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郑州市第六中学
科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编写教师:八年级历史备课组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教材:人教版教材 授课课时:32课时
(正课课时20、复习课时6、测试5课时、课程纲要1课时)
授课教师:郑书军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教材能够熟练的说出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事迹,全面的列举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贡献。
2、能够准确的背诵单元标题、每一课课题和课后大事年表,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并会复述,从而整体把握和建构中国现代史的知识框架。
3、准确说出建国以来中共召开的历次会议及其重要决策,归纳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概述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轨迹。
4、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当中掌握阅读历史材料的技巧并能够学会有效的提取历史信息,体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观。通过整理收集历史知识点和专题复习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渠道认知历史。
5、在学完本册书时是学生能够认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充满曲折与艰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在曲折中探索前进,最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取向,并培养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坚持到底的的良好品格。
6、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思路,继续升华坚持课堂改革,探索有效使用导学案的方法。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现代史),有21课,还有4课动课,共25课。
它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6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建设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所以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就成为了本册书的灵魂和编写的主线。
七个单元的章节设置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建国—改造—十年探索—文革(遇挫折)—纠错提出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这一主线下又穿插入了五个小专题:
民族专题、国家统一专题、外交事业发展专题、科技文化成就专题、社会生活变迁专题 课程内容:
1
课程框架体系简介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国度时期(1949年——1956年)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者是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或者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
其中1976年——1978年为两年徘徊纠错正问个错误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又分两个阶段:1978年——1992年,1992年以后。 单元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目标:
通过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通过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学习认知巩固政权的措施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单元目标:
通过一五计划的实施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同时掌握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通过过三大改造的完成,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内涵。
通过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学习了解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当中遭遇的挫折和失误,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探索”的理解。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单元目标:
认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农村和城市改革的内容、方式。 了解对外开放的格局和形式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复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单元目标:
认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方针。通过港澳回归的学习,准确的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学习达成一种共识:两岸统一是历史潮流符合民心和民族的利益。并能列举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和两岸交流具体事例。
联系世界历史与美国对比,认识到国家统一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有多中。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单元目标:
了解人民空军、人民海军和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史实。
说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通过万隆会议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巨大国际影响力。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认识到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通过学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和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发展,理解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的高低,国家政策的制定从于国家利益出发。
准确的列举和区分不同时期我国取得的辉煌的外交成果。归纳中美关系发展特点。
2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单元目标: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科技成果、教育发展、文化成果,知道863计划和科教新国战略。加深学生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活动课认识到历史学习的多种方式和角度。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变化
单元目标:
通过对比学习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变化,体会改革开放的巨大优越性,从而理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持。联系现实,学生能够举出中共在改善和关注民生方面的新举措。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资源、手段
1、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视频、网络等多媒体资源。
2、利用导学案教学,对导学案要及时批改反馈。课前默写重要知识。 3、通过精选习题检测训练,精讲精评提高学生做题、审题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分组合作、大胆展示。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工作。 5、通过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提高学生听课效果,培育学生创新意识。 (二)课时安排方面(考虑到节假日放假和阶段考试,有6课时的机动时间)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日 期 2.6—2.12 2.13—2.19 2.20—2.26 2.27—3.4 3.5—3.11 3.12—3.18 3.19—3.25 3.26—4.1 4.2—4.8 4.9—4.15 4.16—4.22 4.23—4.29 4.30—5.6 5.7—5.13 5.14—5.20 5.21—5.27 5.28—6.3 6.4—6.10 6.11—6.17 教学内容 讲解现代史体系和课程纲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最可爱的人、土地改革 复习第一单元、测试 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 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文化大革命 复习第二单元、测试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测试、民族团结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 复习第四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钢铁长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事业的发展、复习第五单元 测试第五单元、科技成就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复习六七单元测试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课程评价
(一)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学习状态(侯课、课堂上的纪律表现、注意力是否集中,参与活动和回答
问题是否积极主动),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鼓励学生。
2、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学案预习(导学案预习情况基础知识必须全部做对。拓展性
问题不空白,有自己的见解)。订正情况进行检查点评。
3、课前默写是否达标最低标准基础知识默写必须全对。在此基础上实验班重点知识
必须会背。
4、布置临时性或者课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5、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找老师解决问题。 (二)组长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1、课堂笔记是否记录准确清晰,小组长定期收课本检查。 2、基础知识读背,组长检查背诵情况并记录。 (三)学习结果评价
通过阶段性测试和期末测试,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实验班努力消灭不及格,80%学生达到优秀。平行班15%——20%学生优秀。不及格人数控制在35%以下。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