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教师对这一常规工作习以为常,不会慎重地关注,对于批改的方式是否适合学生,批改结果是否“有效”,可能考虑的不多。新课标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因此作业的形式,我认为,也应该是多样化、多元化的,批改作业就更应该注重作业的反馈效果。
关键词 批改作业;数学教师;常规工作;反馈效果。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如果一个教师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每天至少要花2小时的时间批改作业,尤其是批改计算题、作图题等,若学生的作业完成的不好,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备课,整天忙的团团转,不可开交。而新课程理念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使学生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根本无暇顾及对错,很少主动去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做得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却不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为了交上作业,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当然还有一少部分学生拖欠或者不做作业。大多数教师批改作业通常用“√”、“×”、“?”等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道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综上所述,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不但束缚了教改的手脚,还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的效果甚微。众所周知,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用得不好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我在这里介绍几种批改作业的策略,供大家分享。
一、 当堂批改,反馈及时,事半功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节数学课,课堂上总要完成一些练习题。以前,我也采用巡视指导,上台板演,集体订正的方法。但时间长了,我发现有些同学总是磨磨蹭蹭,不抓紧时间自己独立完成,而是等待老师在集体订正时照抄不误。怎样激起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就动脑筋想办法,决定每次上课时都带支红笔给学生当堂批改,看效果怎样。因为上课时间有限,每次选择有点难度的题目进行轮流批改,这次改左边的一半同学,下次改右边的一半。未改的那部分同学可以互相对照,再叫几位同学上台板演,最后等这边改完了再集体订正。在批改时,对做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给予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及时指正。采用这种方法后,我发现以前做得慢的同学在这种氛围中也变得积极了,速度明显加快了,因为每位同学都想让老师批改,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对于极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因为一个一个地改,就是想偷懒也不行了。在改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只求速度而不求质量,于是又改进了一下,对一次做对的同学打个“☆”以示鼓励。这样激励学生力争做得又对又快,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堂批改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但看到学生捧着带“☆”的作业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时,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反馈及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上进
造成一些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学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哪怕没有全部完成对,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班的刘琨同学学习成绩比较差,每次作业难得有几题会做对,
不是不认真只因智力有限也怪不得他。有一次我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我记得那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上课发言也很积极,看到他这样我也讲得热情高涨。没想到那次布置的除法作业8道题他居然对了6题,我知道这对他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在等第一栏里给了他一个大大的优秀。看得出来这对他是一个多么大的奖励。再如,教师发现一位作业向来工工整整、从不马虎的同学,这次却做得零乱和潦草,而且有不少笔下之 误,她没有武断地否定这篇作业,而是对作业不好的原因进行了解。当她得知该生当时家里出了事,身体又不舒服时,就表扬了他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并给其作业评了较高的等级。
三、保护学生自尊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批改数学基训时,我发现有的题目,例如在方格图里画轴对称图形,如果打“╳”,学生就没有地方订正,于是就给学生打“△”,让学生擦掉重写,订正后再打上“√”。慢慢地我发现这种方法很好,特别对作业错得多的同学,如果全打“╳”,作业本会很难看,学生心理也很难受,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于是就在错题边画上“△”,让学生订正后再打上“√”,这样作业看起来漂亮多了,我相信学生的心里也会一样地愉悦美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是的,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珍贵的,是需要老师细心呵护的。虽然改“╳”为“△”,只是一个小细节,但作为老师就要从这些点滴小事做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四、一题多改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沉 重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逐次
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例如,有一位学生做36×199+36时的计算为:“36×199+36=7164+36=7200”,教师给她评了中等,并眉批 道:“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再想一想!”学生补了一种算法:“36×199+36=(36×200-36)+36=7164 +36=7200”。教师为她提高了等级,又批道:“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还在题目中36下边划了红线,以作暗示。果然,学生又补了一种算法:“36×199+36=36×(199+1)=36×200=7200”。教师再次为她提高了等级。 五、及时订正,有错就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在作业批改中,我相信很多同行都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是上次作业错的地方有的学生不订正,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的方法是每次批改作业都检查上次有没有不订正的,如果没有订正就写上“上次!”字样,提醒学生订正,同时该得“甲☆”的也取消,以示警告。如果连续几次都不订正,就单独找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作业错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不认真的学习态度,有错就改,并把错的题目弄懂,这才是最重要的。天天这样坚持,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就养成了认真订正作业的好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都会很有帮助。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对学生这一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能,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弥补知识的缺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自批互改”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怎样让学生来参与作业批改呢?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评意识,将自批的过程视为自己的再认识,再发展,再完善的过程。具体做法是: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选学习认真的学生为组长。在教师提出批改要求后,组长负责取组内一人的作业为“示范作业”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然后进行自批和互查。同时,另选几名数学“尖尖者”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成为批改作业的主体,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不是的,因为每组讨论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一些新颖的解法都要及时反映给教师,教师是三度批判与点拨者。当学生的自批获得老师的肯定时,他的自信心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当学生发现自批与教师的批改有出入时,便能产生心理反差,促进反思与理解,从而将批改变为自主参与,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变被动为主
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总之,批改作业是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又是新课程改革的细枝末节,更是触及学生心灵的灵动之笔,从这一具体而又实际的“做”开始,来理解新理念,实施新理念,发展新理念,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走向教育的理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