字记录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专门的方法。 2、种类

(1)单式记帐法

比较简单、不够完整、古老的记帐方法,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般只在一个会计科目(帐户)进行登记。

如,现金购买材料,只记录“现金”减少,不记录“原材料”的增加; 收到应收货款,记录“银行存款”的增加,应收帐款的减少,但两个帐户相互独立,彼此没有联系。 (2)复式记帐方法

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同时进行登记的一种记帐方法,他也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 二、复式记帐法的客观依据(原理)、种类

1、 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有关会计要素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发生增加或

减少的变化,为了全面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对经济业务以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及其结果,形成了一种可以核对的、相互联系的完整的帐户体系,利用帐户 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通过试算平衡来检查帐簿记录的正确与否。它是一种比较科学完整的记帐方法。 2、 种类

(1)收付记帐法;(2)增减记帐法;(3)借贷记帐法

第三节

借贷复式记帐法

一、借贷记帐法的产生

(一)借贷记帐法的产生

公元十二、十三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市,贷金业的经纪人——高利贷者(金融业的前生),“借”表示借入者(债权人),“贷”表示贷出者(债务人);随着经济(会计)发展,借和贷逐渐失去原有的意义,转变为一种转本的记帐符号;借和贷表明两个对立的方向。 (二) 借贷记帐法的概念

是以“借”和“贷”作为记帐符号,以会计基本等式为理论依据,来核算 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帐方法。 二、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内容 (一)记帐符号

借方和贷方(两个对立的方向) (二)帐户及其结构

在采用借贷记帐法时,所有的帐户都分为左右两方,左为借方,右为贷方,但究竟哪一方登记金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金额的减少,要取决于经济业务的内容及其帐户的性质。

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借),减少(贷),余额(借)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增加)发生额—本期贷方(减少)发生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收入),增加(贷),减少(借),余额(贷)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增加)发生额—本期借方(减少)发生额 (三)记帐规则 1、记帐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举例9笔经济业务登记丁字型帐户) 2、会计分录 (1)含义

以上是对每笔经济业务,直接将其金额登记有关帐户的借方和贷方(经济业务 登记帐户),实际(经济业务 登记记帐凭证编制会计分录 登记帐簿) 会计分录是指明每笔经济业务的记帐方向(借方、贷方)、帐户的名称及金额的记录形式。(会计分录三要素) (2)举例(9笔经济业务) (3)帐户的对应关系、对应帐户

在会计分录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都形成一种应借、应贷的关系,(帐户的对应关系)

存在着对应关系的帐户,成为对应帐户。 (4)分类

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

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四)试算平衡

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按照借贷必相等的规则来检查帐户记录正确性的方法。 两个平衡 1、 发生额的平衡

全部帐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帐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余额的平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期初余额试算平衡,全部帐户期初借方余额=全部帐户期初贷方余额 期末余额试算平衡,全部帐户期末借方余额=全部帐户期末贷方余额 结果:若试算平衡正确,会计分录及帐户登记基本正确(不一定正确); 若试算平衡 有误,会计分录及帐户登记肯定不正确。

第四章

帐户与复式记帐的应用

学习目的及要求:本章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为例,系统地说明如何建立一套完

整帐户体系,运用借贷记帐法进行帐务处理。

学习重点: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财务成果的核算 讲授方法:讲授为主 授课时数: 课时

参考资料:《基础会计》(中华函授) 《基础会计学》(中央广播大学) 《会计学原理》(立信)

〈会计〉(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丛书) 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第一节

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一、投入资金的核算内容 二、供应过程的核算内容 三、生产过程的核算内容 四、销售过程的核算内容

五、 财务成果的核算内容 六、 资金调整和退出的核算内容

第二节 资金投入企业的核算 一、投入资本 (一)设置帐户 1、实收资本 (二)帐务处理

1、 国家投入资本200,000元,存入银行

2、 某单位投入全新运输汽车一辆,价值250,000元 二、银行借款的核算 (一)设置帐户 1、 短期借款 2、 长期借款 (二)帐务处理

1、 企业临时向银行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借款期限为2个月 2、 因购生产设备30,000元,向银行借款30000元,借款期限为2年 供应过程的核算 (三)资金投入核算图

实收资本 固定资产 短期借款 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

第三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 一、供应过程的核算内容

经营过程的第一阶段,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辅助材料,支付采购费用的核算和监督。

