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二年级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2022-11-26 来源:年旅网

  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本学期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教,质量立校”战略。从建设德才兼备,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入手,着力抓科研,促教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保证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宗旨就是提高质量。办学校、办教育,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出人才,出质量。学校靠什么说话,教育凭什么发言,就是人才,就是质量。我们认为“质量就是硬道理”。为此,我校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1、确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认识。学校要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忧患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生存、质量取胜、质量发展的观念,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

  2、建立了《学校领导听课制度》、《学校领导业务学习制度》、《学校领导参与教研活动制度》、《学校领导指导青年教师制度》、《学校领导包干教研组、年级组制度》

  3、全面推行教学“行政会诊制度”,开展“一走进,二调研,三反馈”活动。

  “一走进”: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每周半天走进一个教研组,按不同需求,不同形式进行教学诊断,通过目标式诊断、主题式诊断与综合性诊断、分类型诊断相结合的不同内容的诊断,使每次教学诊断的目的性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并通过听教研组的研究课,看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教研组活动记录、组内学习交流材料、组内备课作业自查互查以及组内对学困生监控状况等显现教研组教学研究痕迹的文字性材料,从而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调控与指导。

  “二调研”: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通过看课堂,查材料,访学生,全面诊断教研组的整体教研状况,以求更周密、更精细地了解教师,感受教研的困惑,帮助被诊断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到问题,减少“无效教学”;帮助教研组寻求多种教研途径方法,丰富活动内容,提升自我研究能力,提高教研实效性。

  “三反馈”:在整体调研、汇总的基础上,班子成员再次集体走进教研组,进行调研反馈。让教师们感受到学校的每一次会诊真正在关注课堂、关注师生、关注每个教研组、关注每个教学细节。

  二、加强常规工作管理的精细化,保证对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的有效督导。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文化。教学精细化管理就是以最经济的教学方式获取最大的效益,达到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方式。为此,学校树立了“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的管理理念,力求在教学管理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

  1、将精细化管理意识渗透到教学常规的细节之中。开学初,学校坚持从要求抓起,从规范抓起,从行为抓起。从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到学生管理、学生质量,再次细化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例如,上课时间还没到,当一分钟预备铃响起时,所有上课教师都已来到教室,整理一下着装,理一理思路,酝酿一下情绪。铃声一响,教师便于学生一起步入学习的情境。有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少了维持秩序的程序,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了。作为教学精细化管理措施的一种,“候课”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教学习惯。

  2、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意识,注重过程评价。

  本学期学校构建了三级质量监控网络,即:一级监控:教务处监控。目的是及时了解教师们常规工作的落实,调研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更有效地监控教师常态课的教学质量状况。二级监控:年级组、教研组监控:内容涉及年级组的备课活动,由年级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不少于两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教研组长定期检查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和学生改正作业的情况,及时反馈,并做好单元检测。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加强课后反思,养成课后思得、思失、思改的习惯,逐渐成长为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

  3、建立学困生监控机制。本学期,学校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施以更为有效的改进办法。教师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向他们传递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强化课堂教学管理 全面提高“二期质量工程”工作成效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的生命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上花气力、下功夫、想办法、讲实效、求提高永远是我们每位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学期,我们加强落实 “二期质量工程”课堂教学五项基本标准,严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保证每一节课上出质量、上出精彩。

  学校先后设置了由精品课、教研课、常态课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研讨体例。“常态课”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教研课”以组为单位开展“一课多轮”、“同课异构”、“多人多课”活动。以活动促发展,在活动中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展业发展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以“科教一体,互动双赢”为原则,积极思考和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使校本研修的过程真正成为我校教师主动实践、认真反思、积极创造的过程,实现了“学校整体发展与师生个体成功的和谐统一”。

  1、树立校本研修理念,增强校本研修的思想性

  学校始终坚持教师研修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教师研修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教师研修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重学历更注重学力,重理念更注重行动,重个人更注重团队,重眼前更注重未来。使这些研修理念真正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真正利于教师的发展。

  2、搭建四大“教师发展平台”,增强校本研修的可操作性

  (1)搭建教师理论学习的平台,创造教师继续学习的机会。我校提倡教师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上的文章,及时了解同行们对于教育最前沿的思考和探索,结合课标的理念进行内化。

  (2)搭建教师教育科研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探讨与对话。我校倡导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引导教师树立“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研究意识、成果意识;抓住“五个环节”,即发现问题、确立主体、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再进行新一轮研究;学校定期组织召开研究交流会和成果展示会;编辑出版优秀论文集;积极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和各征文部门推荐论文,为教师科研成果输出提供条件。

  (3)搭建教师成果展示的平台,激发和满足教师研修的内部需求。为了激活教师的教研和科研热情,三月份我校开展“评、论、展、彰”四位一体的教科研月活动。活动包括:评选论文、亮点展示、专题论坛、表彰教科研先进教研组和个人等,教科研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辐射面广,教师自己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得到展示和推广,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也推动了学校整体向前发展。

  (4)搭建教师系统化校本研修平台,激活教师对研修过程的思辨性。我校提倡教师作教育教学叙事研究,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手册》,帮助教师记录学习反思、交流互动、行动研究、教学重建等轨迹,提升自己的专业精神,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完善自己的教育系统知识体系,使自己逐渐发展成为自修型、合作型的教师。

  五、存在的问题:

  1、校本教研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师教科研意识相对薄弱,过程还不够稳健,以人为本的研训活动还不够自如,多停留在学校工作安排上,富有创造的个性化教学教研及年级组建设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教学管理人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还不够开阔,教育思路、教育行为多停留在教学工作事务上,考虑学校远期规划、特色工作等较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有所制约。

  3、校本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单调,开发力度不大。

  4、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欠缺,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5、部分教师有职业倦怠思想,工作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工作质量不高。

  六、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教学管理研究,不断总结、反思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

  2、加强管理者的学习与培训,向优秀的管理人员取经,使其逐渐成为业务上过得硬、管理上有特色的行家里手。

  3、以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为支撑,不断丰富和改进工作内容和方式,开展特色教研、专题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4、聚焦课堂,追求高效益教学,必须关注课堂教学,关注教师成长,关注课程质量,立足课程标准、强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体现“导学、导教、导测试”的功能,课堂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孩子在教学过程中都获得发展。

  5、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发展,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科课程、学校的教育主题、课外的活动课程等有机结合,并纳入授课计划,从整体上设计学校的校本课程,使其全面推进,突出了学校的特色。

  6、加强教师的职业修养,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及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们对教学工作投入热情、投入真心、投入智慧、投入精力,在全心投入中实现自我专业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