材料采购成本:买价(不包括增值税)、运杂费、材料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挑选

整理费、购入材料负担的其他费用。

采购时能够确认由某种材料承担的直接费用,记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采购 时不能够确认由某种材料承担的间接费用,应在各种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记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举例说明 二、主要帐户设置 1、 材料采购 2、 原材料 3、 应付帐款 4、 应付票据 5、 预付帐款

三、 供应过程帐务处理

1、 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款(包括运杂费) 2、 购入材料款项未付

3、 购入材料,开出商业承兑汇票 4、 商业汇票到期 5、 预付货款

6、 预付货款材料入库

7、 开出商业承兑汇票,支付前欠应付帐款 8、 结转材料采购成本 四、供应过程核算图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应付帐款 应付票据 预付帐款

第四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生产过程的核算内容

经营过程第二阶段,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和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正确反映产成品、在产品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 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期间费用) 二、生产过程核算的帐户设置 1、 生产成本 2、 制造费用 3、 产成品 4、 待摊费用

5、 预提费用 6、 应付工资 7、 应付福利费 8、 累计折旧 9、 管理费用 10、 财务费用

三、生产过程的帐务处理 1、 生产领用材料

2、 结算本月应付职工工资 3、 提现 4、 发放工资

5、 按工资总额计提职工福利费 6、 动用福利费 7、 支付待摊费用 8、 待摊费用的摊销 9、 预提费用 10、 预提费用的支付

11、 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12、 发生的制造费用 13、 发生的管理费用 14、 发生的财务费用

15、 月末,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生产成本(分配率)

16、 结转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 四、 生产过程核算图

银行存款 生产成本 产成品

原材料 制造费用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管理费用 累计折旧 财务费用 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 第五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

一、销售过程核算的内容 1、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及取得 2、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 3、产品销售费用的核算 4、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5、产品销售利润的计算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

二、销售过程核算设置的帐户 1、产品销售收入

2、产品销售成本 3、产品销售费用 4、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5、应收帐款 6、 应收票据 7、 预付帐款

三、 销售过程的帐务处理 1、销售收入的确认 2、计算销售税金 3、 发生销售费用

4、 结转已销商品的生产成本

第六节

财务成果的核算

一、财务成果的含义及其财务成果的组成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二、财务成果核算设置帐户 1、营业外收入 2、营业外支出 3、应交税金

4、本年利润 5、所得税 6、利润分配

三、财务成果的帐务处理 1、营业外收入 2、营业外支出 3、结转本年利润 (1)结转收入类帐户 (2)结转成本费用类帐户 4、计算所得税 5、 交纳所得税

6、 将所得税转入本年利润 7、 将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

8、 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 9、 给投资者分配利润

四、 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核算图

第六章 帐户的分类 学习目的及要求: 学习重点: 讲授方法:讲授为主 授课时数: 课时

参考资料:《基础会计》(中华函授)

《基础会计学》(中央广播大学) 《会计学原理》(立信)

〈会计〉(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丛书) 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第七章 会计凭证

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会计凭证填制。 学习重点:1、会计凭证的含义、作用、种类

2、原始凭证的含义、种类、填制内容及要求、审核 3、记帐凭证的含义、种类、填制内容及要求、审核 讲授方法:会计实验为主 授课时数: 课时

参考资料:《基础会计》(中华函授) 《基础会计学》(中央广播大学) 《会计学原理》(立信)

〈会计〉(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丛书) 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一、会计凭证的含义、作用、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含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帐簿的书面证明。 (二)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对于完成会计工作的任务,实现会计的职能,充分发

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正确及时反映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 2、监督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3、明确和加强经济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按会计凭证的用途和填制程序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含义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并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它是组织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按来源(填制单位)(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2、按填制方式(一次凭证、累计凭证) 3、按用途(通知凭证、执行凭证、计算凭证) 4、按格式(统一凭证、专用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

填制内容、填制要求、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审核内容、审核后的处理 三、记帐凭证

(一)记帐凭证的含义

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载经济业务简要内容,确定会计分录,直接作为记帐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二)记帐凭证的种类

按编制方式(单式记帐凭证、复式记帐凭证)

按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有关(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 按汇总方法(分类汇总凭证、全部汇总凭证) (三)记帐凭证的填制 填制内容、填制要求 (四)记帐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第八章 帐簿 学习目的及要求: 学习重点: 讲授方法:讲授为主 授课时数: 课时

参考资料:《基础会计》(中华函授) 《基础会计学》(中央广播大学) 《会计学原理》(立信)

〈会计〉(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丛书) 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一、会计帐簿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帐簿的含义

(二)会计帐簿的作用 (三)会计帐簿的种类 1、 帐簿按其用途分为:

(1) 日记帐(普通、特种——现金、银行存款) (2) 分类帐(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 (3) 明细帐 (4) 联合帐 (5) 备查帐

2、按其外表形式可分为订本帐、活页帐和卡片帐 3、按其帐页格式可分单栏式、双栏式、三栏式和多栏式 二、会计帐簿的设置与登记 (一)设置会计帐簿的原则 (二)会计帐簿的体系 (三)会计帐簿的登记 1、帐簿的启用与交接 2、帐簿登记的依据 3、帐簿登记的要求 4、帐簿的平行登记 三、日记帐的设置 四、分类帐的设置 五、期末帐项调整

期末帐项调整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全面登记本会计期间应取得的各项收入和应

负担的各种支出,使当期收入和费用相互配比,以真实反映当期的财务成果。 1、存货成本帐项调整 2、费用成本帐项调整 3、成本的结转 4、收入的帐项调整

六、帐簿的试算与记帐错误的更正 1、帐簿的试算

完整的会计帐簿体系包括日记帐、明细帐、明细分类帐、总分类帐、备查登记簿。 (1)余额试算平衡 (2)发生额试算平衡 (3)发生额余额试算平衡

直接计算试算平衡、编制试算平衡表 2、检查记帐错误 (1)记帐错误的原因 (2)检查记帐错误的程序 (3)检查记帐错误的方法 3、记帐错误的更正方法 (1)划线更正法:

含义:采用划红线方式注销原有记录,以更正帐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适用情况:记帐后发现记帐凭证正确,而帐簿记录出现文字或数字错误的情况。 (2)红字更正法

含义:采用红字方式冲销或冲减原用记录,以更正帐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适用情况:记帐后发现记帐凭证所写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导致帐簿记录出现同样错误。

(3)补充登记法:

含义:采用增记方式补充原用记录,以更正帐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适用情况:记帐后发现记帐凭证所写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错误,导致帐簿记录出现同样错误。

(4)转帐更正法

含义:采用编制转帐会计分录的方式,以更正帐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适用情况:记帐后发现记帐凭证所列帐户对照关系有一方是错误的,导致帐簿记录出现同样错误。 七、帐簿的结帐和对帐 (一)帐簿结帐

结帐含义:是定期合计帐户的当期发生额和结记帐户的当期余额,结束该期帐户记录。

结帐程序: 结帐种类和方法 (二)帐簿的对帐

对帐含义:为保证帐簿记录的正确性而对帐簿记录进行的核对工作。 对帐内容:帐证核对、帐帐核对、帐表核对、帐实核对 八、帐簿的更换与保管

第九章 财产清查 学习目的及要求:

学习重点: 讲授方法:讲授为主 授课时数: 课时

参考资料:《基础会计》(中华函授) 《基础会计学》(中央广播大学) 《会计学原理》(立信)

〈会计〉(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丛书) 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第十章

会计报表

学习目的及要求: 学习重点: 讲授方法:讲授为主 授课时数: 课时

参考资料:《基础会计》(中华函授) 《基础会计学》(中央广播大学) 《会计学原理》(立信)

〈会计〉(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丛书) 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一、会计报表概述

(一)会计报表的含义及作用 (二)会计报表的分类 (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含义及作用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三、损益表(利润表) (一)损益表的含义及作用 (二)损益表的结构和内容 (三)损益表的编制方法 (四)损益表的编制

第十一章 帐务处理程序

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帐务处理程序的含义及各种帐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1、帐务处理程序的含义 2、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3、汇总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4、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 讲授方法:讲授为主 授课时数: 课时

参考资料:《基础会计》(中华函授) 《基础会计学》(中央广播大学) 《会计学原理》(立信)

〈会计〉(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丛书)

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一、帐务处理程序的含义、意义、种类 二、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一)含义及主要特点 (二)帐务处理程序 (三)优缺点及适用情况 三、汇总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一)含义及主要特点 (二)帐务处理程序 (三)优缺点及适用情况 四、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 (一)含义及主要特点 (二)帐务处理程序 (三)优缺点及适用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